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走笔夹皮沟

作者: 庄稼汉 点击:257 发表:2025-05-05 09:29:58 闪星:3

早就听闻吉林省桦甸市有处被誉为“长白山下黄金国”的传奇之地——夹皮沟。这里不仅承载着百年黄金开采史,更镌刻着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初夏时节,应友之邀奔赴此地,一心想在“黄金国”的脉络中,探寻历史与自然交织而成的双重瑰宝。

蜿蜒的山路似一根金线,串起层层叠叠的油松与白桦。阳光透过叶隙织成金箔,落在车窗上明明灭灭,恍惚间竟有了淘金者筛沙时的错觉。老金说,早年的淘金客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进山的,肩上的藤筐里装着窝头和梦想,脚下的布鞋踩过落叶与矿渣,谁也不知道下一铲沙里到底藏着的希望还是失望。

“看,那就是韩边外的寨子遗址。”同行的朋友指向远处山坳里的断壁残垣。180年前,那位被称作“韩边外”的山东汉子,就是在这里聚众开矿,用火药炸开坚硬的岩脉,让夹皮沟的黄金第一次照进清廷的国库。风掠过山林,我仿佛听见斧头劈柴的声响,看见篝火旁冶炼黄金的红光,那是属于拓荒者的热血年代。

车入渐渐驶入山林深处,林涛阵阵,满目葱茏如绿色屏风舒展。同行者娓娓道来夹皮沟的“黄金密码”:自19世纪起,这里便是闻名遐迩的黄金产地。清道光年间,“淘金王”韩边外率众拓荒,采金业渐成气候。1945年矿区解放后,夹皮沟金矿成为新中国黄金生产的“功勋矿”——从支援解放战争的“黄金后盾”,到新中国成立后累计产金80余吨、输送8000余名行业骨干的“有色工业摇篮”,它用金灿灿的矿脉,书写着实业报国的壮丽篇章。

夹皮沟金矿博物馆的铁门吱呀作响,仿佛推开了一部厚重的青铜史书。

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巨型沙盘:1945年解放时的矿区全貌跃然其上,竖井如蛛网密布,选矿厂的烟囱正吞吐着白雾。讲解员小林轻触沙盘,灯光次第亮起:“这里是'新华洞'竖井,当年工人们就是用十字镐和箩筐,挖出了支援前线的黄金。”

最震撼的是那面"功勋墙"。8000多个名字镌刻其上,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青春。1952年,20岁的陈师傅从这里出发,带着钻探技术支援新疆;1965年,李工程师奔赴非洲,在马里的金矿上建起第一座选矿厂。老照片里,他们穿着打着补丁的工装,站在竖井旁微笑,身后是比天空更广阔更浩大的传奇岁月。

当然,也有他们心中宏大的梦想与未来。

 如今,新时代的夹皮沟,正以全新姿态续写传奇:作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会员单位,这里生产的标准金锭蜚声业界;2024年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后,当地正筹建中国黄金博物馆,让“地下黄金”走向“地上文化”,在“工业+文旅”融合中焕发新生。

 “比黄金更珍贵的,是这里的精神传承。”朋友的话引我望向车窗外的莽莽林海——牡丹岭西麓的英雄峰下,“魏拯民烈士殉难地”石碑巍峨矗立。1941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指挥魏拯民在此浴血奋战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与杨靖宇将军共同开辟的南满抗日根据地,如一把钢刀插在日寇心脏。

漫步密林中的抗联遗址,断壁残垣间仿佛仍回荡着战士们的呐喊。当年,矿区工人冒死为抗联送粮、送药、传递情报,用“磨洋工”“破坏设备”等方式阻挠日寇掠夺黄金。这些“沉默的抗争”,让夹皮沟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了家国情怀。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在白桦林与金矿遗迹间,触摸那段“黄金有价,信仰无价”的历史时光。

松针铺就的地毯柔软得让人心悸。行至山腰,一座简陋的石屋映入眼帘:墙体开裂,屋顶坍塌,唯有门框上"抗联万岁"的标语依然清晰。张大爷蹲下,用袖口擦去一块残碑上的青苔:“这是当年的被服厂遗址,战士们就是在这儿,用树皮和破布缝补军装。”风穿过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我忽然想起史料里的记载:1941年,魏拯民就是在这样的草屋里,拖着被疟疾折磨的身体,写下最后一份作战计划。

脚步在山林逶迤蜿蜒,最终停在一块褪色的木牌前:“魏拯民烈士殉难地”。

在纪念碑前,山风吹来,让鬓角微微带汗的我们不由得轻轻打个冷战,那一瞬间,我耳畔似乎向起了当年的《露营之歌》:"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同行的朋友说,每年清明,都会有当年抗联战士的后人来此扫墓。其中一位80岁的老奶奶,总会在纪念碑前摆上一碗小米粥——那是魏拯民生前最爱吃的东西。“您看这棵红松,”他指向碑后一棵三人合抱的大树,“子弹嵌在树干里,抠都抠不出来。”阳光穿过枝叶,在苔藓覆盖的地面投下斑驳光影,就像一幅沧桑极强历史投影。那投影里似乎闪耀无数冲锋的身影,和从岁月深处传出的铿锵战歌声。

从抗联遗址下山,已是黄昏时分。松花湖畔的白桦林在暮色中舒展身姿,树干上的“眼睛”仿佛在守望着什么,又好像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湖面吹来的风带着水汽,远处的秀女峰已披上薄纱般的雾霭。汽车后视镜里的夹皮沟渐渐远去,可山顶的抗联纪念碑在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忽然想起朋友在博物馆曾说过的一句话:“黄金会被磨成粉,可精神不会。”是啊,那些曾在矿洞里闪烁的矿灯、密林中穿行的足迹,那些白桦树上刻下的誓言,早已化作这片土地的丰富营养,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成了比金子更珍贵的光芒。

 当城市的霓虹渐次亮起,再次融入到现代都市的繁华安宁,忽然懂得:夹皮沟的"黄金国"从来不是一个地理坐标,而是一种精神的原乡——在这里,每一粒沙子都藏着拓荒者的汗水,每一片树叶都摇曳着抗争者的呐喊,每一缕山风都吹拂着传承者的梦想。或许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黄金”,从来不是某种物质,而是像金子一样纯粹的信仰,像山林一样厚重的情怀,像流水一样绵长的希望。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夹皮沟位于吉林省桦甸市,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传奇的色彩的地方,应朋友之约,作者在初夏时节对这块宝地进行了一次实地探寻。夹皮沟有黄金第一镇的美称,探寻“黄金国”的脉络,挖掘出的是比金子更珍贵的精神传承,在这里,每一粒沙子都藏着拓荒者的汗水,每一片树叶都摇曳着抗争者的呐喊,每一缕山风都吹拂着传承者的梦想。夹皮沟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浸透了家国情怀,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或许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黄金’,从来不是某种物质,而是像金子一样纯粹的信仰,像山林一样厚重的情怀,像流水一样绵长的希望。”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