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东丹王宫与“让国皇帝”耶律倍

作者: 张立民 点击:1144 发表:2025-04-28 14:35:33 闪星:7

摘要:耶律倍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短暂的一生中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业。但,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辽景宗耶律贤的爷爷,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燕燕是他的孙子媳妇。

  孙女早晨6点40分上学,晚上6点40分放学。每天接送她上下学是头等大事,那是分秒必争,正点必达,风雨不误,冰雪无阻。除此之外,我们就自由支配了。这一天,金秋来临,又到了收获的季节。老伴提出,好久没开车出去转转啦!我问,想去哪里?她说,随便!我说,那就再去辽阳找一找东丹王宫遗址。她唉了一声,这件事都快成你的心病了!

  辽阳被誉为关东第一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近代,在东北这块黑土地上发生的许多大事都与辽阳有关。一座辽阳城,半部东北史。曾经去辽阳寻访过燕太子丹避难的太子岛,高句丽人生活过的燕州城,辽金时代烧制瓷器的窑口冮官屯窑,后金的都城东京城,曹雪芹故居,还有自然奇观冷热地等,每次都满载而归。可是,几次去寻找东丹王宫遗址却无果而终。相关的历史资料太少,当地人不知道历史上有过东丹王宫的存在,更不知道还有耶律倍这么个历史人物。

  耶律倍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短暂的一生当中也没有建立什么丰功伟业。但,他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辽景宗耶律贤的爷爷,大名鼎鼎的萧太后萧燕燕是他的孙子媳妇。从辽景宗耶律贤往后的历代辽国皇帝,都是他的嫡系子孙。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辽国后来的中兴与强盛。这不仅仅是生理基因的传承,更有文化基因的传承。

  耶律倍18岁时被立为太子,27岁时被封为东丹王。他本应接替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辽国的第二位皇帝。先因母亲不同意,把皇位让给了弟弟耶律德光。后因弟弟对他猜忌,被逼无奈,出走中原的后唐政权。8年后,他被后唐皇帝李从珂派来的杀手李彥绅所杀害,享年38岁。他30岁之前很辉煌,之后很黯淡,结局很悲惨。这对他本人来说是个悲剧,但汉文化在他身上开花和结果却是辽国的幸运。他身后被谥为“让国皇帝”,庙号义宗,陵曰显陵。

  东丹王宫是耶律倍让出皇位后居住过的地方。其遗址不仅是辽东京辽阳府的重要遗迹之一,也是耶律倍唯一留下足迹的地方。我们之所以执著地寻找东丹王宫遗址,就是想弄清耶律倍的生命轨迹以及对后世子孙的影响。

  感谢百度AI的出现,不仅能进行大数据搜索,还能提供准确的结果。当向它提问东丹王宫在哪里?立即作了如下答复: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攻破渤海国首都忽汗城,改渤海国为东丹国,隶属于辽廷管辖。为了更好地统治汉文化程度较高的渤海国,耶律阿保机将精通汉文化的皇太子耶律倍册封为东丹国王,全面管理其军政事务。东丹王宫座落在今天的辽阳市老城区东北隅,现为观音寺所在地。

  原来观音寺的所在地就是东丹王宫的藏身地,难怪多次问不着、找不见。在手机的高德地图中输入辽阳观音寺,具体位置马上显示出来。在辽阳市白塔区襄平街道中华大街207号,金银园——观音禅寺,距离沈阳83公里,驾车1小时31分到达。仿佛有心灵感应,这件事儿刚有眉目,老伴就提出开车出去转转,正中下怀,一拍即合。

  喜不自禁地启动小车出发,跟着手机导航来到了观音寺的停车场。下车一看地形,顿觉诧异。多次来到辽阳市区,都是没有起伏的平地,巍峨的辽代白塔挺立其中,美丽的太子河穿城而过。可这里却陡然高出地面几十米,须抬头仰视。像山无峰,似岗却平,面积还不小。观音寺座落其上,灰墙红门,与山融为一体,给人山是一座庙、庙如一座山的感觉。山下的金银公园树木茂盛,曲径通幽。清幽秀丽的园林与古朴典雅的寺庙相互映衬,可称得上是闹中有静的佛门净土。这东丹王宫可真会选地址,当年既占据了城中的制高点,又自成一座军事堡垒。

  来到寺门前,见有景区简介,自然先读为快。“观音寺建在被传为‘三山不显’的土山之上。辽代为东丹王宫,明代改建为御库,俗称金银库。清康熙十三年始建观音寺,占地一点六八万平方米。经雍正、乾隆、咸丰三年、同治二年、光绪十五年多次修葺。清末民初,观音寺改建为经商山东会馆。一九一五年,释济生和尚六百元购回,更复佛教寺院。”何谓“三山不显”,没有说明,因为是传说。土山虽然不显,但东丹王宫显、金银库显、观音寺显。这三座历史建筑,跨越辽东的千年历史,承载着无数人生的悲欢故事。东丹王耶律倍在这里度过了他在辽国的最后时光。

  《辽史》中有耶律倍的列传,记载着他的短暂人生经历。他出生于公元899年,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母亲是有名的“断腕太后”述律平。他有两个弟弟,大弟耶律德光,二弟耶律李胡。耶律阿保机在三个儿子小的时候进行过实际考察,让他们在寒冷天气里上山去打柴。耶律德光甭管树枝树叶,见啥都划拉,很快就跑回来了。耶律倍专拾树枝,并加以捆绑,最后背薪而回。耶律李胡挑挑拣拣,收获最少,袖手而立。耶律阿保机评价他们:“长巧而次成,少不及矣。”耶律阿保机喜欢长子聪明灵巧,做事认真。母亲述律平则一直偏疼小儿子,为了小儿子登上皇位竟不惜与她的亲孙子兵戎相见。

  耶律倍受父亲耶律阿保机崇拜汉高祖刘邦、向往汉唐盛世的影响,爱读儒家典籍,钻研汉人的文化与艺术,“通阴阳,知音律,精医药、砭炳之术,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善画本国人物,如《射骑》、《猎雪骑》、《千鹿图》,皆入宋秘府”。这在那些只知打打杀杀的契丹子弟中是极为罕见的。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创立大契丹国(辽国),自立为皇帝,改元神册,随即把刚满18岁的耶律倍立为皇太子。耶律阿保机想通过确立世袭制,来保证皇位在其嫡系子孙中传承。但,契丹部落原来实行的是世选制,要么谁拳头大谁当王,要么皇帝轮流坐。耶律阿保机的几个弟弟多次舞刀动剑,逼迫哥哥让位,差点酿成大祸。

  耶律倍被立为太子后,没有让大家失望,干出了几件漂亮的事情。建国之初,耶律阿保机召集大臣们研究应该尊崇什么、祭祀谁?也就是以谁的思想来指导建国事业。许多大臣都说佛教为先,阿保机听了不以为然,说佛是外来的,非中国教。耶律倍建议,孔子大圣,万世尊崇,儒教宜先。阿保机大悦,立即下诏建孔庙,并让耶律倍负责组织祭祀活动。这一决策使辽国从此纳入了中原的思想文化体系之中,为学习汉文化、唐制度、宋技术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耶律倍一直跟随父亲征乌古,讨党项,打燕地,勇当先锋,冲锋陷阵。他还善于谋划,常献良策。阿保机计划向南扩张时,耶律倍提出应该先拿下渤海国,以解除后顾之忧。攻克渤海国的扶余城后,阿保机想停下来清查户口,收集钱粮。耶律倍及时加以阻止,他认为这样做会使人民感到不安,不如乘破竹之势攻击其首都忽汗城,彻底灭了渤海国。阿保机予以采纳,夜围忽汗城,逼迫渤海国王举手投降。打下了渤海国,使契丹的国土扩大了几倍,向东一直到海边。为此,阿保机把渤海国改为东契丹国,任命耶律倍为首任东丹王。阿保机临别时给耶律倍留言:“得汝治东,吾复何忧。”耶律倍让父亲放心,并与之洒泪相别。这一年,耶律倍27岁。

  照这样发展下去,如果不出意外,耶律倍是铁定的辽国第二任皇帝辽太宗。然而,意外说来就来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从渤海国返回辽上京的途中,突然去世了。耶律倍闻信赶紧奔丧,回到了辽国都城辽上京(今天的内蒙古巴林左旗)。他一到家就觉得气氛不对,过去非常要好的朋友都对他躲躲闪闪。原来他母亲不想把皇位传给他,而要传给他的二弟耶律德光。她的理由是耶律倍受汉文化影响太深,上位后可能会损害到契丹贵族的利益。这老太太本想把皇位传给小儿子耶律李胡,只因年龄太小,一时接不了班。那就传给二儿子耶律德光,就是不能传给耶律倍。她想出了一个损招,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分别骑在马上,然后让大臣们去给其中一人牵马,谁的马被牵的多,谁就当皇帝。大臣们都心知肚明,自然都争着去给大元帅耶律德光牵马执镫。耶律倍一看这形势,立马表态:“大元帅功德及人神,中外攸属,宜主社稷。”他心想,何不以把皇位让给弟弟季历的泰伯为榜样,回东丹国去当个好王。

  耶律倍是这么想的,可耶律德光却不这么想。渤海国面积比辽国大,人口比辽国多,有着“海东盛国”之美誉。这位太子哥哥一旦把渤海国建设好了,肯定要与他来争夺皇位。于是,他把渤海国的都城由龙泉府改为辽东城,让耶律倍去那里就职。同时,派人秘密监视耶律倍的一举一动。耶律倍对弟弟的心机一清二楚,不仅不让他治国理政,还提防他发展个人势力。于是,他只好不问国家事,不搞朋友圈,一心拜读圣贤书。他在东丹王宫的西侧开辟读书室,在医巫闾山上建立藏书楼,整天吟诗、作画、饮酒、打猎。他擅长画契丹人物骑马出行或围猎的场面,成为辽画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都以收藏耶律倍的画作为荣耀。1953年,著名画家张大千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耶律倍的《东丹王出行图》后,产生创作灵感,画了一幅《东丹王人马图》。这两幅图千年对接,珠联璧合,不仅是绘画艺术的奇葩,更是历史记忆的珍品。

  在门外说了半天,该进去看看了。我们向一位老人询问还有没有东丹王宫的遗物?老人摇了摇头,而后又用手向左侧一指:就这点东西了!我们近前一看,那是根四面体的石柱,没石碑大,比石幢矮,斑驳的柱面上隐约可见“辽宫殿”三个大字。还有一些小字,不能辨认。有人说,那刻是“城高三丈,南为山门,壮以楼观,四隅为角楼,相去二里,宫墙北围为让国皇帝御容殿”等文字。这是1992年春整修东北角围墙时发现的,文物专家确定为辽代文物,是东丹王宫遗址的唯一遗物。

  进了寺门,有上刻“观音禅寺”的石牌坊,过牌坊拾级而上。在两通重修观音寺的记事碑上,再次印证了这里曾经是东丹王宫的所在。我们私下议论,如果在这里立一通“辽东京——东丹王宫遗址”保护石碑该多好啊!辽国有五座京城,辽上京、辽中京、辽南京遗址都有重点文物保护石碑,而且保护的规格都很高。千年前的那段历史,是辽国与北宋相互融合的历史,是辽国镇守万里北疆的历史。这段历史值得重视与研究。历史上主动学习汉文化的游牧民族,大概只有鲜卑人和契丹人。既然已经认定观音寺这里就是东丹王宫的所在地,理应立碑加以保护。

  观音寺的建筑不必细说,无非是常见的正殿、禅堂、僧舍等。我们直接来到寺院的左侧,也就是东丹王宫的西侧。史书上说,耶律倍“起书楼于西宫”,作《乐田园诗》。据说,他从中原收购来各种书籍,积累达万卷,藏于医巫闾山绝顶之上的望海堂,用于自己研读。他崇拜儒家思想,羡慕先进的唐朝文化和技术,一心想带领契丹人跨入先进的民族行列。然而,母亲不容他,弟弟限制他,他不仅无所作为,而且想安稳活下去都难。北唐皇帝多次让人捎信,欢迎他到中原去。他对左右说:“我以天下让主上,今反见疑;不如适他国,以成吴太伯之名。”于是,他立木海边,上刻诗一首:“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这首诗表达了他被迫出走的无奈心情。于是,他携妻载书,浮海而去。大海茫茫,孤帆飘飘,心潮滚滚,彼岸渺渺。他可能想到,生前恐怕再也回不来了。老话说得好,自古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当时的北唐皇帝李嗣源认为这是瓦解和打击契丹的重要机会,便以天子仪卫欢迎耶律倍的到来,并赐予新的姓名李慕华,官拜怀化军节度使。赐名的意思是,唐朝姓李,耶律倍羡慕中华,投奔中原。辽太宗并没有兴师问罪,也没有派人刺杀他。耶律倍身在异国8年,常思其亲,不断派人向母亲问安。后来,李嗣源养子李从珂篡位当上了皇帝。耶律倍派人密报辽太宗:“从珂弑君,盍讨之。”辽太宗立即亲率大军杀到洛阳,来灭后唐。李从珂急召耶律倍与他一起自焚。耶律倍不从,被李从珂派来的壮士李彥绅所杀害。

  耶律倍的故事到此似乎应该画上句号了,没想到后来又出现了大反转。被辽国扶植的后晋皇帝晋出帝石重贵起兵反辽,辽太宗耶律德光率军再次杀到中原,把后晋政权灭掉,在开封建立了大辽国。然而,激起了中原人民的强烈反对,起义不断。辽太宗一看无法立足,便决定撤退回草原,走到半路突然去世了。谁来继承皇位?辽太祖还有个小儿子叫耶律李胡,可他性情残暴,让他当皇帝大家都无法接受。随军的将领和大臣们想到了耶律倍的长子耶律阮,他仪观丰伟,内心宽厚,外表威严,擅长骑射,喜欢施舍,很得人心。他的父亲本来就该当皇帝,不过是让给了弟弟,这回应该让他的儿子上位。耶律阮在今河北栾城北的镇阳,被众将拥立为皇帝,是为辽世宗,辽朝的第三位皇帝。辽世宗耶律阮从小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同样推崇汉文化,而且比他爷爷和父亲有过之无不及。

  后来的事情更戏剧化了。述律平听说孙子当上了皇帝,不但不高兴还暴跳如雷,说这小子肯定要搞汉化,不能让他当皇帝,得换成他的叔叔耶律李胡。一个是亲孙子,一个是亲儿子,谁当皇帝不都是她的亲骨肉。可这老太太就是不同意孙子耶律阮当皇帝,非儿子耶律李胡不可。她亲自率兵来到潢河列阵,准备与孙子大战一场。后经老臣们极力调解和苦劝,才息兵罢战,避免了一场自相残杀。

  奶奶还真没看错,辽世宗耶律阮一上来就推行汉化改革,任用汉人担任要职,还特意娶汉族女子甄氏为妻,并立为皇后。保守的契丹贵族看不下去了,这不仅会搞乱契丹人的血统,更会使契丹人失去应有的地位与特权。天禄五年(公元951年),辽世宗亲自领兵南下攻击后周政权,行至归化州的祥古山,祭祀先父耶律倍亡灵,他喝得大醉。泰宁王耶律察割趁机发动叛乱,率领一众酋长冲进帐篷,将耶律阮杀害。辽世宗执政4年,辽国的改革刚有点希望,又被中断了。《辽史》对他的评价是:“孝友宽慈,亦有君子之度焉。未及师还,变起沉湎,岂不可哀也哉!”

  辽太宗的长子耶律璟被扶上位,是为辽朝的第四位皇帝辽穆宗。耶律璟昏聩暴虐,只喜欢打猎、喝酒、睡觉,人称“睡王”。他酗酒荒政,滥施酷刑;四处叛乱,不加解决;后周来攻,不予抵抗;北宋雄起,眼看做大。他每天只知要好吃的,要好酒喝,酗酒达旦,喝醉了便杀人。为他服务的小哥和近侍实在无法忍受,趁他酒醉时将其刺杀。

  辽国的前期,没有摆脱游牧部落的旧习,只知打猎和打仗,抱着落后的奴隶制不放,不知如何建设封建国家。从第五位皇帝辽景宗耶律贤开始,在其皇后萧燕燕的帮助下,实行全面改革,辽国从此走上了中兴道路,跨入了先进国家的行列,不断发展壮大。耶律贤是耶律阮的次子,耶律倍的孙子,实现了其爷爷和父亲的遗愿。也正是从他开始,辽国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一直传到辽末,雄踞北方218年。

  走出东丹王宫遗址,金银园里红叶初现,绿柳依然。我们来到附近的一个饭店吃中午饭。老板笑脸相迎,赶忙让座。可是偌大的店中,除了我们再无其他食客。问其原因,老板脸色一沉,说刚兑下来的店,投资不小,装修一新,却没人光顾,正在发愁那!我们用手一指对面,那是啥?老板答,观音寺。我们问,观音寺之前还有啥建筑?老板一脸茫然,回答不知道。我们说,你这里可是历史悠久的风水宝地,有东丹王宫居上,有金银库为邻,有观音寺保佑啊!老板一拍大腿,没想到这地方这么神那!那我这里可要火啦!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游记以“寻找东丹王宫遗址”为叙事主线,构思精巧,将个人的考古热忱与辽代历史风云有机融合,兼具文学性与知识性。张政委对史料的梳理细致入微,从耶律倍的生平际遇、辽国的权力更迭,到汉化改革的曲折进程,皆信手拈来,展现出深厚的历史功底。同时,现场描写生动鲜活,观音寺的地势、遗存石柱的细节跃然纸上,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结尾处与饭店老板的对话诙谐自然,既呼应现实,又暗含对历史文化传承现状的隐忧。全文结构严谨,文笔流畅,在历史钩沉与现实观照之间找到了绝佳平衡,是一篇兼具学术价值与阅读趣味的佳作。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