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20年】为梦想搭桥铺路

作者: 天海蓝蓝 点击:1613 发表:2017-12-22 12:06:10 闪星:7

摘要:2010年7月,我做为雀之巢文学社团派出的代表,带着任务来到鲁迅文学院,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第一届网络文学编辑班的培训。学习期间认识了研究网络文学、关注社团发展的马季老师和盛大文学版权总监、新榕树下的董事长周洪立先生进行了交流沟通,最神奇的是竟然和新榕树下的副主编杨阿里同在培训班学习。我把他们一一介绍给“雀之巢”社团的社长独上月楼以及巢里的骨干,在“雀之巢”社团和新榕树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社团顺利回归新榕树下做了一些非常必要的、重要的工作,为老巢友们重新欢聚一堂、继续追逐梦想铺好了道路。

  榕树下,梦开始的地方。

  千禧年之后,一群有着共同梦想的文学爱好者相继在榕树相识相知,追逐梦想。经过北京、沈阳、山东三次笔会之后,于2003年6月19日,成立了榕树下首席社团“雀之巢”。在社长独上月楼的带领下,经过短短五年时间的成长,社团发展壮大的速度和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早期的预想。“雀之巢”已经成为众多有文学梦想的文友们名副其实的精神家园。

  就在巢中鸟儿为实现各自的梦想努力奋飞的时候,榕树下却因为经营不善几易其主,逐渐徒有虚名。“雀之巢”社团不解而散。巢友们纷纷移步新浪博客、网易博客,开启了自立门户的写博时代。

   2010年7月,我做为雀之巢文学社团派出的代表,带着任务来到鲁迅文学院,参加了中国作协组织的第一届网络文学编辑班的培训。学习期间认识了研究网络文学、关注社团发展的马季老师,和盛大文学版权总监、新榕树下的董事长周洪立先生进行了交流沟通,最神奇的是竟然和新榕树下的副主编杨阿里同在培训班学习。我把他们一一介绍给“雀之巢”社团的社长独上月楼以及巢里的骨干,在“雀之巢”社团和新榕树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社团顺利回归新榕树下做了一些非常必要的、重要的工作,为老巢友们重新欢聚一堂、继续追逐梦想铺好了道路。


  一、相识马季老师

49759e31t8d3344fdf3fb&690.jpg  马季老师研究网络文学有十年之久,著有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欧美悬念文学简史》、《多元文化中的文学生态——新生代作家文学对话录》,现任《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正因为对网络文学有多年的研究,所以马季老师对对网络文学编辑的工作环境、工作状态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对网络文学编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心怀天下,心怀作者,心怀作品”,是马季老师对学员们提出的要求,虽然全班四十名学员中只有我一个人是兼职编辑,但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教师来说,“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职业道德已经成了我的人生信条。文学对于我来说不是职业,不是事业,只是曾经的一个梦想。人到中年,这个梦想已经不再遥不可及,不再神秘绚烂,或者说它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我的精神寄托——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作和家庭的“物质”生活,在养家糊口、吃好住好的基础上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为自己年少时的文学梦想而努力而付出,何乐而不为?所以用“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来形容这两种生活的境界,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不止是我,榕树下有一大批文友都是这样的。所以无论作为业余编辑还是业余作者,我的心态都是淡然的,不为名利,不为盈利,不为奖励,只为快乐写作,快乐编辑,快乐的阅读与互动。

  马季老师在对编辑们谈“担当”的时候特别提到了“雀之巢”社团,他对我们这个创造了“精神世界里不老神话”的文学团体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不为名利地“诗意地栖居”是网络文学的一种境界。值得自豪的是,另一位对网络文学也深有研究的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陈福民老师在7月22日与学员的文学对话中也提到了“雀之巢”社团,赞扬、肯定了这样一群“玩”文学的作者、编者超然物我的精神世界。陈博士建议网文编辑们要学会跟生活比“慢”,不要被太多的花里胡哨的东西所迷惑,在慢中求稳求胜。两位老师的厚爱,让我在感受到被信任的同时,更感到自己的肩上多了几分沉甸甸的责任。


  二、对话新榕树下董事长周总

49759e31t8d334559785d&690.jpg  第一眼看到盛大文学版权总监、新榕树下的董事长周洪立先生的时候,我觉得用一个词来形容最准确不过了——春风拂面。7月22日下午,鲁院为我们安排了周总和陈福民博士与我们进行文学对话。教室的桌子照样围成了一个两排座的大圈,典型的会议模式。

  上课之前在鲁院为我们专设的宣传栏里看到了关于周总的简介:自2009年1月起担任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席版权官,之前曾任吉林省出版局副局长、国家新闻出版署外事司司长、上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经济商务)、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等职。看了简介,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在政界、商界历练几十年且卓有成绩的官员,想必身上一定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威严感。心里一时有点悬得没底,因为我想借这个机会与他谈谈榕树下社团发展的有关问题,可我此生最怕的就是官员们威严的脸、凌厉的眼和深不可测的心。不知道今天和周总的对话会不会无功而返?

  上课时间到了,教室门口出现了两个高高大大的身影。走在前面的年长者略瘦一些,穿非常传统的浅蓝色格子衬衫,灰白色休闲裤,腰板笔直,慈眉善目,未语含笑,加上一副传统的金边眼镜,看上去不像是在政界、商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却极像一位儒雅博学、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这应该就是周总了。周总走过长长的通道时,一直笑眯眯地看学员们桌上的名字牌,看到我的名字后亲切地念了出来:“海_蓝蓝,哦,很多名字都这么熟悉呢。”说着笑眯眯地朝我点了点头,我连忙以笑眯眯的表情回应了他。没有威严的脸谱和凌厉的眼神,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初次见面,周总以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让我感受到一个长者的风范,正如春风拂面,和煦而温暖。

  课堂上,周总谈了自己对网络文学的看法和对网络文学编辑的建议,还非常细致耐心地回答了几个学员关于网站模式、运营方式以及作家签约、版税版权等关于网站发展的问题。侃侃而谈的周总口才极佳,思路清,语速快,还不时穿插着极其标准熟练的英语,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把他的口才与年龄联系在一起。我们几个学员悄悄地在底下交流对他的印象,真是打心眼里佩服他。我在脑海里把之前与月楼社长沟通过的几个问题精简了一下准备发言,悄悄向前面的学员要话筒时被周总看到了,所以拿起话筒未张口,周总就笑眯眯地替我来了个开场白:“哦,我的山东小老乡,榕树下的小文友!”我有一点吃惊,第一次见面,什么都没有交流过,他怎么知道我是从山东来的?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手里都有一份全班学员的通讯录,周总就是在陈福民老师发言的时候抽空看了大家的资料,尤其关注了我这个来自榕树下的社团编辑代表,不得不佩服周总的细心和睿智,短短两句话又将我跟他的距离感拉近了。

  我首先谈了文友们对榕树下的感情:很多人在榕树下实现了自己的文学梦想,当了作家出版了作品集,更多的人以文结缘、以文会友,让自己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义,我做为榕树下一只老“鸟儿”,真诚期待榕树下被盛大接收以后能更加枝繁叶茂,成为真正的“鸟的天堂”。周总一直在认真地倾听我的发言,而且不时颔首示意我继续,听到这里他非常真诚地说了声“谢谢”。我接着向他提出一个问题:文学社团曾经是榕树下很活跃、很有建树的一只文学大军,但是在新榕树交接的时候受到了一些影响,而且就社团自身的发展而言也遇到过很多困难,受到过很多阻碍,请问新榕树在扶持社团发展这个方面有什么打算?

  周总再一次对榕树下的老文友们表示了真诚的感谢,并非常诚恳地表达了自己对社团回归的期待。他说:本来盛大是想将榕树做成一个媒体的,我们有这个能力,更有足够的经验。但我们实在不舍得丢掉那么多的纯文学用户,不忍心伤害这只庞大的队伍对榕树的感情,更不忍心泯灭他们的文学梦想,所以榕树下网站完善之后,广大的纯文学爱好者依然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自己的风采。至于社团这一块,这是榕树的特色,更是榕树的荣光,榕树下一定会拿出最大的诚意支持你们,你们尽管放下包袱、放开手脚去组织活动。具体的操作细节,你跟树下副总编阿里商谈,有什么需要我个人帮忙的地方尽管提出来。

  直到现在,回忆起周总说这番话时开诚布公的语气,想到他那坦诚的目光和谦和的表情,我依然清晰地感受到他的诚意。这种诚意既是代表榕树的,也是代表他自己的。做为榕树下的董事长,在鲁院的教室里,在鲁院的老师和全国三十多个网站的文学编辑面前,他俯下身来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最低的平台,用最真诚的态度表达最得体的观点,我在受到鼓舞的同时心存了一份感激。感激在这样一个时刻,这样一个长者所表现出来的真诚,谦和,豁达,乐观。49759e31t8d83e618f8cf&690.jpg  后来在鲁院的学习实在太紧张太充实,而我和榕树下的副总编、我的同乡阿里也在这紧张而充实的活动中日渐相熟,还把他引荐给月楼、阿明、旋子、大树等社团负责人和骨干认识,关于社团回归的细节问题大家商谈得日趋成熟。于是周总送给我的名片一直放在包里,虽然也有想过跟他联系,至少该礼节性地发个短信问候一下,但却没有行动。作为一个历尽千帆、阅人无数的长者,周总的身份、地位、年龄都与我相差悬殊,如果不是真正有问题要他亲自解决,我怎好妄自菲薄去打扰他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回家之后,开始整理资料为社团回归榕树做准备,因需要周总从他的角度写一点对社团回归的寄语,所以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周总您好!

  我是在鲁院跟您有过交流的小老乡海_蓝蓝,前几天在北京实在太忙,现在回家了,开始一边整理在鲁院的学习体会,一边为重整我所在的“雀之巢”社团做准备。

  社团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新老榕树交接这段时间的影响,一方面也受到来自各社团自身新老会员更替变化带来的影响,都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希望通过这次“雀之巢”社团的重整与回归,也能促进榕树其他社团的发展与壮大。所以今天给您写信,是想借您一臂之力,请您为我们写点什么。我同时还约请了马季老师、陈福民老师的帮助,他们对我们社团的宗旨及发展状况都有研究并极力赞赏、支持。如果您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社团的情况,我会把相关链接(保存下来的)发给您。  

                                 祝夏安!

                                 海_蓝蓝

微信图片_20210615082204.jpg

  第二天就收到了周总的回信,我才知道在北京的时候,周总曾经跟我联系过,但由于我提供给鲁院的号码是平时常用的,而我在北京期间用的是一个临时的当地号码,所以根本就没有收到周总的短信,真是失礼。周总的回信也是那么诚恳、谦和——

  “你好蓝蓝,非常高兴收到你的邮件。认识你很高兴,也许是缘分,一开始就感到很亲切。我按照鲁院提供的手机号码给你发过短信,但一直没有收到你的回复,也许号码不对。雀之巢是榕树下的社团,你实际上是在帮我们做工作,我哪有道理不支持。你找马季也是对的,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且对社团很感兴趣,前些天还和我说要搞一个社团的调研。你建议我着重写点什么,我尽快帮你写。”

  与周总的认识自然而又平淡,没有什么一波三折的经历,而我记录下来的目的一是为了纪念在鲁院的收获,因为周总瘦削挺直的腰板、笑眯眯却富有穿透力的眼神、如春风拂面的亲和力、敏捷的思维、流利的英语以及谦和诚恳的为人处事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官员”这个称呼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和领悟;二是为了让更多的榕树下的文友们感受榕树对文友回归的期盼和诚意,当然还要感受一下蓝蓝为社团、为榕树所作出的努力哦。


  三、老巢新树喜相逢

微信图片_20210615082145.jpg  榕树下被盛大文学收购之后,与原先的风格大相径庭。如果说新榕树浓郁的商业气息让我们这些一根筋为了心中的理想、爱好而汇聚一起的老榕树的雀儿接受不了,那么新老榕树交接的时候将我们的作品集几乎全部丢失就更让我们心生伤感,唏嘘不已了。那些饱含心血和感情的文字啊,那些雀儿身上美丽洁净的羽毛,当年我们曾经怎样精心地编织它们梳理它们!打开每个人的个人文集,一片片绿叶折射出勃勃生机,饱含着浓浓的绿意,文字后面那些文友的真诚意见、鼓励、鞭策多么宝贵,那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多么会心的交流和沟通啊!可惜现在都找不到了,失望之余的雀之巢社团也遗憾地从榕树撤军……

  新榕树的副总编阿里说,他们接收的榕树下基本上只有一个域名了,其他信息数据全都丢失,他们现在正在做大量的重建工作,希望丢失的数据可以找回来。我们没有权利完全责怪新榕树,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但是他们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看来效果也并不理想。毕竟还有那么多喜欢纯文学的老文友不能接受他们现在的商业化经营方式,毕竟人文气息浓郁的老榕树曾经是那么多追求纯文学的文友的精神家园!

    好在新榕树有很深很真的诚意,当阿里握着我的手急切地说:“我们一直在寻找你们,可惜没有联系上”时,他的眼神是真诚的,这一点在我第一时间与阿里面对面时就感觉到了。好事多磨,久未联系上大姐的阿里却在鲁院的网络文学编辑培训班上与我这个雀之巢社团的代表成了同学,而且他跟我竟来自同一片土地——山东烟台栖霞,那个“苹果甲天下”的地方。

  命中注定,我应该为雀之巢在榕树的回归架起一座桥梁了。当然,这座桥梁的奠基者其实是举办这次培训班的中国作协和举荐雀之巢社区的作家、评论家马季老师了。

  我将阿里的诚意转告给大姐独上月楼。月楼与副团长阿明、当年巢里的精英加万人迷雪轻旋沟通之后,决定于7月23日晚上老巢新树的代表进行一次洽谈,商讨雀之巢回归适宜。就这样,一次老社团与新榕树、老友与新朋的聚会拉开了序幕。当晚,旋子做东,当天才从济南飞回北京的大姐带着行李直接赶到饭店,与同样风尘仆仆从昆明赶到北京的阿明、榕树下副总编阿里相聚一堂,开始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聚会。

  五年未见,大姐依然风韵不减当年,脸色红润,皮肤细腻没有皱纹;旋子依然笑得那么迷人,那么具有明星范儿,阿明也不见多少变化。席间大姐和阿明分别向阿里回顾了七年来雀之巢社团发生的许多感人的事迹,几次笔会的盛况以及先后五次出版的文集等,阿里也很受感动。大家就社团回归的细节做了商讨。后来大姐联系上了陪岳母在北京看病的巢友大树底下能学习,他在一个学生的带领下赶到饭店的时候,将这次聚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大树一直活跃在巢里,是一个谦虚温厚的高中老师,没想到在这里又见了一个老巢友,既是新朋也是老友,大家都很开心。

  回来之后我开始着手做一些雀之巢重整和回归的具体工作。虽然之前雀之巢社团自身的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新老会员交替、社团工作的繁琐、兼职会员的精力不足等等。但我始终相信,事在人为,任何努力与付出总会有回报。新榕树的发展现在也是关键的时期,我也希望通过这次雀之巢社团的回归能够增加新榕树的人气,带动新榕树的发展,更希望新榕树因为我们的回归而重新枝繁叶茂,充满生机。


 49759e31t7480fec0e93d&690.jpg  四、走进北京榕树总部   

  在鲁院的网络文学编辑班结业之后,我应榕树下副总编杨阿里的邀请,随他一起回榕树下刚迁到北京不久的新公司,去拜访这棵我们追随了七、八年之久的榕树。

  老榕树下的公司在上海,月楼大姐为了“雀之巢”社团的发展曾经去过几次,每一次都会给我们带回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她也因此和老榕树两位大名鼎鼎、几乎所有的树下老友都熟悉的编辑飞乐、even成了莫逆之交。榕树搬到北京之后,大姐由于忙于文化公司的事务,一直还未能亲自到树下来过。这次在社团决定回归的时候,我作为“雀之巢”的先头兵有幸第一个来探望榕树,耳边还回响着大姐脆生生的话语:“蓝蓝,一定要跟阿里好好谈!一定要拍几张照片回来给巢友们看看!”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笑了。
  北京的路很宽很阔,北京的路跑起车来却很慢很堵。一路上,我跟阿里谈起月楼大姐,谈她全心全意爱着的“雀之巢”,谈巢友们的聚会,谈大姐为巢倾注的心血。阿里感动,我也感动。可以说我们这些人谁对社团的感情也比不上大姐,谁为社团付出的精力和心血也比不过大姐。很多编辑、评论员和版主都有累的时候,有休整替换的时候,但是大姐从没有休整过,更没有人可以替换她。当年我9岁的女儿天真活泼,见到大姐之后口无遮拦地说:“长大了我要当雀之巢的社长,接月楼阿姨的班!”此为笑谈。且不说她那时童心未泯,长大了能干什么都不可知,单是想想如今的年轻人谁还在坚守纯文学,就会让人对将来的纯文学阵地不敢报太多奢望。就连我自己,之所以还坚守着雀之巢,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大姐的尊重和感动。
49759e31t8eb819d1a5dc&690.jpg  到了公司,一进门便看到对面墙上那棵熟悉的树,那熟悉的绿色让我倍感亲切。楼梯,会议室,办公室里,都有秩序地摆放着绿色的盆栽,显示出生命的勃勃生机。不禁想起我和其他五位文友的绿叶文章曾经被打印出来镶在镜框里,挂在上海榕树下编辑部的墙上,而今不知何在?眼前新榕树下的编辑部都是年轻的美女帅哥,办公室里拥挤却安静,看来榕树的人力资源还是蛮充裕的。
  周总人不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几棵更为蓬勃旺盛的几棵绿色植物非常养眼怡神,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他的桌子上放着的那个白色搪瓷缸,上面醒目地用绿漆写着“我们都是文学小青年”这句榕树下的经典语录。阿里曾经赠送给我们几个人留作纪念的,而那天的聚会大家干脆就舍了高脚杯改用这个大搪瓷缸喝起了啤酒。
  “我们都是文学小青年”——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曾经,我们是一群热爱文学的小青年,但那时候的文学殿堂太神圣,门槛太高。而今网络文学给了大众一个自由进出的门户,我们都已经成了“小青年”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了,依然痴情不减当年,却不是当年那种盲目的追随文学的潮流了。我们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样的文字,该读什么样的书,该交什么样的朋友。所以,文学中年,是一个更值得尊重的称呼。

  晚上,大姐做东,马季老师作陪,祝贺我和阿里在鲁院的编辑培训班进修顺利结业,顺便一起商讨社团回归新榕树的具体事宜。从大姐一次次真诚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中,我看到了雀之巢社团的美好未来。真的希望我们这群文学中年能够在文学的殿堂里收获更多的果实,希望我们的社团有全新的发展,希望我们的榕树下有更多的绿色生机。

   2010年底,在独上月楼、马季老师、周总、杨阿里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雀之巢”顺利回归新榕树,为后来移步江山文学网、建立银河悦读网站奠定了基础。今天回顾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际,特别感谢马季老师一直以来对“雀之巢”社团的关注、肯定和重视;感谢周总为迎接社团回归、帮助社团发展写下的诸多文字;感谢新榕树下副总编杨阿里为社团回归所做的很多具体工作;更感谢社长独上月楼多年来为社团发展呕心沥血,带着巢友们不忘初心追逐梦想的信念和勇气。         

     

  后记:2011年,“雀之巢”社团在独上月楼、马季老师、周总、杨阿里等人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回归新榕树,为后来移步江山文学网、建立银河悦读网站奠定了基础。今天回顾网络文学发展20年征文之际,特别感谢马季老师一直以来对“雀之巢”社团的关注、肯定和重视;感谢周总为迎接社团回归、帮助社团发展写下的诸多文字;感谢新榕树下副总编杨阿里为社团回归所做的很多具体工作;更感谢社长独上月楼多年来为社团发展呕心沥血,带着巢友们不忘初心追逐梦想的信念和勇气。   

 

  2010年8月初稿,2017年12月底补充整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在众多回望网络文学走过20年的征文作品里,大多文字都会让我们眼噙热泪,心存感动。这一篇很独特,她是清醒而冷静的、理性而深邃的,让我们看到银河悦读的前身——榕树下雀之巢文学社团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镜头:第一,雀之巢从老榕树下到新榕树下所历经的重要转折期的关键人物与关键事件;第二,雀之巢文学社团派员参加中国作协组织的鲁迅文学院第一届网络文学编辑班的培训的重要见闻;第三,作者作为重要桥梁,为雀之巢回归新榕树下做出的重要贡献。可以说,正是因了海_蓝蓝的铺路架桥,雀之巢顺利完成了新榕树下的回归;正是因了海_蓝蓝的影响力,银河悦读中文网“老巢友”部落顺利建成,目前已回归的老巢友达到60多人;正是因了海_蓝蓝所代表的众多网络作者们从未放弃的对文学理想的坚守中,为银河悦读中文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从海_蓝蓝到天海蓝蓝,让我们见证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和愈发强大的气场。相信有作者这样一批仰望星空——怀揣远大志向的文友作为本网站的中流砥柱,银河悦读中文网的未来不可限量。本文史料性、文学性和可读性俱佳,有收藏价值,特倾情推荐。编辑:独上月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