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赤壁之战故地 听三国演义故事(下)

苦肉计
诸葛亮草船借箭之后,又不约而同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军大营的作战方案。
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他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恩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三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三个月,就是支用三十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果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昭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心中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是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一百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五十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
周瑜要将黄盖斩首时,鲁肃替黄盖求情,而且暗示在一旁观看的诸葛亮一起求情,但是诸葛亮一点要求情的意思都没有。等到黄盖被打五十大板之后,鲁肃去营中找诸葛亮质问:“黄盖被打,我们都去求情,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诸葛亮听完脸色一变:“子敬(鲁肃的字)欺负我啊!”鲁肃疑惑了:“我一直对你不错,哪来欺负你?”诸葛亮大笑着说:“这是周瑜和黄盖在用苦肉计,利用假情报让蔡中、蔡和传消息。我怎么可以随便说出?”鲁肃显得有点不相信。诸葛亮又说:“这事千万别告诉周瑜,要不他又要找我麻烦了。你只说我也埋怨他就行了”。鲁肃答应了,回到周瑜营中,周瑜问鲁肃:“诸葛亮对此事有何看法?”鲁肃回答:“他说他也埋怨都督的做法。”周瑜听完非常高兴,这次瞒过他了。鲁肃问怎么回事,周瑜回答:“这是我和黄盖为了麻痹曹操使的诈降计,看来诸葛亮完全不知道,这人未必是我对手。”鲁肃听完大吃一惊,心里暗暗佩服诸葛亮的先见之明。
(曹操画像 来自互联网)
这五十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之隐。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探视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但阚泽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连环计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只船着火,其他船还可以迅速离去。为了给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他的功曹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诸葛亮借东风
诸葛亮与周瑜共同制定了火攻曹营的计划后,一日,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诸将一面慌忙差人报告吴侯孙权,一面求医调治。
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孔明(诸葛亮字),谈起周瑜生病之事。孔明说:“你觉得怎么样?”鲁肃说:“这是曹操的福,江东的祸呀。”孔明笑着说:“公瑾(周瑜字)的病,我也能治。”鲁肃说:“如果这样,就是国家的万幸了!”
鲁肃立即请孔明一同去看病。鲁肃先进去见周瑜。周瑜用被子蒙着头躺在床上。鲁肃问:“都督的病怎么样了?”周瑜说:“心腹搅痛,有时昏迷。”鲁肃问:“服过什么药吗?”周瑜说:“心中想呕吐,药吃不下去。”鲁肃说:“刚才去看孔明,他说能治都督的病。现在帐外,请他来医治,可以吗?”周瑜叫请进,让人把他扶起来,坐在床上。孔明问:“数日没见,没想到贵体不安!”周瑜说:“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到?”周瑜听后面部失色,于是假作呻吟之声。孔明说:“都督心中感觉烦燥吗?”周瑜说:“是的。”孔明说:“必须用良药来医治。”周瑜说:“已服良药,全然无效。”孔明说:“须要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周瑜估计孔明必知其意,就用话挑动说:“欲得顺气,当服何药?”孔明笑着说:“我有一方,能让都督气顺。”周瑜说:“愿先生赐教。”
(诸葛亮塑像 攝于湖北省嘉鱼县蜜泉湖旅游度假区)
孔明要来纸笔,屏退左右,密写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完,递给周瑜说:“这就是都督的病源了。”周瑜见了大惊,暗想:“孔明真是神人呀!早已知我心事!只能以实情告诉他了。”于是笑着说:“先生已知我病源,要用什么药来治呢?事在危急,望即赐教。”孔明说:“我虽不才,但曾遇到过奇人,传授给我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如要东南风时,可在南屏山建一座高台,名叫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我在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怎么样?”周瑜说:“不要说三日三夜,只一夜大风,大事就可成了。只是事到如今,不可迟缓。”孔明说:“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怎么样?”周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七星坛建成后,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赤足散发,来到坛前。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进帐中稍事休息,叫军士轮换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但并不见有东南风。
(东吴军队群像 攝于赤壁矶)
周瑜请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伺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击;一面报告孙权接应。黄盖的二十只火船准备停当,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甘宁、阚泽陪伴蔡和、蔡中在水寨中,每天饮酒,不放一卒登岸;周围尽是东吴军马,把得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好音。”周瑜马上叫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全都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如有违反延误,即按军法处置。”众兵将得令,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那天,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周瑜对鲁肃说:“孔明的话错了。隆冬之时,怎么会刮东南风呢?”鲁肃说:“我估计孔明一定不会瞎说。”将近三更时分,忽然听到风声响起,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然飘向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周瑜惊骇地说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就是东吴的祸根。及早杀掉他,避免将来担忧。”周瑜急忙吩咐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不要问长短,拿住诸葛亮立刻斩首,拿他的人头来请功。”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然而诸葛亮早就料到周瑜会有这一手,事先离开了七星坛,回自己的根据地夏口去了。临走还给周瑜留下这样的话:望周都督好好利用此风大破曹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周瑜只得作罢。
赤壁大战 火烧战船
诸葛亮借来东南风,黄盖把准备好的二十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黄、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钉满大钉,船上竖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
江北的曹操,正在大寨中与诸将等待消息。诈降的黄盖开船来投降曹操,黄盖把十只战船排在最前头,其余船只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队二里多远时,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旺风猛,船只像箭一样,把曹操的战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满天,很多人马被烧死、淹死。周瑜等率领轻装精兵紧随其后,擂鼓震天,曹军彻底溃散。
(摩崖石刻“赤壁”)
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今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境内)步行逃跑,遇上泥泞的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起大风,就命令疲弱的士兵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死得很多。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击曹操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死亡将近大半。曹操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自己率领其余军队退回北方。
上面这些故事都源自小说《三国演义》。因为是小说,所以作者进行了艺术加工,充满了演义的成分,与真实的历史并不完全相符,但也因此更具有趣味性,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周郎刻壁
赤壁之战胜利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大帅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周瑜拔剑起舞,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后人将其称为“周郎赤壁”,用以比喻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成就非凡功业。这是对周瑜及类似英雄人物的一种高度概括和赞扬,体现了人们对英勇与智慧的无限敬仰。
此外,赤壁之地,也因这场战役而名垂青史,成为后世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他们以诗词歌赋,传颂着赤壁之战的壮烈与辉煌,也将“周郎赤壁”这一佳话,永远镌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因为周郎赤壁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战争遗址也成就了当今供广大中外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凭吊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
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依湖北省会武汉,南临文化名城岳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长江黄金水道依境而过。整个景区将古战场遗址和仿汉代建筑群融合为一体,高端大气,浑然天成。景区主要景点有:历经千年风雨的“赤壁摩崖石刻”,雄姿英发的“周瑜石像”,诸葛亮设坛祭风的“拜风台”,庞统阅读兵书的“凤雏菴”,另有翼江亭、赤壁大战陈列馆、赤壁碑廊、千年银杏、赤壁塔和金城、土城等数十处人文景观。“不到赤壁,不解三国”。赤壁古战场现已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三国文化体验基地,是三国文化旅游线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赤壁之战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事件,不仅是军事转折点,更深刻影响了政治重组、文化认同和科技发展,其多维度的历史意义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研究价值的战役之一。
【编者按】文章延续上文,深入讲述赤壁之战相关故事,剖析历史意义。以赤壁之战为主题,围绕《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展开,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作者对苦肉计、连环计等情节的描述细致入微,生动再现了小说中紧张刺激的战争场面,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时,文章巧妙地将历史与文学相结合,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穿插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并点明小说与史实的差异,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严谨态度。文章从故事叙述自然过渡到对赤壁古战场景区的介绍,使历史与现实相互呼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