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蛇年踏青赏花短文五则

作者: 张林初 点击:309 发表:2025-05-08 09:18:35 闪星:3

摘要:春天,万物苏醒,百花争艳。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带着相机,踏上踏青赏花的旅程,足迹遍布北京多个知名景点,记录下了醉人的美景,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十余个美篇,现将美篇中的五则短文与大家分享。

  春天,万物苏醒,百花争艳。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带着相机,踏上踏青赏花的旅程。我的足迹遍布了北京多个知名景点,包括海棠花溪、北海公园、景山公园、中山公园、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孔庙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每到一处,我都被眼前繁花似锦的景象深深吸引。

  在海棠花溪,我目睹了海棠花的竞相绽放,那粉嫩的花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是春天的使者,传递着生机与活力。我迅速按下快门,记录下这醉人的美景,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篇名为《最美人间四月天 海棠花溪醉元都》的美篇,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追捧。

  随后,我走进了景山公园,那里牡丹花正艳。牡丹以其雍容华贵、色彩斑斓著称,我置身于花海之中,感受着牡丹独有的韵味与魅力。于是,美篇《四月春风暖 唯有牡丹美》应运而生,阅读量迅速攀升。

  在中山公园,郁金香以其优雅的姿态和绚丽的色彩吸引了我的目光。这些花朵宛如一个个精致的酒杯,盛满了春天的甘露。我陶醉在这片郁金香的花海中,创作了《中山公园:郁金香绽放》的美篇,与读者共享这份美好。

       此外,我还探访了荷包牡丹、紫藤花与二月兰等。荷包牡丹花如荷包,玲珑可爱;紫藤花则万朵一时开,气势磅礴;二月兰则以它那梦幻般的紫色,点缀着春日的每一个角落。我分别为它们制作了《荷包牡丹:花如荷包 玲珑可爱》《二月兰:春日里的紫色梦幻》以及《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三个美篇,均收获了超过一万二千人次的阅读量。现将美篇中的五则短文与大家分享。

 

  一、最美人间四月天 海棠花溪醉元都

  四月初,海棠花娇艳盛开,犹如云霞般绚烂,草木葱茏,仿佛步入了苏轼笔下“香雾空蒙”的仙境。在这春日里,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海棠花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它与香山植物园的桃花节、玉渊潭的樱花节并称为京城春日三大花事,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海棠花溪绵延1.1公里,汇聚了28种海棠品种,共计5000余株,是北京海棠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海棠园。白色、粉色、红色的海棠花交织在一起,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装扮得美轮美奂。红花、绿树与青溪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春日画卷。其中,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原产中国,为海棠的四品,还有钻石海棠、丰盛海棠、绚丽海棠等从国外引进的海棠。

  海棠,作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其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粉色、白色、红色的花朵自古以来便备受文人墨客的赞赏。海棠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花尊贵”之美誉,历代文人多有脍炙人口的诗句来描绘其艳美高雅之姿。如陆游所言:“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苏东坡更是在《海棠》诗中写道:“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在这海棠花溪中,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尤为引人注目。

       西府海棠,因生长于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西府海棠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

  垂丝海棠,花丝下垂,花开朝下,名字由此而来。垂丝海棠柔蔓迎风,宛如秀发遮面的淑女,脉脉深情。

  贴梗海棠,花先叶开放,花瓣光洁剔透、鲜润丰腴,花朵红黄杂糅,绚烂夺目。

  木瓜海棠,花色丰富,有橙红、深红、纯白、浅绿等色,陆游曾用“碧鸡海棠天下绝,枝枝似染猩猩血。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的诗句来描绘其娇艳之姿。

  今年,海棠花溪还新增了乘花船观赏海棠的项目。装饰着粉色花朵的花船在小月河中缓缓划过,船夫不紧不慢地摇着橹,游客们坐船观赏两岸花景,仿佛置身于画中一般。正如那句诗所言:“你在看风景,看风景的人正在看你。”

  海棠花溪不仅是赏花的胜地,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元大都遗址公园始建于1276年,作为元朝的首都,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如今,它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集历史遗迹保护、市民休闲游憩、改善生态环境、防灾应急避难于一体的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现代城市遗址公园。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欣赏海棠花的美丽,同时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韵味。

 

  二、四月春风暖  唯有牡丹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雨后的京城,阳光明媚,蓝天映衬着白云,显得格外清澈。步入北京景山公园,花香鸟语,春色撩人。一株株牡丹竞相绽放,枝头挂满了红色、粉色、白色、绿色、墨色等各色花朵,与万春亭、观德殿等古建筑的红墙交相辉映,尽显国色天香之韵。

       景山公园栽植牡丹的历史悠久,如今已成为北京市区内牡丹品种最为丰富的集中展示地之一。今年,这里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五百余种、两万余株牡丹,涵盖了九大色系、十大花型,观赏面积更是达到了三万平方米之广。

  漫步于公园之中,四大名品牡丹——“姚黄”“赵粉”“魏紫”“豆绿”随处可见。其中,“姚黄”被誉为牡丹中的极品,花色金黄,花瓣宽大丰满,彰显出尊贵的气质;“赵粉”则以其粉嫩娇艳的花色和典雅的花型,赢得了游客的青睐;而“魏紫”花色深紫,花朵硕大,花瓣层叠繁复,尽显富丽堂皇之美;“豆绿”的花色淡雅清新,豆绿色的花瓣如同碧玉雕琢,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在今年的第二十八届牡丹文化节上,景山公园还展出了近几年引进的新优牡丹品种。其中,“泼墨秀”牡丹以其罕见的深紫黑色惊艳全场,花型为重瓣,花瓣如墨色晕染,丝绸般的光泽宛如名家挥毫的写意画卷,令人叹为观止。而绿色系牡丹“绿幕隐玉”则初开时为绿色,渐渐变为白色,别有一番韵味,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

  公园里,赏花踏春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徜徉在这片花海中,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声。游客们纷纷表示,景山公园年年举办的牡丹文化节品种齐全、面积广大,让他们得以欣赏到如此品种繁多、色彩斑斓的牡丹花。许多游客还拿起手中的相机或手机,定格下景山公园的独特韵味,捕捉牡丹绽放的动人瞬间,留下这份美好的记忆。

 

  三、荷包牡丹:花如荷包 玲珑可爱

       阳春四月,京城正值牡丹盛放的绝美时节。在这雍容华贵的牡丹竞相绽放之时,一种名为“荷包牡丹”的花卉也悄然盛开,以其玲珑娇俏的花朵和清新脱俗的韵味,展露着迷人的笑靥。

  荷包牡丹之所以得名,是因其叶片与牡丹相似,而花朵则如同中国古代的荷包一般,心形且垂挂在花枝之上。然而,尽管名字相近,荷包牡丹与真正的牡丹在植物分类学上却毫无亲缘关系。牡丹属于芍药科芍药属,是一种落叶灌木;而荷包牡丹则是罂粟科荷包牡丹属,为多年宿根类草本植物。

  从花型上来看,两者的区别尤为显著。牡丹的花朵硕大饱满,尽显雍容华贵,单生于枝顶;相比之下,荷包牡丹的花朵则显得小巧玲珑,呈心形或荷包状,总状花序顶生,别有一番风味。

  在叶型上,牡丹与荷包牡丹的叶子虽多为三出全裂,但牡丹的叶片较为宽大,而荷包牡丹的叶子则相对细小。

  荷包牡丹原产于中国北部,在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它喜爱温暖湿润的半阴环境,畏惧烈日暴晒,却能耐寒冷。荷包牡丹适宜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肥沃沙质土壤中生长,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分株、扦插和播种等。

  荷包牡丹的花朵形状独特,酷似荷包,又似串串铃铛,更似一颗颗晶莹剔透、跳动的红心,既精致小巧又玲珑可爱。其色彩丰富,包括桃红色、白色、蓝色等多种色系,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荷包牡丹别名众多,如兔儿牡丹、鱼儿牡丹、铃儿草、铃心草、璎珞牡丹、锦囊花、荷包花等,足见其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在中国,荷包牡丹的培育历史悠久,早在古代就已广泛栽种。

  古代文人墨客对荷包牡丹情有独钟。清朝诗人朱昆田在《七律·荷包牡丹》中写道:“亦鱼亦兔亦荷包,轻串风铃璎珞摇。不胜清辉盈粉面,哪堪玉露湿翚毫。”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荷包牡丹的形态,将其比作鱼、兔和荷包,形象而生动。同时,“轻串风铃璎珞摇”的描绘,更展现了荷包牡丹在风中摇曳生姿的美景。

       古人常将荷包牡丹种植于亭台旁、假山石间,其垂挂的花朵与古典建筑的飞檐翘角相映成趣,别有一番景致。此外,画家们也常以荷包牡丹入画,搭配竹石等元素,体现出中国园林“刚柔并济”的哲学思想。

  19世纪,荷包牡丹被引入欧洲,其英文名“Bleeding Heart”,意为滴血的心,赋予了它悲情浪漫的色彩,这与东方文化中“爱心永驻、恒远思恋”的寓意不谋而合。

 

  四、二月兰:春日里的紫色梦幻

  暮春四月,天空晴朗,惠风和畅,春意正浓。步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二月兰竞相绽放,紫气东来,美不胜收。在高大树木的映衬下,低矮的二月兰更显生机勃勃,它们交相辉映,共同编织出一幅春日画卷。

  在和煦的春风中,紫色的小花镶嵌在纤细的枝茎上,绿叶与紫花相互映衬,层次分明,美不胜收。微风拂过,成片的花朵在风中摇曳,仿佛万千小蝴蝶即将振翅飞翔,令人陶醉。漫步在花丛中,仿佛踏入了一个紫色的梦幻世界。

  二月兰,又名紫金草,学名诸葛菜,隶属于十字花科诸葛菜属,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其得名源于农历二月盛开,花朵蓝紫相间,宛如繁星点点。据传,二月兰与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有着深厚渊源。在诸葛亮率军出征、粮草匮乏之际,士兵们发掘并广泛种植此营养丰富的野菜,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发现,便将其命名为“诸葛菜”。二月兰的花语寓意深远——“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二月兰的花朵先紫后白,自下而上渐次盛开,花期长达两月有余。其叶片翠绿欲滴,与紫蓝色的花朵相映成趣,清新雅致。单独一两株二月兰或许并不引人注目,但当它们汇聚成海,便形成了一片紫色的汪洋,激荡起腾腾紫气,为春天增添了几分妩媚与艳丽。正如季羡林先生在《二月兰》中所描绘的那样:“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二月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青睐。苏轼在《二月兰》中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二月兰的婉约气质:“二月兰匂受宠,花前低斜度宿酒。浓霜透瘦管,小庭生晚修。晶英自纷簇,芳舶共扶掇。唯葩始得鲜,已警北窗竹。”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也对二月兰情有独钟,他的诗句“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更是流传千古,成为二月兰的文化符号。

       此外,二月兰不仅美观,更兼具实用价值。其嫩茎叶可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同时,二月兰的种子含油量高达50%以上,是一种优质的油料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五、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以生动的意象描绘紫藤花盛开的壮观景象:“藤花无次第,万朵一时开。不是周从事,何人唤我来。”紫藤花以其灵动的花形和贵气的颜色,在春风的吹拂下脱颖而出,绽放出紫色的、粉色的和白色的花朵,散发出醉人的甜香。

  紫藤花的花瓣成串,串串成缕,缕缕密集,花繁而香。单串的紫藤花在春风中摇曳,犹如少女的辫梢随风飘扬;成片的紫藤花则如垂挂的紫色花帘,更像瀑布一般倾泻而下,蔚然壮观。

  北京孔庙的紫藤,虽然不是京城最壮观、最美丽的,但绝对是最特别的。在这里,紫藤并非攀附在花架上,而是缠绕在古柏上,形成一幅独特的自然画卷。这些紫藤植于清代,已有一二百年历史;而古柏则植于元代,迄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古藤与古柏相映成趣,堪称京城一绝。

  北京孔庙,作为元、明、清三朝皇家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古代最高学府国子监毗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走进孔庙,人头攒动,游客们或采风拍摄,或观光旅游,或参观研学。刚跨入大成门,两棵环绕着紫藤的古柏便映入眼帘,树形高大挺拔,紫藤花如倾泻的瀑布从高处垂落下来,环绕其间,形成一道紫色的花海,美得令人炫目窒息。

  在汉白玉栏杆和金瓦红墙的映衬下,盛开的紫藤花更显万般妩媚,充满诗情画意。微风吹来,花香馥郁,如梦似幻,让人心旷神怡。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心动?我不停地按下快门,试图将这份美好永远定格。

  紫藤,又称藤萝、朱藤、招藤、招豆藤,为豆科紫藤属落叶藤本植物。生物地理学分析发现,紫藤族起源于晚始新世的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经过长期的选育和杂交,现已形成花色丰富、叶色多样、形态各异的紫藤品种群,共有近90余种。其中,中国紫藤、日本紫藤和美国紫藤最为著名。

  中国紫藤的花朵颜色通常为淡紫色或白色,在叶子展开之前便开花。花序较短而粗壮,花朵大而香气浓郁。其藤蔓顺时针旋转。日本紫藤则与中国紫藤不同,花序长达半米甚至一米以上,形成壮观的花帘。花朵有白色、淡紫色和深紫色等不同颜色,藤蔓逆时针旋转。美国紫藤生长速度较慢,花朵较小,花序较短,通常为淡紫色。但其花期较长,夏季还会开第二次花。

  自古以来,紫藤便是中国诗画的重要题材。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写下赞美紫藤的诗篇。五代南唐张翊在《花经》中描写紫藤:“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与树连理,瞻彼屈曲蜿蜒之状,有若蛟龙出没于波涛间。”唐代大诗人李白在《紫藤树》中写道:“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诗人把紫藤与香风美人相提并论,刻画了其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晚唐名相李德裕对紫藤情有独钟,在《忆新藤》诗中赞誉道:“遥闻碧潭上,春晚紫藤开。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清香凝岛屿,繁艳映莓苔。金谷如相并,应将锦帐回。”他将紫藤比作朝霞和彩凤,清香凝结在小岛上久久不散。老舍先生也曾坐在紫藤下的餐桌前欣赏美景、品尝佳味,并称赞紫藤:“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紫藤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性,还有着很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食用方面,紫藤花可水焯凉拌、裹面油炸、配料做馅、煮粥做糕等,食品清香味美。药用方面,紫藤花可解毒、止吐泻;种子能缓解筋骨疼痛;皮则具有杀虫止痛、祛风通络的功效。此外,紫藤花采摘晒干后可提炼精油,既可美容养颜,又能舒缓身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了北京各大景区百花齐放,处处芳芳的最美春天。创作了6篇精美诱人的美篇,深受广大美篇的读者欢迎与美赞,这些美篇均收获了一万二千余人次的阅读量。作者有心摘取精美美篇中的精华与银河读者分享,这是春天里的一份厚礼献给银河的读者。深表他对银河的厚爱,也展示了作者自始至终是一位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追梦人,退休多年的武官笔耕不辍,摄影出佳作,让老年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让银河的读者受益匪浅,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