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背朵清茶入齿来

作者: 梅静 点击:260 发表:2025-05-07 10:40:13 闪星:5

摘要:沁人茶香的背后,从来都是劳作的艰辛——

  浙江松阳陈家铺村,近几年“网红”得厉害,今年清明小长假,我慕名去踏访。

  村子位于浙南山区,海拔1129米的大种山寨头岭三面环围,拥它入怀。驱车沿着十八弯山道盘旋而上,在半山腰便被堵得无法动弹,只得弃车徒步。半小时的脸红气喘之后,一个立于悬崖之上的金黄色阶梯式村落赫然出现。

  这里的房屋均就地取材,用石块和黄泥垒成。布局因山取势,层层堆叠,远观确有西藏布达拉宫一般的美丽。如今,多数建筑已被开发为民宿、餐饮等商业用途,大名鼎鼎的先锋书店也在这里开了分号,近赏观感也颇为不错。但嵌于村中的那一条条细如羊肠、坡度陡峭的石板小道,让每个游览者都止不住地心惊肉跳。我在一个拐角处扶墙小歇,想起曾在这里绵衍600多年的原住民,心底涌起深深叹息。

  突然,一个硕大的绿色圆球出现在我的视野,它从前面的高高石阶上缓缓向下飘移。及至跟前,我才发现这是一大袋刚采的春茶,一位矮小瘦削的老妪背着它,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只有三比一。

  我很想上前帮忙一把,并很想知道,这袋茶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但我知道,老人听不懂我的语言,这些设想都是徒劳。与写作习惯相伴而生的强烈好奇心,驱使我跟上了她的脚步。

  老人走得不快却很稳当,碧绿的圆球仿佛牢牢粘在她的脊背。我拎着心一路紧随,才在山腰停车场附近赶上了她。一个壮实的中年汉子解开袋子,兜底抄起那翩若羽毛的嫩绿新叶,凑近鼻尖仔细端详,然后双手将袋子提上路边磅称:“高山白茶,15斤,品质不错,按最高价格收啦。”

  老人接过一叠百元钞票,满脸褶子里瞬时漾出了光,佝偻的腰背已仿佛直立了许多。

  送走老人的背影,我和汉子攀谈起来。他说,在浙江产茶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产量小的自己采摘,产量大的雇人采,一个壮年熟手每天可采20斤,售价的一半作为采摘工钱。而像这位老人,为了这袋茶,可能要耗费两天时间,纯粹赚个辛苦钱。作为加工环节的他们,每天来田间村头收购,回去还得经过摊晾、杀青、揉捻、干燥等程序,且5斤鲜茶才能炒出1斤干茶,钱也赚得不容易。

  “炒出的干茶如何实现销售?”我刨根问底。“拿到浙南茶叶市场卖批发,那是‘中国绿茶第一市’呢。”许是见我不像卧底,他坦诚作答。我一听来了精神,出门旅游总得有点稀罕收获,这回就算“茶的追踪”吧!

  上车踩动油门,山色一路后退。沿途,绿浪起伏的茶山、收购鲜茶的磅点随处可见,满载鲜茶奔向加工坊的摩托呼啸而过。二十分钟后,我抵达了位于松阳县城内的浙南茶叶市场。

  市场占地很大,围绕着宽阔停车场,几幢楼宇和一个钢架大棚都是茶叶交易区。人气最旺的要数大棚,一袋袋刚炒出的新茶,袒露着娇嫩容颜,绽放着山野芬芳,在这里迎接着四海爱茶人的挑选。这时的茶叶,已从蓬松绿羽变身紧致针毫。人们在扁平馥郁的龙井、黄灿细长的黄金芽、粗壮翠绿的乌牛早、卷曲毛茸的碧螺春等数十个品种间,细细地望,深深地闻,淡淡地评,巧巧地问,最终,生意场上的精明与茶的甘醇达成和解,一袋袋清茶完成了从炒制人到分销商的转移。

  这幕无一丝滤镜的场景,让只在城市茶叶店见过茶的我,着实感到震撼。手机百度补充告诉我,在这个春季茶叶交易高峰期,该市场的日客流量能达1万人次,日交易额破亿元。2024年,市场交易量达81720吨,交易额达67.24亿元,全国20多个省市的4000多名茶商常驻,辐射和带动浙江及全国150余万茶农和1000余万亩茶园。

  从这组数据里,我清晰看到了茶与人的亲密图景。是啊,在中国,在世界,爱茶者怎可计数?唐代“茶圣”陆羽被朋友写诗称“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宋代陆游将饮茶玩出了花样:“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但沁人茶香的背后,从来都是劳作的艰辛。唐代郑愚有诗云“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今天我所见的幕幕场景,哪一幕不是在为茶添一缕香呢?

  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掏出手机钱包,扫码加入购茶“大军”,用比平日优惠得多的价格,捧回了心仪的茶叶。

  回到旅馆,我迫不急待地煮水泡茶。片刻之后,一芽一叶如嫦娥舒袖,轻盈起舞。品一口入舌,清冽甘甜,回味悠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青山为幕,茶香作引,浙南松阳陈家铺村在网红热潮中藏着最质朴的生活诗篇。作者以游记为骨,以茶事为魂,将网红村落的表象与茶产业的肌理娓娓道来。当游人惊叹于悬崖村落的绮丽风光,作者却以敏锐的笔触捕捉到背着春茶缓缓而行的老妪,由此展开一场跨越山水的茶路追踪。从云雾缭绕的茶山到人声鼎沸的 “中国绿茶第一市”,从鲜叶采摘的辛劳到交易市场的繁盛,文字间流淌的不仅是茶香,更是对土地、对劳作、对传统产业生生不息的敬意。作者的这趟踏访,在茶香氤氲间,绘就了一幅鲜活的乡村振兴图景,余韵悠长。文章以细腻灵动的笔触,不仅有对山水人文的诗意描摹,而且蕴含着对民生劳作的深刻洞察,更是对网红村落的深度探寻,尤其是对 “一片茶叶背后的中国” 的深情书写,从而让读者在沁人心脾的茶香中,读懂了平凡岁月里的生命温度与时代脉搏。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