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下的那把老藤椅

四月的风,卷着陈年的落叶,在封尘的记忆中吹过淹没的岁月。阳光坠落在墙角被灰尘覆盖的信笺上,一阵春天的风在封存已久的信笺上打转,吹起了边角微微卷起,露出泛着陈年斑驳黄迹的字句。
晨曦的光影里,一名背着父亲绿色军用挎包的军娃口哨吹着军歌一头扎进街巷的弄堂口,惊动了安静的小巷。飞檐峭壁下爬满了绿意盎然的常春藤,垂荡在藤椅里爷爷的身后,装扮着他年轻时心境。望着身边走过的军娃,爷爷打着褶皱的脸上绽放着少有的光泽,和着口哨轻轻哼唱着:“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军娃停下脚步望着慈祥的爷爷,露出虎牙伸出了大拇指,爷爷抬起右手缓缓送到太阳穴,目光里满是希望,因为他看到了儿时的自己。军娃心猛的一颤,对着爷爷深深一鞠躬,一步一回头走了。
从那以后,军娃和爷爷有了默契和念想,军娃每天经过都会吹军歌,藤椅里的爷爷也快乐地跟着哼唱。伴随着欢乐的笑声和军歌声,日落余晖,从青涩年少到阳光灿烂,军娃依然每天准时经过这里。只是身上多了父亲的军装,地上的青石板多了一些洼坑,还有大院孩子才有的自行车。
一阵风吹过,车轮在洼坑里弹跳着,车筐的挎包里跳出课本,被风掀开的书页中露出《谁是最可爱的人》,在风中沙沙作响。军娃习惯地把目光移向那把空空的老藤椅,瞬间他安静了,目光里带着晶莹的泪,轻轻唱着他和爷爷的军歌。
一个秋日金黄的傍晚,穿着崭新军装的军娃,佩戴大红花,在锣鼓喧天中经过小巷,他不由得停下脚步,向爬满青藤屋檐下的那边老藤椅凝望。屋里出现白发的奶奶,捧着一张年轻俊朗的军人镜框,含泪对着军娃竖起了大拇指。军娃挺直腰板,敬一个军礼,一转身已是泪流满面。
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只南疆飞来的和平鸽,盘旋在街巷的上空,久久不愿离去,最后降落在老屋门前的老藤椅上。奶奶捧起鸽子,拆开腿上绑着的信笺,颤抖地打开信。耳畔传来军娃年轻的声音,告诉奶奶,当奶奶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他已化成了边疆的山茶花,让鸽子告诉爷爷奶奶:他和爷爷一样,也是最可爱的人……
奶奶抹去脸上的泪痕,喃喃自语道:风萧萧春雨绵绵,清明时节泪雨纷纷,壮士前赴后继不复返,泪飞淅淅流淌在山河,江山代代英雄魂。说完把鸽子放飞在蔚蓝色的天空里。飞翔的鸽子发出“呜呜”的哭泣声,洒下揉碎的花瓣,带着南疆春色的雨滴,落在生机盎然的常青藤,还有那把老藤椅上。风中依然传来爷俩熟悉的军歌……
【编者按】文章以细腻的笔触编织起跨越时空的军旅情怀,通过军娃与爷爷的相遇、传承与牺牲,将个人成长与家国大义交织。在岁月的巷弄里,军歌是两代人无声的约定,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从青涩军娃到戍边战士,从爷爷哼唱的往昔到白鸽传递的绝笔,时光流转间,军人的信仰与家国情怀在风中延续。作者用诗意的语言,勾勒出军人精神的代代相传,在平凡与伟大间展现出令人动容的英雄气概。老藤椅上的凝望、信笺里的告白、和平鸽捎来的思念,勾勒出一曲悲壮而动人的英雄赞歌。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传承,更是无数热血儿女用生命诠释 “最可爱的人”的缩影,让读者在泪水中读懂,英雄的精神永不凋零,将永远在山河间回荡。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