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漫步桃花潭

作者: 秋雨中漫步 点击:266 发表:2025-04-24 10:05:47 闪星:1

  船已解缆,艄公将竹蒿抬起轻轻插入水中,只等着客人一声令下即可启航。然而依依不舍的不仅仅是船上这位一身白衣、风流潇洒、才华横溢的客人,岸边送行的汪先生更是磨磨叽叽,满眼深情。忽然汪先生轻启朱唇悠悠唱起了本地的民谣,那婉转的曲调清新的歌词,再配合着诚挚的情感和单脚踏着的节拍,竟把这客人弄得泪眼婆娑。或许是深受感动,随即客人也朗声吟诵起来,与汪先生的歌声一唱一吟,倒也和美谐合。客人边吟诵着边冲艄公摆手示意开船,小船在歌声与吟诵声中慢慢向远方驶去,渐渐地只听到吟诵的诗句还在天际间久久回荡:“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如同电影中的场景,轻易呈现在此刻正站在桃花潭岸边的我。

  在这里流传着当初汪伦为了让李白到桃花潭来旅游观光而编造的一个文字游戏。他在写给李白的信中言道:君爱美酒乎?这里有万家酒肆。君爱桃花乎?这里有十里桃花。李白受邀前来,不过他看到的只有寥寥一处酒肆,桃花虽多,也没有十里之盛。不料汪伦却辩解道,此处酒肆店主姓万,岂非万家酒肆?桃花潭距此十里之外,岂非十里桃花?李白听罢哈哈大笑,被汪伦盛情感动,遂欣然留下。

  清明时分的桃花潭,春色正浓,潭水清澈冷幽泛着微微蓝光,两岸的树木生机勃勃,焕发着青春气息。各色花儿都在竞相开放。虽号称桃花潭,但此处的桃花并没有占据完全的优势,反倒是谦虚地与其他花木一起共享春光。

  为了一睹传说中最美的桃花潭晨雾,特意起了大早,结果扑了个空。听司机师傅说,要想看到烟雾里的桃花潭,一定要在下雨之后的早上。那个时候由于空气中水汽较大,很容易在水面上形成雾气。看来我还是机缘未到啊。

  虽不是最美,在我心中已是非常完美了。清晨的阳光不热不燥,柔软地倾泻在这片山水间,波光粼粼,柳叶青青。天和水都是天青色的,天青色等烟雨,我也在等雨。勤快的村妇在岸边洗衣服、淘洗东西,不要担心会把水给弄脏,欢快的水流永远呈现出来最清澈的面容。

  不知从哪里飘过来一架竹排,长长的大约有十多米。渔夫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常年的水上生活练就了不同凡响的平衡能力,身体稳稳地站在竹排中间,右手拎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左手夹着烟,时不时在嘴里吸一口,随即吐出的烟雾飘到身后。竹排的前端站立着两只鸬鹚,或许是还没到捕鱼的地方,此刻两只鸬鹚也是悠闲地卿卿我我,旁若无人。

  本来藉藉无名的汪伦,凭借着李白的这首《赠汪伦》成为了当地炙手可热的名人,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且一直火到现在。这里不仅有汪伦祠、汪伦墓,还有汪伦当时演唱的地方也改名为踏歌岸阁,《赠汪伦》这首诗已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和形象代言。这显然是我们当代人在蹭千年前的那个流量。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再强行增加这么多人为的因素,这里的自然风景足以让人陶醉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何止是李白,任何一个游客来此,如果条件允许,都会选择在这里留下,住上一段时间。坐在桃花潭岸边,呼吸着新鲜清新的空气,观赏花开花落,四季变迁。饿了,此地有各种口味的美味小糕饼,馋了,桃花潭里钓几条琴鱼、白条鱼,再从岸边采些野生的芦蒿、蕨菜一起烹制,就是最美的下酒佳肴。

  这里远离俗世的尘嚣纷扰,仿佛世外桃源,民风朴实,乡亲们善良忠厚,义门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传唐太宗年间,万氏家族五代同居、和睦共处。共计302人在此地同食、同作、同住,朝廷感其孝义,御赐“义门”二字,这一盛举被载入史册,成为一段佳话。

  面对如此美不胜收的桃花潭,李白当然舍不得离去,我亦如此,相信每一个来到此处的游客亦是如此。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千年诗韵,在桃花潭的碧波间流淌;一段佳话,于踏歌声中永恒传唱。作者漫步桃花潭畔,追寻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足迹,邂逅了这里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从传说中的文字游戏,到如今的文化符号;从晨雾未遇的小遗憾,到竹排鸬鹚的悠然景致,再到义门的动人故事,全方位的展现了桃花潭的独特魅力。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这片宛如世外桃源的仙境,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美好与宁静。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