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大兵》编后

春节后,收到驻站作家南庄隐士微信,他告诉我,最近又创作了军旅小说《小岛大兵》,他邀请我做责编,我欣然接受,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我没理由拒绝。
“小岛大兵”的书名与精彩的故事情节,引领我走进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军营世界。小说以某海防前哨守备连几任连长及其士兵们为主,讲述他们夺岛、建岛、守岛的故事。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那以奉献青春为人生追求的情节,那北山岛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那岛上官兵艰辛的守岛岁月,那人与人情同手足的情感故事,久久感动着我激励着我。
一、独臂英雄
小说主人公是独臂英雄赵大炮,这是一个把军魂的根基深耕于心的军人形象。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光荣负伤,失去了左臂。而早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战斗在北山岛,在夺岛战斗中是一员猛将,敢打硬仗,并与渔家妹子唐海秀一同战斗,海里来浪里去,与敌人斗智又斗勇,最终解放了蝎子岛及周围岛屿。军民也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情。
新中国成立后,赵大炮又随部队加入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并屡立战功,还担任了营长。不幸的是他的好友甘甜教导员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牺牲前用微弱的声音嘱托赵大炮:“拜托你,照顾好我的妻子陶桂香和儿子甘震。”赵大炮郑重承诺:“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她们母子两。”悲痛万分的赵大炮掩埋好战友尸体,带着复仇的怒火投入了激烈的战斗。战争永远是残酷的,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又夺去了赵大炮的左臂,他也因此成为独臂英雄。赵大炮,这位忠诚的解放军战士,这位勇敢的志愿军营长,既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更是不负教导员嘱托的忠诚战友,是把军魂耕植于心的中国军人。
在后方医院疗伤,赵大炮的理想与勇敢,感动了志愿军护士安秀梅,这位年轻貌美的女护士爱上了独臂英雄。但他始终牢记战友嘱托,一直把照顾好烈士遗孀当做自己的责任,他自愿放弃个人情感,想主动与烈士遗孀组建家庭。此时,他只认一个理:照顾战友遗孀是对烈士的承诺,也是自己的责任。
回国后,赵大炮立即去找甘甜的妻子陶桂香,当他说明来意,却遭到对方拒绝。善良的陶桂香说出肺腑之言:“赵营长,这种事万万使不得,不是嫂子不讲道理,不通情达理,是那样做会拖累你,对你不公平。请你相信嫂子,我自己能养活儿子。”原来这位失去丈夫的弱女子,却有一颗慈悲之心,有自己的人格操守,她不愿拖累别人,相信依靠自己也能养活孩子。怀揣诚意的赵大炮被彻底拒绝了,但他并没放弃对她们母子的关照。
赵大炮虽断了臂,但他铁了心要回到部队,继续军人生涯。经领导同意,他被任命为第一守备团副团长,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北山岛,开启他新的人生旅程。岛上的新老战友见到从朝鲜战场归来的战斗英雄,心情激荡。赵大炮触景生情,曾经500多志愿军战友仅剩二十一人从朝鲜战场归来,其他战友都壮烈牺牲。悲从心生,缅怀的浓情令他泪眼朦脓,他朝着朝鲜方向,庄严地向烈士们敬礼。所有官兵也同时立正,向着遥远的朝鲜,献上自己庄严的军礼。
责任与使命就意味着在艰难困苦面前,军人永远保持高昂的士气与顽强的斗志,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乃至生命。
赵大炮雷厉风行,说干就干,他立即挑起重担:坚决执行上级命令,完成国防战备施工的首要任务。
挖坑道的任务落实于守备一连,李虎连长带领守备连全体官兵,接受了挖掘战备坑道的施工重任。誓师动员会吹响了战斗号角,“一切行动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口号响彻云霄。
李连长问:听明白了吗?全连战士异口同声地回答:“听明白啦!”思想统一决定了行动统一,行动统一是完成重大任务的关键。
坑道施工没有现代化设备,全靠官兵们的一双手,一锤一锤,一铲一铲,在坚硬的岩石凿洞挖坑道,其艰苦程度无法形容。为了赶工期,全连作业采取三班倒,战士们白天黑夜连续作战。这是一场不亚于枪林弹雨的战斗,官兵们在粉尘飞扬的恶劣环境施工,日夜坚持高强度的体力活,工程日日向前推进。挖战备坑道随时有塌方的危险,随时会有危及生命的事件发生。但即使这样,官兵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战士们心里只有责任与使命,而且不折不扣落实于行动,决心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所有任务。
挖坑道已经半年了,由三排负责在洞内打炮眼,七班长田壮担任第一点炮手,负责整个作业面的洞内点火。一切就绪,全排战士撤至安全地带,由田壮班长从洞内的炮眼依次向洞口炮眼点火,前后十六炮,结果只响了十五炮,有一哑炮需要排除,他和顾排长冲进洞内排查,才发现最后一个炮眼因石头坠落,压灭了导火索。第二次点火后,他和顾排长及时往外撤,没料到随着一声巨响,哑炮是排除了,但巨大的震动将洞口的石头炸松了,大大小小的石块纷纷落在洞口,二人被堵在洞内。洞内顿时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随着时间流逝,洞内空气也渐渐稀薄,二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三排八班班长刘顺立即向李虎连长报告,于是一场营救被困战友的战斗在洞口处打响了。战士们争分夺秒地挖掘洞口大石块并立即搬走石块。洞外,战友们抢移石块,洞内,二人生命体征却在渐渐衰退。副团长赵大炮紧急制定新的营救方案,想调动要塞工兵连前来增援,以最快的速度打通隧道,救出被困战士,即:新开洞口,用钢管给洞内输送新鲜空气。苦战三天三夜,终于在第四天,救出了被困顾排长和田班长。
你想知道这两位在洞内面临死亡的军人内心是怎么想的又怎么做的吗?在洞内生命垂危时,他俩喝自己的尿液,顾排长问田班长,你怕死吗?他说:“不怕死,死了也光荣。”这里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颗忠诚的心与军人的魂。是的,他们愿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
作者把营救过程描绘得细腻生动,为读者展示出中国军人想尽一切办法营救战友的抢救过程,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使这场珍视生命的胜仗弥足珍贵。
这次事件后赵副团长提出:“战士的生命大于天,许多战士在战场上没牺牲,千万不能在施工中献身。”挖坑道粉尘弥漫,造成施工战友患上矽肺病,这又使所有人员面临另一场战斗:与矽肺疾病决一死战。对此,赵副团长特别重视,他完善施工整改方案,申请配套的防护设备,及时上报守备团,他想让所有人认识到,完成施工任务是重要的,保障战士们的施工安全与他们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赵大炮升为司令员后,把全体守备区3000名官兵的衣食住行放在心上,他想尽办法,请来专家在岛上挖深井,解决岛上无淡水的生活困境;他下连队当兵,很快与连队战士们打成一片,在他的影响下,战士们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个个都是好样的。
除此以外,赵大炮仍然放不下战友的遗孀陶桂香和她的儿子甘震,决心说服他们搬到岛上来,却还是被善良的陶桂香拒绝了。赵大炮苦口婆心说为了甘震的成长,这才说服了陶桂香搬到岛上去。无巧不成书,神奇的巧合发生了,准备行李时,陶桂香翻出一张尘封多年的老照片,赵大炮一看,竟然是他和姐姐与父母的合影,立即问陶桂香,这照片中的长者是你什么人,陶桂香说是自己的父母。他继续问:你怎么姓陶?陶桂香道出自己不平凡的身世。原来赵大炮与陶桂香是亲姐弟,老天有眼让他们姐弟终于重逢了。
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虽然没有实现烈士甘甜让赵大炮与陶桂香组建新家庭的遗愿,但实现了赵大炮能照顾好亲姐姐陶桂香和亲外甥甘震的愿望。
作者呈现给读者的主人公形象是立体的,正面的。赵大炮始终是一个有担当的革命军人。他的乐观、善良、为人处事与非凡的领导能力,尤其是他的信仰,令所有人敬佩。在任何情况下,哪怕在文革期间被撤职,被关在狭小黑暗的小屋进行审核考察,并把莫须有的事强加于他,都没能对他的信念有丝毫的动摇与损减。他始终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员,他的所作所为无愧于党和人民,也不负自己。
乌云不可能永远挡住太阳,赵大炮终于解除了审核考察,获得人身自由,回到他战斗的岗位。重新发挥他的才华,为了使命,继续担当。这些在小说中有着很充分很具体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作者没有刻意拔高人物形象,没有把赵大炮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缺的人,而是让他在某些场合表现出不合时宜,比如控制不住情绪的喊叫,比如竹筒倒豆子似的直来直去,比如大嗓门不留情面的批评等,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然,这是一个成熟作者应有的创作风格,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塑造人物时既客观理性又不回避矛盾的价值取向。
二、群英图谱
小说为北山岛守备连的官兵塑造了群英图谱,他们是守备一连的几位连长:李小虎、耿战朝、甘震、吴海星等人,这群带兵的人接过老连长手中的光荣职责,在和平年代,带领连队的战士,动手建营房,守岛、挖掘战备坑道、克服喝苦水的艰难;为了护卫码头和堤岸,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艰苦环境下,全体战士不叫苦不喊累更不抱怨,以军人速度完成浇灌300个“破浪锥”;搞训练,提高军事技能,从来都是以实战为严格训练的高要求,坚决筑起牢固军魂的根基。
守备一连的新任务是进行高强度军事训练。训练项目有列队、步兵射击、投弹、刺杀、格斗等多项技能,吴海星成绩优秀,被分配在二排四班任副班长,成为军事技术骨干。在全军练兵大比武训练时,各部队涌现出一大批“尖子班”及各种类型的“尖子”,虽然训练中险象环生,但没能难倒官兵,极大提升了各尖子班的实战能力。在比武大赛中,吴海星班长给尖子班的一名战士在“三防”比赛时出了训练中从未遇到的难题,即“防毒面具导气管坏了,滤毒罐坏了,面罩坏了,还有水壶里没有水。这名战士沉着应战,机智用自己的尿液代替水,撒在毛巾捂在嘴上。顺利通过“三防”比赛,受到在场多位将军的关注与鼓励。
大比武时取得优异成绩,证明了这支队伍手握钢枪能打仗,打硬仗。搞建设,也是能工巧匠,他们默默地坚守小岛。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远离大陆的弹丸小岛,让青春燃烧,让浓浓的爱国情怀激荡,一颗颗忠诚的心铸就了“老海岛精神”,筑起坚固的防范敌人的强大前哨,让祖国的海疆安然无恙。
作品描写主要英雄的同时,还重点突出守备一连这支特别的军人队伍,他们高觉悟,能吃苦耐劳,是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队伍。
可歌可泣的军人故事很多,赵大炮外甥即陶桂香的儿子甘震便是其中之一。连里派他到蝎子岛民兵连担任军事训练教员。严格训练都顺利进行,一次实弹投掷训练,女民兵唐美华因害怕,只把弹环拉出,手榴弹却落在身旁。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甘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用脚踢开即将爆炸的手榴弹,扑向前,保护了女民兵唐秀华,自己却被弹片伤了臀部和手臂,流血不止。 甘震的英雄事迹在守备一连迅速传开。改革开放的年代,年轻有为的甘震已经升为连长后,去军事院校深造。经过八个月的学习,成长为一名优秀参谋,与同窗战友戴兵一同赴南疆战地实习,被分配到某步兵团指挥所当见习参谋。执行侦查任务时俘虏了一名越南兵,在押送过程中发生意外,俘虏从裤裆掏出手雷,拉环已被拉开,千钧一发之际,甘震没有丝毫犹豫,在手雷即将爆炸瞬间,把敌军俘虏推下了山崖,保护了同行战友的生命。此后,甘震上前线作战,他的任务是排雷,他带领排雷小组,小心翼翼用探雷器探测着地雷,探出后再进行排雷,一颗、二颗……排出的地雷数越来越多。越军的冷炮不时在战士们身边爆炸,但他们全然不顾,继续排雷工作。就在马上要完成任务时,一发炮弹距一个战士四、五米的地方爆炸,强烈的冲击波把战士震得眼前一黑,待他清醒过来时,只见甘震的身躯,压在自己身上,他明白了眼前发生的一切:“甘参谋,你快醒醒。”工兵排战士向迟营长报告:“迟营长,甘震用自己的生命掩护了我,被炮弹炸断一条腿。”
这两回的故事情节紧奏,冲突鲜明,围绕押俘虏,排雷等情节展开描述,渲染了战争的瞬息万变与战士们生死攸关,凸显出强烈的紧张与悬念感。甘震的故事,背景清晰,作者赋予他丰富的排雷经验与超强的排险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他有勇于牺牲自己搭救战士的精神,这使其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并没有把军营生活描绘成红旗飘飘,阳光明媚,人心淳朴的风平浪静,而是实事求是,真实反应了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足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
小说这样写道:“耿战朝连长头疼的是四排十一班入伍半年新兵陆东,文化水平高,十分爱学习毛主席著作,学完后写读书笔记,被连队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经政治部同意,推荐他参加要塞区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他在会上听取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作的典型发言,对他触动很大,决心回到连队好好干。让耿连长没想到的事,陆东从要塞区开完会回到班里,本以为同班的战士会为他高兴,然而事与愿违,班长给他一副冷面孔。打那以后,重活脏活都派他去。而年终评五好战士时,全班6名战士5个都评上了,唯陆东没被评上。使他的情绪跌落千丈,无心再干工作。当时,陆东找到班长,心直口快问:‘班长,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为什么处处刁难我,我哪点做错了,得罪了你?’
班长一阵冷笑:‘你是咱连学毛选积极分子,不是一般战士了,应该懂得脏活累活抢着干,见了荣誉就让。’
陆东这才知道,班长和战士们嫉妒他。但是有理没处说,只好将苦水往肚子里咽。他的积极性受到刺激,于是情绪低落。
耿连长看出端倪,非常重视此事。及时对班长进行批评,帮助他认识错在何处。也开导新兵陆东,‘积极学毛选非常好,还要学会在逆境中生存,和同志们搞好关系。’这给了陆东心灵一种极大的抚慰。耿连长耐心做双方的工作,及时纠正十一班的不良之风,同时也把受排挤而萎靡不振的战士拉回正常的轨道。连队的班风从此变了模样。”
这段描写揭开战士之间也存在“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嫉妒现象。深感作者笔端发力,直视人性,批判人性的恶。同时又明确表示这种现象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是没有滋生的土壤。坏事变好事。应该说小说蕴含着浓厚的生活哲理。
小说借主人公赵大炮不平凡人生的轨迹,记录了小岛战士们刻骨铭心的经历,讲述了新兵在守岛建岛过程中的磨炼与成长,穿插了小岛渔民们的日常生活,揭示了军帮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条心的鱼水情,全方位再现了守岛部队的建设与管理。作者用小说形式,讲述驻岛官兵故事,以及部队大熔炉里是如何锤炼了所有人,其目的是要告诉读者,这是一支有素质有担当的守岛部队,他们是祖国安宁人民幸福的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作者的长篇小说宣扬了部队优秀的人与优秀的群体,让更多人了解与学习。这也是作者文学创作的目的与意义。
三、 节奏紧凑
作者对故事的节奏把控较好,比如,甘震失踪的悬念,通过众人焦急寻找的情节有生动描写,描绘了赵大炮李虎等人对甘震的关切,凸显了战友间深厚的情感,其中也不乏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细致入微,把读者带入焦虑情境中的同时,表达了全连官兵对烈士后代的关心与爱护。
节奏处理还表现在新兵开小差一节。从新兵小李第一次失踪,到又一次离队,再到连长千里去小李故乡寻回,这是作者层层递进的情节设置,紧张有序扣人心弦。连长李虎面对现实中的逃兵冷静又果断,充满了军人的责任感,他了解小李怕吃苦的心理,严肃地批评小李,同时又耐心沟通,理解包容与教育并行,通过讲老兵故事,使新兵小李认识到理想与现实是有落差的,明白如何面对个人意志与集体责任的矛盾。最终让小李懂得“爱岛、建岛、守岛”是战士崇高的使命。其不足之处:对小李的思想转变,稍缺细节描写,此后对小李表现的跟踪描述也略显不足。如果能设计小李有巨大变化,人物前后对比强烈,情节就有明显的张力。这个题材很好,部队对“开小差”是零容忍,通过教育还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点非常重要。因此建议作者创作某些重要情节时,完成一个闭环的因果描述,使读者的阅读感饱满。
文学创作不仅是激情外放的表达,更是一种沉淀后的迸发,反复沉淀迸发是出佳作的法宝。因此说《小岛大兵》的创作是成功的。无论是题材、内容、情节与结构都有着很好的表现力。 当属一部好的军旅小说。
【编者按】驻站作者南庄隐士的长篇佳作《小岛大兵》,是其另一部小说《兵哥渔妹》的姊妹篇,讲述了以独臂英雄赵大炮为主的驻岛战士,在艰苦岁月里,夺岛、建岛与守岛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英勇无畏的官兵形象。在阅读审核该小说时,责任编辑空中白雪不断被小说中的故事和人物感动着,当她完成编辑任务后,写出这篇精彩的编后感。文章以《小岛大兵》为主,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小说奇妙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张弛有度的故事节奏,做了较为详细地分析论述。作者白雪认为,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人物设置,无论是环境揭示还是背景衬托,原著作者都做了精心安排和认真布局,这是成熟作者应有的创作态度。更为可贵的是,文章并不是盲目地肯定与褒奖,在评论小说成就后,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这使该文成为最具“批评”内涵的文章之一。推荐阅读。编辑:青梅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