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浓浓的乡情,深深的眷恋

作者: 石德会(拾级而上) 点击:199 发表:2025-05-05 11:37:09 闪星:1

摘要:乡邻是乐观的,豁达的,不然也不会觉得晚霞有情。农民的纯朴可爱是祖辈的传统,以至作家本人这个以往的农民,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否则他这个领着工资的城里人,也不会触及到这些乡间事,他是希望老家的老人乃至全国的老人们都能有个幸福的晚年,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晚霞情”啊!

  读罢侯健康的散文《花样盛开》,一种乡情扑面而来,醇香、浓郁、纯正……闭目回味,多了几分亲切,生出许多的共鸣。

  此篇散文全长八千多字,分三个章节,三个不同的角度诠释家国情怀,我这里只就其中的“家情”“乡情”简论一下。

  作家在开篇写道:老家有栋房子,母亲健在的时候,我们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在那住些时日。自从母亲九十三岁那年离开这个世界,老家的房子便落得一份寂寞。

  这是作者开篇的原话,一下子就奠定了想家、恋家、爱家的基础,引出下面付诸实施回老家的基线,以及回老家后的“遭遇”。(准备一礼拜的食物被乡邻好友一顿就吃空了)

  作家文中写到:不喝酒的就坐的坐,站的站,满满围拢一大桌。站着吃饭的人只能从坐着人的夹缝中或他们的头顶分两三次把菜夹到碗里,一不小心就把菜掉到了人家的头上。那人也不生气,笑骂一句:“没长眼睛啊?”夹菜的人接过话道:“谁叫你一个人把菜吃了,城里带来的菜好吃啊。”

  这段乍看说不出多精彩,但绝对够味。这种场合这种聚会,相信读者大都经历过。读这样的文字好像身临其境,又重温了一遍那种美好。同时更能感受到农村人的质朴。形象、生动、真实,既无造作之嫌,又勾勒出一场亲友相聚的欢快场面,可谓几笔画出一幅“乡情图”,还是那种早期的原图,带着烟火的味道。

  稻米香是作家爱恋老家的另一种表露。那个一直苦守着老家不舍放弃的爱国大伯,那个瞅准商机不要出门就能挣到钱,养家致富的能人德刚大叔,是至今为数不多的留守农民代表,土地是爱国大伯的命根子,爱国大伯离不了。德刚大叔虽说不再亲手翻土刨地,但同样盼着庄稼能有个好收成,同样喜欢去田间地头看看转转。爱国大伯之所以一直在坚持,是因为他心里烙下了“浪费土地”可耻的印记,荒废的土地长满蒿草,他就会觉得心疼,就会感觉吃不香、睡不安。尽管有时收成并不如人意。种子、农药、化肥的开支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但丝毫没有撼动他爱恋家乡、爱恋土地的情感。他就开始琢磨着多积有机肥,多养鸭群这种早些年的土办法。这土办法还真管用,看似减少了收成,却增加了收入。又能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的粮食。这是爱国大伯的心意,我想更是作家本人的心意。作家没有呐喊,没有感叹,而是用他的笔一点一点得在触碰着生活的真谛,让读者感叹:原生态的稻米就是香!当然,不仅仅是稻米,还有更多的原生态。

  “晚霞情”是作家的又一个小标题,在这里作家有这两小节描述:

  在村里的日子里,几乎在每天的这个时辰,我便融入到这支队伍当中,行走在霞光下的绿色通道,听民情,察民意,享受着村庄自然和淳朴民风赋予我人生的岁月静好和高光时刻。

  过了六十五岁,他实在忍不住那份对家乡的思念,便带着老伴回到了故土。

  这两小段一个是写作家自己,一个是写回家养老的俊吾大叔。当然还有其他的留守老人,有了这些铺垫,才会有下面的那些“问题”。

  作家“我”也许只是偶尔回老家,也许只是过上几天就回去了,可那些老人就不同了,晚年的时光都会在老家度过,他们的吃、住、行;他们的生病健康;还有他们不该被剥夺的快乐与幸福。都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还不是小问题。好在国家,政府、村里,以及一些有识之士一直在努力,在积极改善,解决着这些。农民的养老金更是个敏感话题,作家在这段里提到了,说提到也许不准确,因为作家用的笔墨并不少,只不过是采用了那些乡邻的原话。乡邻是乐观的,豁达的,不然也不会觉得晚霞有情。农民的纯朴可爱是祖辈的传统,以至作家本人这个以往的农民,到现在依然保持着农民的本色。否则他这个领着工资的城里人,也不会触及到这些乡间事,他是希望老家的老人乃至全国的老人们都能有个幸福的晚年,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晚霞情”啊!

  我和作家并不熟,之所以写这篇简论,是因为被打动了,被触动了。可惜限于篇幅,不能长篇大论,只能简论一下乡情和对老家的深深眷恋,人无论在哪里,根一定在老家。本文还有好多的亮点,比如作家适时引用了歌词、谚语、论语等,不仅使作品增加了厚度,而且还省去了不必要的啰嗦。

  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艾青的情感表露,也是我读《花样盛开》最大的感悟。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以情动人、以真取胜,生动的再现了候健康的散文《花样盛开》里以细腻的笔触所勾勒出的一幅充满烟火气的乡村长卷,在乡村生活图景与乡土人情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对故土家园的浓浓的深切的眷恋。作者的评论是从母亲离去后老宅的寂寥,到乡邻相聚时的热络;从农耕者对土地的坚守,到留守老人对晚霞的守望,赞颂了作家候健康以质朴的文字叩击了生活本真,在柴米油盐中彰显了家国情怀,于细枝末节处突出了人性温度。侯健康笔下的故乡,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浓浓的乡情,深深的眷恋”的精神原乡,定会引发无数读者对 “根” 的共鸣与追寻。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