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李善勋:潼关保卫战的黄埔老英雄

中共河北省委党刊《共产党员》2011年第一期刊出了笔者撰写的《一位“老黄埔”的本色人生》,该文全面细腻的展现了一位传奇老黄埔军人、“双料党员”李善勋的人生经历和高风亮节。
李老已在这之前的深秋走完他97岁的传奇人生。我从该刊田耀斌编辑处拿到两本样刊,已转赠给李老的家人留作纪念。
我带河大新闻生采访抗战老英雄
一次生动活泼的新闻采访实践,让学生们感到既新鲜又刺激!我带学生采访抗战老英雄,那天下午,李善勋老人穿着抗战胜利60周年时黄埔校友会发的马甲,迎接着我们的到来;编号显示他们这一届黄埔学员全国健在的尚有616人。
1914年出生的李老曾任傅作义部下16军副参谋长,少将军衔。李老向学生展示他在抗战中因白刃格斗受伤的左腿。学生们认真记下李老讲的潼关保卫战与小日本拼刺刀的抗战故事。
李老曾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担任保卫何思源市长家眷安全的任务。提起傅作义,李老说他是大功臣,32万军队不放一枪,不打一炮和平起义,把北京城完好交给共产党新中国,功德无量!
李老的人生经历让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新闻采访不在课堂,只有在采访实践中才能理解概念、把握要领!李老曾连任石家庄市政协委员23年,是全国政协命名的“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和“提案大王”荣誉称号。
我提醒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要认识和掌握人物采访的基本要领,要注重笔录,记好场景、语言、表情、手势、细节。认真记下这些书本上看不到的抗战故事,回去才能完成一篇采访实录或人物专访特写。
老爷爷的故事,让年轻的大学生若有所思,拍录节目是学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基本功,采访结束了,学生们和老爷爷依依惜别……
潼关保卫战与小鬼子拼刺刀
李善勋是抗战时的国民党正规军的英雄营长,在潼关保卫战中身先士卒率部与进犯日军浴血奋战,今日老兵风采不减!
1942 年4月,日军占领郑州、洛阳后,企图突破潼关天险进攻西北。潼关作为“关中屏障”,若失守将威胁西安乃至整个西北战局。胡宗南指挥的第十战区在此布防,李善勋所在的三营被紧急调往潼关西部防线。
黄河涛声呜咽,秦岭云涌风悲。1938 年的潼关城头,一位身着硝烟战袍的铁血汉子——抗战营长李善勋,用鲜血生命铸就了抵御日寇西进的不朽丰碑。
面对日军疯狂的炮火攻势,李善勋带领全营将士,将热血化作铜墙铁壁。当敌人的坦克轰鸣着逼近,他嘶吼着抱起炸药包,在枪林弹雨中冲向钢铁巨兽;当日军如潮水般涌来,他挥舞着大刀,与战士们并肩肉搏敌寇,刀刃卷了、鲜血染红了铠甲,却从未后退半步。
潼关防线,是李善勋和战友们用身躯筑起的钢铁长城。连续多日的激战,他们击退敌人一次次冲锋,让侵略者在关下留下累累白骨。然而,弹尽粮绝的时刻,李善勋依然高呼:“人在潼关在!”最终,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华儿女的铮铮铁骨。
三营500余人防守村落阵地,利用地形构建交叉火力网,配备迫击炮和重机枪。激烈交锋: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集团冲锋,三营依托工事进行白刃战,四天内击退日军七次进攻。营长李善勋身先士卒,在腿部战伤后仍坚持指挥,全营伤亡达三分之二,四位连长、九位排长阵亡。战役结果:三营成功阻滞日军进攻,为后续援军争取时间,被蒋介石授予“能打硬仗的英雄营”称号。
历史铭记李善勋,铭记那段烽火岁月里的不屈脊梁!他们的抗战故事,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璀璨缩影,激励着我们永远守护这方热土,传承那永不熄灭的爱国之光!
潼关保卫战是抗战期间日军唯一未能突破的黄河防线,粉碎了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李善勋所部的英勇表现,成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案例,其事迹被载入《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李善勋人生另一亮点是在1948年北平市长何思源公馆爆炸案中,曾护送其女何鲁丽(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脱险。
李老晚年是石家庄运河桥社区治安监督员,耄耋老人每天戴着红袖章拄着拐杖巡视。
重阳日再访抗战老英雄
照片上这位老人是我们小区年龄最大、职务最高的离休干部李善勋。李老是黄埔军校15期学员,那年96岁。重阳节那天,我特意去看望老人。老人今天穿上黄埔军校的马甲,带上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徽章,以此表明自己的革命经历和理想信念。老人身体健硕,头脑清晰,道起抗战往事如叙家常。
老人1937年入读黄埔军校七分校。1942年春任国民党16军营长,为阻止日军西进奉第10战区副司令胡宗南之命,在河南灵宝县潼关率部抵抗,全营官兵奋勇杀敌,扔手榴弹、拼刺刀,打退日军进攻,全营弟兄阵亡过半。讲起这些英雄往事,李老仍是激动不已。
李老后任傅作义部16军副参谋长(少将),平津战役随部起义。建国后曾任我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军事教官15年,开国大典时曾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因为是旧军人出身,文革中受尽摧残。拨乱反正后李老曾任23年石家庄市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每年开会提案很多,积极反映社情民意,被誉为“提案大王”,被民革中央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李善勋老人是健康老人,更是关心祖国和平统一,繁荣富强,关注百姓和民生甘苦的一位长者,我由衷祝愿李老健康长寿、欢度晚年!
老人浑身透着军人的气质,我像父辈那样尊敬李老,邻里相处20多年,从他坎坷人生学到许多做人道理。李老给我讲和平解放北平的许多动人往事,讲北平市长何思源、何鲁丽……李老在讲潼关血刃战,和日本鬼子拼刺刀,说在抗日主战场上,国民党正规军也是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的!
李老讲起自己当了许多年政协委员,绝不做政治附庸,要参政议政,要代表老百姓反映社情民意!李老告诉我小区这里的运河桥要修建成5层的大型立交桥,打通北出市口,我们这片小区就要拆迁成绿地了!李老关心着这片社区的大小事情,有解决不了的他就挺身而出找市、区政府,替百姓仗义执言!
李老的家十分简朴,墙上满是奖状,他告诉我他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名誉主席何鲁丽多次接见,何鲁丽按辈分管他叫“李叔叔”。
保护北平市长家眷有功
北平和平解放时,李善勋受傅作义之命曾担负保卫北平何思源市长家眷安全的重任。那时何思源被害,何鲁丽尚小,今天何家小辈仍觉李善勋对他们有恩。
这是1949年1月18日凌晨3时。突然两颗定时炸弹轰然爆炸。地点东城锡拉胡同11号。痛苦的嘶叫,城区的骚动,安静的夜晚被打破了。
这里是进步人士、北平市长何思源的家。四邻五舍的人们都被惊醒了,大家纷纷跑来看望受伤的市长和夫人。
何思源是一位爱国市长。最近一个时期,他为了促进傅作义走和谈道路,四处奔忙。国民党特务两颗定时炸弹突然呼啸而至,粗野鲁莽的撞进了市长的家,也撞进了北平城里许多老百姓的心里。这两颗定时炸弹暴露了蒋介石阻挠傅作义将军与中共和平谈判解放北京的罪恶意图。
何市长一家六口一死五伤。何思源的大女儿何鲁丽受到李善勋的保护,没有在家中居住。次女何鲁美是个高中学生,当场毙命。何市长的妻子何宜仁原籍是法国人,受了重伤。经协和医院抢救。从头部取出炸弹片4枚神经受伤,始终未痊愈。何思源本人也被送到了协和医院抢救。
没有炸死何思源,蒋介石非常生气。他把特务头子毛人凤叫过来,狠狠的骂了一通。过了几天,何思源身上缠着绷带,悄悄带伤出城与另外10名政府官员一起投奔到了紫竹院附近的解放军营地……
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时,多家媒体通过对黄埔老兵李善勋的采访,弘扬“天下黄埔是一家”的民族精神。李善勋晚年多次参与两岸黄埔同学会交流活动,为促进国共两党历史共识做出贡献。
李老的军事生涯被军史专家喻为 “抗战战术鬼才”,擅长利用地形以少胜多。李老的政治立场坚定,从国民党将领转变为共产党员,体现了历史转折时期个人选择的无比正确。
李善勋的原始档案:可查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藏《第十六军潼关战役作战详报》。
口述资料:石家庄市政协文史委存有李善勋1985年口述回忆录。
纪念场所:潼关县“抗战英烈纪念馆”设有李善勋专题展。
石家庄市长安区建有“黄埔老兵纪念墙”,镌刻老英雄一生革命事迹。
李善勋,晚年仍是每日忙忙碌碌。社区机关部队学校,多请他去进行抗日战争红色演讲。他认为,这是很光彩的事情,每次参加社会活动,必穿上那件黄埔军校的马甲,戴上党员的徽章,站在讲台上一讲就是一个多小时。
老人临终之际也没有忘记在病号服外套上那件黄埔军校马甲,他为黄埔精神骄傲,为自己是一个老黄埔抗战战士而荣耀,他的一生是荣光而辉煌的,永远留在了抗战烽火硝烟的深处,镌刻在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史册!
【编者按】岁月长河奔涌不息,总有人以血肉之躯铸就精神丰碑。李善勋,这位跨越世纪的 “老黄埔” 军人、“双料党员”,用一生书写传奇。李善勋的人生,是热血与忠诚交织的史诗。从潼关保卫战中浴血拼杀、以血肉之躯筑就钢铁长城,到北平和平解放时守护何思源家眷的义薄云天;从开国大典上昂首阔步接受检阅,到晚年化身 “提案大王” 为民请命、传播抗战精神。他的经历,是一部浓缩的近现代史,更是一曲忠诚与信仰的赞歌。他的故事不仅承载着个人的峥嵘岁月,更映照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与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文章重述他的英雄事迹,既是对先辈的深切缅怀,亦为激励后来者汲取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上续写荣光,更赞颂他以高风亮节树起了时代标杆,他的传奇经历与崇高品格,永远值得铭记与敬仰 。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