menu
加入书架

山坳里的年轮:记忆深处的童年牧歌

作者: 唐人 点击:188 发表:2025-05-09 10:51:42 闪星:2

摘要:山坳里的年轮:记忆深处的童年牧歌


一、柴薪里的光阴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恰似我童年在小山村的真实写照。当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小山村便在"喔喔"的鸡鸣声中苏醒。那时的我总爱跟着父亲,踏着"空山新雨后"的石板路,往村后的山林走去。露水沾湿裤脚,凉意沁入肌肤,恍惚间竟生出"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诗意。

父亲腰间的砍柴镰刀,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却又带着某种说不出的温暖与踏实。山林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枝叶交错间,阳光透过缝隙洒下细碎的光斑,正如"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所描绘的意境。父亲挥动镰刀的身影在光影中时隐时现,"唰唰"的砍柴声,像是山林与岁月的对话,让人不禁想起"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的诗句。

年幼的我蹲在一旁,好奇地观察着各种小生灵:背着食物匆匆赶路的蚂蚁,让我想起"蚁行犹识路,蜂去已知家"的诗句;在树干上缓慢爬行的蜗牛,恰似"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的写照;还有偶尔从头顶掠过的鸟儿,扑棱棱的翅膀声打破了山林的静谧,仿佛在吟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绝句。

当柴薪堆成小山时,父亲开始用粗麻绳将它们捆绑起来。那熟练的动作,仿佛在编织岁月的纹路。我也曾笨拙地尝试帮忙,却总被麻绳缠住手指,父亲便笑着刮刮我的鼻子,然后耐心地教我。这一幕,恰似"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的温馨场景。捆绑好的柴薪被父亲扛在肩头,他的脊梁在重压下微微弯曲,却依旧挺拔,让我想起"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

下山的路并不平坦,石子硌得脚底生疼。父亲却总能走得稳稳当当,还时不时回头叮嘱我小心。那时的我还不明白,这一捆捆柴薪,承载着一家人生活的希望,也承载着父亲对家庭沉甸甸的责任。多年后,每当闻到柴火燃烧时那特有的香气,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带着山风的清凉与父亲掌心的温度,正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感慨。

 

二、牧牛的慢时光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头的老柳树下,是我们放牛娃的聚集地。晨光为牛儿们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我们挥舞着牧牛的鞭子,赶着牛群向溪边走去。鞭子轻扬又落下,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却从不会真的打在牛儿身上,只是发出"啪"的声响,像是在和牛儿们开玩笑,恰似"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悠然。

溪边的草地是牛儿们的乐园,嫩绿的青草散发着清新的气息。牛儿们低着头,悠闲地啃食着嫩草,时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让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阔。我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有的躺在草地上,望着湛蓝的天空,数着形态各异的云朵,仿佛在践行"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有的追逐着蝴蝶,在草地上奔跑,笑声回荡在整个山坳,恰似"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的童趣。

牧牛的时光总是那么悠长,没有课业的压力,没有城市的喧嚣。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四季的变化。春天,溪边开满了野花,我们会采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是插在牛儿的角上,正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烂漫;夏天,在溪边的树荫下乘凉,把脚丫伸进清凉的溪水里,看小鱼小虾在脚边游来游去,仿佛在体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惬意;秋天,看着溪边的树叶渐渐变黄,随风飘落,像是一只只金色的蝴蝶,不禁想起"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意;冬天,虽然寒冷,但我们依然会赶着牛儿出来,看溪边的薄冰,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脚印,恰似"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清寂。

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溪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我们知道该回家了。牛儿们似乎也懂得时间,吃饱喝足后,便跟着我们慢悠悠地往回走。那悠悠的时光,如同溪水般缓缓流淌,在山坳里谱写着一首没有旋律却无比动人的歌谣,深深印刻在我们的生命里,正如"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

 

 三、夕阳下的跋涉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夕阳西下,天空被染成一片绚丽的红色,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在这样的美景中,父亲却无暇欣赏,他的肩头扛着沉重的柴薪,脚步匆匆地往家赶。那压弯的脊梁,是生活的重担留下的印记,也是一个男人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见证,让人想起"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辛劳。

汗水顺着父亲的额头、脸颊不断滑落,打湿了他的衣裳,在后背晕开深色的痕迹,恰似"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写照。我跟在后面,看着父亲艰难前行的背影,心里酸酸的。有时,我会主动提出帮忙,哪怕只能分担一小部分重量。父亲总是笑着拒绝,说我还小,等长大了再帮他。这一幕,正如"父爱如山重,儿心似海深"的深情。

回家的路仿佛没有尽头,每一步都迈得沉重又漫长。路边的野花野草在晚风中摇曳,像是在为父亲加油鼓劲,让人想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偶尔会有同村的人路过,相互打个招呼,几句简单的寒暄,却能让疲惫的身心得到片刻的慰藉,恰似"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温暖。

终于到家了,父亲将柴薪放下,长舒一口气。此时的他,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坚毅,正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执着。母亲早已准备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简单却温馨的晚餐。那一刻,所有的辛劳都化作了幸福的滋味,在心中慢慢散开,让人想起"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的满足。

 

 四、岁月沉淀的芬芳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离开了小山村,走进了繁华的城市。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与记忆中的小山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无论走得多远,那些在小山村度过的童年时光,始终是我内心最柔软的角落,是我灵魂深处的故乡,正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眷恋。

那些曾经看似辛劳的日子,如今回忆起来,却似酒般醇香。砍柴时的艰辛,让我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牧牛时的悠闲,教会了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豁达;夕阳下的跋涉,让我看到了父亲"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担当。这些经历,刻进了我生命的纹理,滋养着我的心灵,让我在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时,始终保持着那份来自小山村的坚韧与乐观,正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每当夜深人静,闭上眼睛,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小山村。我看到了父亲挥动镰刀的身影,听到了牧牛鞭子清脆的声响,闻到了柴火燃烧的香气。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在我的记忆中鲜活起来。那是最深沉的守望,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无法割舍的牵挂,恰似"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思念。

小山村的童年时光,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成长的故事;又像一幅绚丽的画,每一笔都描绘着生活的色彩。它是岁月馈赠的珍宝,永远闪耀着温暖的光芒,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在这喧嚣的世界里,我愿守着这份珍贵的回忆,让故乡的守望,永远在心中流淌,正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许。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生活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童年的生活更是在作者的记忆深处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那些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时时事事与诗歌互相映照,脑海中浮现的各式场景与古诗遥相呼应,情与境的结合使美感顿生,其实无论是在平凡生活中还是在生活之外,古诗词描绘的意境都无处不在,无处没有景画相融的美好,只要用心留意,生活处处都有一个“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世界。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