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清明过后谷雨来

作者: 学文 点击:666 发表:2025-04-23 10:55:14 闪星:3

  二十四节气歌中有这样的一句:“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谷雨是晚春的最后一个节气,过了谷雨,就是立夏了。

  谷雨过后就正式进入初夏了,无论从哪些方面都正式进入夏天温暖的季节了,也到了百花齐放,百鸟齐鸣的季节。谷雨也是北方地区农田大面积耕种的农忙时节,在东北地区更为突出,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田野里到处可以看到农人忙碌的身影。春雨是从润物无声、风暖烟霏、烟迷湿重,再到檐上飒飒潇潇,有了声响的。清明前,那雨雪都是极无气力,微风就能牵动,雨丝隔了柳条青。清明过后,到了谷雨落红似霰,那雨就染了桃花红、梨花白,寂寂花飘红雨。待乱红飞过秋千去后,谷雨一到,雨不再烟迷,完全是清晰的雨滴,清朗颜色了。古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句是特别诱人的描绘,浥是浸渍。到立夏后,柳色便老了。

  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是一年里的第六个节气,也是雨水最为充沛的时候。“春雨贵如油”,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田里育秧棚里的秧苗刚刚冒芽,绿油油的,急需要一场雨水的浇灌。天气似乎更了解人们的心愿,在黑龙江地区前几天还真的降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雨,而且连续两天都没有停歇。这雨真好,一场春雨特别及时,对各种植物都特别有利。暮春,来到谷雨季节,微雨茫茫,日暮苍苍,给干旱的土地注入生机,山川原野到处都见绿色。天空慢慢变成了灰色,乌云压顶,天空不愿意辜负谷雨这个节气吧。我相信,谷雨的节气,是有雨的,我看了天气预报,有雨,看路边花开烂漫。雨静静落下,雨会不会打落了花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好雨似乎领会到时令的变化,知道人们的心愿,在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适时降临。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雨落时令,看花开荼蘼,风随雨来,落花纷纷。是春风的错,还是雨的多情,使花香散乱,而后乱红堆积。我看着谷雨时节的雨落,听着风轻柔的吹拂,雨生百谷,花开荼蘼。在时光深处,春日的多情,都在这风雨里,真是清明去谷雨来。

  从春到夏,是雨气越来越壮的过程,夏便是壮。春气弱,春云薄,春雨因此是霏微、连绵的;到夏气重、夏云浓,雨点就会越来越大,雨势也就越来越急,来得快,去得也快。谷雨是春季的告别,因此谷雨中已经没有了阴柔的气息,完全是纯阳的青绿,谷雨因此才是沐浴五谷的生养之雨。春风风人,夏雨雨人,风是教化,雨是润泽,谷雨是夏雨的前奏。谷雨时节绿萍生。古人的说法,萍是杨花所化。杨花雪落,飞絮漫天,随风飘入挼蓝春水之中,化为浮萍。这样的意境,在杜甫的视野里,就变成“杨花雪落覆白萍”。苏东坡写飞花,则是“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待“晓来雨过,遗踪何在”,已是“一池萍碎”。坠絮孳萍。萍初生如粟,荷初生如钱,萍点荷钱满池,喁喁鱼闯萍,池塘湖面便都有了生机。在这一刻使我对少年时的往事浮想联翩,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又出现在脑海里。

  记得我在小学读书时,暑期来到姥姥家的屯子里,屯子西头有一处很大的池塘。在这个池塘里每当春暖花开时,特别是谷雨前后,岸边的柳树都冒出绿芽,而且还飞来十几只野鸭,这群野鸭后来就长期生活在池塘里。在每年的十月飞去南方过冬,到了春季冰雪消融露出了水面,它们又从南方飞回池塘里,等到了谷雨前后,这群野鸭在岸边的草丛中产蛋准备繁殖后代。在这个池塘里,还有很多的荷花,每当七月中旬,池塘里的荷花就开始含苞欲放,到了七月末荷花就全部开放了。早晨,池塘里的荷花在雾气蒙蒙中争奇斗艳,那景色仿佛人间仙境一般,实在是太美了,很多的长辈们都来到池塘边观赏。这时有一些爱好垂钓者也来到池塘边,找好位置进行垂钓,待到雾气散开后荷花更加鲜艳。这个池塘后来被生产队里作为养鱼池进行集体养鱼,而且效益很好。那时的美景和童趣的故事永远印记在我的心底,每当谷雨季节就会展现在脑海里,也许这就是怀旧吧?

  这端青蒲丛中,蒲心出水凫雏鸣,鸂鶒胶胶,绿萍池沼絮飞忙,凫是野鸭,鸂鶒是紫鸳鸯。那边春雁隐舟,舟出没处,已添无数鸟,争浴相喧,袅枝翻翠羽,溅水跃红鳞。再有碧眼一抹白鸥飞破,那绿萍转眼就靡靡满池,涨断了莲舟路。肥绿萍面,紫红叶背,叶下有根为白须,是游鱼的乐园。青萍吹转,紫蒂逐波,所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此时岸上桐花到处飘逸甜香的红粉,草色已经拖裙。湖光迷翡翠,草色就醉了蜻蜓,而蝌蚪爬上岸,已经都变成潜伏在蒲径中的青蛙,农事已经在蛙声里了。春是青鸟衔来,春将归,青鸟就要衔着红巾飞去了。此时莺声已老,田地里和林野间已经有了熏风,春笋已经长成新篁,在摇动翠葆了。夏到来前,殿后之春花,惟有牡丹炽热,以姚黄魏紫,开作群芳主。芍药依槛衬托之,红灯烁烁,红笑笑不休,还有蔷薇,爬成满墙满架。红药诗中,我最喜欢韩愈的“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睎是眺望。牡丹零落之后,就剩芍药约荼蘼留客了,一到荼蘼花事了,就意味着一春将尽。剩红残白,苦守仅一分的春色。谷雨的三候分别是,萍生,鸠鸣,戴胜落桑。“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这是陆游诗。

  谷雨时节的“鸠”是指催种的布谷鸟,“鸠”的含义中有“安”:口粮是生存之本,所以春鸠要催种,耕种了才“安”。谷雨时节,布谷声声催种,也正是种子四处飞舞、游蜂舞蝶四处搜集花粉的季节。此时,北方已经麦苗青青,榆树结满了榆树钱,风吹榆钱落如雨,绕林绕屋来不住。南方则秧田如镜,蚕豆已经满夹,田野里到处飘飞着蒲公英的种子。在飘飞的榆钱与蒲公英种子的远处,柳暗桑秾,杜宇伤春,已经飞走了。可惜是,布谷鸟催种,旧时庄稼只种一季,播种后,只有夏三月可怜的生长期。辛弃疾写此时:“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牛犊还在懒散地休憩呢。谷雨的天气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长。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闲暇时行走在郊外游玩的路上,遇见农耕的景色,田地被耕成一陇一陇,老农正在用力的翻耕,农妇挎着篮子,跟在后面播种。回想起自己生活在农村时的田园生活,小时候,我和兄弟们跟在父母的身后,看着他们把种在土里的种子,用泥土盖上,在用脚踩严实,盛接着春天的雨水。农民们耕耘着日子,期待着收成。

  同时也听着布谷鸟一声声“布谷——布谷——布谷——”的鸣叫声,在告诉人们,播种的时节别错过了好时机,趁着春日,播下一年的希望,来年定会有个好收成。布谷鸟是孤独的,它经常独自活动,我们在山间,在枝头总会看见一只布谷鸟,立在枝上,叫着春天。城市里的人们,把谷雨写在纸上,浸染着书香,就着一壶谷雨茶,立在窗前的身影,便是一首春天的诗词,一开口,就会冒出浓浓的墨香。谷雨茶,比清明时节的茶又多了几分成熟的韵味,入口又回香。谷雨时节,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利于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樱桃红时,采摘一筐留住春意。春天就要过去了,在这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中,你有什么遗憾吗?是不是春光宜好,没有辜负。

  而现在,无论北方的麦还是南方的稻,早已是一年两季或三季了,现今布谷鸟美妙的催种,已经完全变成春即将结束的警告了。而戴胜的胜出,本是头饰,比如《山海经》中所说的,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郭璞的解释是以玉为胜。戴胜因此是一种头上有冠的鸟,晚唐诗人贾岛对它的描绘是,“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说明其冠有斑点,羽毛黑白相间。王建对它的描述是,“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说明紫冠上有斑点,羽毛是褐白相间。戴胜鸟这时落在桑树上,是因为“春林暖雨饱桑虫”。这是明代僧守仁的诗。它此时落在桑树上,蚕始生。农历三月因此称“蚕月”,蚕禾决定着农耕社会一年的生养:“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自此,“蚕月繰丝路,农时碌碡村”,农忙时节到了。

  谷雨季节一到,天地便湿漉漉的了,雨丝斜织,不疾不徐,恰如老农撒种的手法,均匀而从容。泥土吸饱了水,显出黑亮的光泽。农人赤足踩过,脚印里便汪出一窝清水,映着灰白的天。田野秧苗得了这甘霖,争先恐后地拔节,远远望去,田野竟微微颤动着绿意。城里人撑伞疾行,抱怨这雨下得缠绵。殊不知,此刻每一滴雨都在泥土里孕育着秋日的金黄。谷雨生百谷,润物细无声,这真是清明过后谷雨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紧扣谷雨主题,将节气特点、自然景观、农事活动与个人回忆巧妙交织,行文如潺潺流水,意境优美。谷雨,是春天最后的深情回眸,亦是夏日热烈的前奏。在这 “雨生百谷” 的时节,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与生机的画卷。从春雨的变化、节气的物候,到儿时的池塘记忆、田间的耕种场景,将自然之美、农耕之趣与岁月情怀融为一体。跟随作者既能领略到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 的灵动,也能感受到 “春不夺农时,即有食。” 的质朴智慧。更能让读者品味谷雨时节的独特韵味,倾听春天最后的絮语,迎接夏日的蓬勃生机。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生动的展现了谷雨时节的万物变化与独特魅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引人入胜,韵味悠长。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