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青山”碧海中,魂魄欣相共

作者: 苏子门生 点击:315 发表:2025-05-02 09:21:44 闪星:3

因为本人对新诗基本无感,即便勉强逼着自己“苦”学了好一阵子,也未学出什么样来,所以便从连山诗社微群中悄然"半退"了。未料,在我赧颜"潜水“数月之后,曾经的新诗群群友,写新诗写得较为得法得味,令我颇为歆羡的女诗人张金燕(以下简称金燕)女士,突然给我传发过来一首她新近创作的《海边的灰房子》,并嘱我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评论。

实在说,对于金燕的要求或请托,我最初是颇有些“抵触”的,因为,金燕此举,戳中了我的“软肋“,让我“不得开心颜”。也就是说,新诗是我的弱项(旧体也非我之所长,但自忖比新诗写得略强些),或曰我虽经努力,亦未入得新诗之门。再者,我写的诗评,很不专业。但我转而又想,若奓着胆子应邀接活,对我来说,也不啻是一次新诗再学习的实践,于是,便不无忐忑地接受了《海边的灰房子》的“点评”任务。

《海边的灰房子》篇幅不长,总计十五行一百四十三字(不含标点;电脑排版)。全诗依次写了“房子”的“豪华”、屋脊的高耸、外观的古朴典雅以贴敷于屋脊之上的绿如碧玉般的海带草的蓬松茂盛、它在大海涨潮后像浮雕一样屹立于海中的英气与雄姿,和最后“房子”在诗人心目中幻化成“巍峨青山”的壮丽形象。

纵观全诗,说的不过是一个人和一座“海景房”的事,可谓“情节”简单,内容简明,叙述简洁,给读者的总体印象,是通晓简畅。然而,细细品读之后,却感觉到,除了“简明”和“简畅”,似乎还有一些“隐晦”与“含蓄”。这就是,“房子”之外,诗人所要表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诗人与“房子”之间的关系又如何?这“两问”的答案,诗人均未做交代,也不可能直白道出,这就需要读者透过“语表”,通过语境,去做探析和推测。

记忆中,似乎是去年下半年至年底,金燕在其远离城区的老家白马石,建了一栋档次较高的新房。从其发于微群中的关于房子的图片来看,房子样式新颖,也很漂亮洋气,俨如中西合璧式的“豪美建筑”。现在,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吃好喝好用好住好,已成为可以理解的合情合理的追求。从此意义上说,这表明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重建生活,追求幸福的表现。但是,倘若只满足于物质的丰富和高档,而放弃了精神的充实与高贵,或曰只乐作物欲的奴隶,甘为精神的乞丐,那人的动物性的高度显现,势必完全遮盖或取代了人的精神性和人文性,而其存世的价值和意义,基本上也就荡然无存了!当然,金燕并非唯"物”狂人。

金燕在职时从事何种工作,我无从得知,亦未做过了解。但她热爱文化、文学,并曾主办过文化性刊物。由此可知,金燕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并且有着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据此判断,金燕创作《海边的灰房子》,应该是其在想象中,构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灵魂居所,自已可以在其中"诗意地栖居“,且在“足够盘旋萦绕的空间”中,诗人也可以像海子一样,“我有一所房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和以道观物、道通为一的精神自由。这种自由,亦可称之为庄子的“逍遥游”;或可视之为,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当然,还可以像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脱却檐下俗燕的安乐窝,在海天之间,迎风斗雨,战涛冲浪,充分享受搏击的快乐!而此种精神自由和"搏击之乐“的获得,堪可谓是较高层次的人生幸福!

诗中的“华美豪宅”、“高高隆起”、“盘旋萦绕”、“石头墙体”、“海带草碧绿如玉”、“古朴典雅”、“浮雕”、“屹立于海面”、“巍峨的青山”等词汇和意象,看似作者信手拈来,实则皆为诗人的“智慧设计”,是诗歌审美意蕴的形象表达,审美情境的精心创造。

如果说,金燕的《海边的灰房子》尚存一点缺憾的话,那就是,不具慧眼、愚笨依旧的我,没能从其有限的诗行中,读到我特别渴望读到的展现其丰富想象力、超强表现力的惊人之语、精警之句!一段专论"什么是诗"的"箴言"这样说:"诗有一条可见的路径可以通向它:诗是一种令人惊愕的语言,令人惊愕在于,它比语言少了语义而多了意义的震颤!


附:张金燕《海边的灰房子》

我奢求的豪宅

岁月的沧桑

并没有侵蚀它的富丽堂皇

依然是我心中最华美的殿堂


石头砌成的墙体

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

像是只为我量身定制

给我足够盘旋萦绕的空间


屋脊上面是质感蓬松的海带草

绿如碧玉

外观的古朴典雅

像我的灰色褶皱麻衣贴敷于此


当海水涨潮,像极了一座浮雕

岿然屹立于海面,卷起千堆雪


于我,更是一座巍峨的青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看了诗评,再看张海燕女士的原诗作,作者对《海边的灰房子》品读精简到位。诗人渴望有一所海边的灰房子安放自由的灵魂,可惜,愿望很难达到,只能期许。“诗是一种令人惊愕的语言,它比语言少了语义而多了意义的震颤!”的确如此,欣赏诗作,就是找寻诗作意义所在,同感共鸣最好。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