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好老人戎冠秀

作者: 家风家国宣讲团 点击:511 发表:2025-04-12 10:18:43 闪星:7

摘要:有人说:一个宁可让女儿受冻,也要给八路军伤员温暖的母亲,是照亮子弟兵心灵的明灯。抗战年代,奶奶到底照亮了多少八路军伤病员的心灵?连她自己也数不清。

  抗战时期,我们下盘松两个自然庄合起来只有五六十户人家,但却驻扎着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八路军的被服厂两个大的后方机关。村里还设有地下党情报站,奶奶戎冠秀是负责人。她的秘密职务是“平山团地下党妇救会主任”。这当然是为了向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平山团”学习而设置。

  为了增添精神食粮,平山县的青壮年同胞,人人都是编外“平山团”的人。

  奶奶戎冠秀曾经有过四个地下女情报员。有一个叫小云的小小情报员,从三个月开始就成为了小军人。因为情报藏在她身上比在成人身上安全很多。在成人的带领下,无论遇到日军多大的迫害和多次对她身心的摧残,小云始终不暴露情报。

  鸡毛信交通站和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也设在下盘松村。就因为我们村有这么多的八路军机关,所以,奶奶当时不光负责本村的妇救会工作,周边十几个村子的军需材料需要她安排。八路军许多机关、政府、兵工厂,医院等部门,需要的粮食、军衣、军鞋、医疗物质等,都交给戎冠秀奶奶这个“平山团地下党妇救会主任”来组织和安排。

  她整天走东村、跑西庄,翻山越岭,忙个不停。

  有一次,戎冠秀奶奶接到八分区李二姐送来的情报,内容是:“我们的兵工厂没有吃的了,要小米2000斤、玉米面2000斤、菜籽油200斤、大盐粒100斤、醋100斤、吃的碱面100斤、肥皂50箱。”情报上还写着“急上加急,吃的还剩两天了”。

  戎冠秀奶奶说:“我们平山团的同胞们和男女老少一定要完成任务!大家都要捍卫我们的家乡、捍卫我们的军区!”她组织平山团的同胞,用一天时间把兵工厂用的粮和油等物资全完成了。紧接着,她又让自己的情报员李玉平和小情报员小云快速将备好粮食等物质的情报送到兵工厂为其救急。

  1943年的一天,住在奶奶家的被服厂厂长张峰云,接到上级一个参谋长(唐延杰)打来的电话,命令一周内赶制出五千套衣服。当时,张厂长就向区政府求援。奶奶接到任务以后,立即组织发动群众,在周边十几个村子里到处奔走,把妇女们组织得井井有条。

  在这七天七夜里,奶奶和乡亲们没睡过一个囫囵觉,被服厂的工人们也是拼命的干,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挂满了血丝。经过军队和老百姓日夜不停的艰苦奋战,终于以惊人的速度提前突击完成了五千套衣服的任务,而且质量也都是最好的。

  前面讲到,我们下盘松村是八路军伤员转运站,只要前线的八路军打仗受伤了,总要先送到我们村里,所以,在日本鬼子对我们中国人烧杀抢夺的八年间,奶奶为挽留住那些年轻战士的生命耗尽了心血。她拿出最后的面粉和鸡蛋,一勺一勺喂伤员。她曾在敌人的追赶下,背着比自己重很多的八路军伤员,迈着很小的小脚,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急走,怕敌人追上,路上都不敢休息。

  为了早一分钟把重伤员送到医院,她领着小脚妇救会员抬着伤员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奔跑;她曾经在敌人从三面保卫我们下盘松村的情况下将一名掉队的八路军伤员藏进只有她自己知道的秘密石头洞里。石洞下面的大岩石陡峭难爬,奶奶就自己做人梯让伤员踩着她的肩膀爬进石洞……

  戎冠秀奶奶关心人民子弟兵,救治伤员的故事很多,我还是给大家举个例子吧!

  1943年秋季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就更加残酷了。在反“扫荡”期间,日本鬼子经常到下盘松村,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戎冠秀奶奶领着乡亲们,白天逃到山沟里,晚上有时还要回村给军队碾米,常常连轴转。

  一天,她和几个妇救会员又回村了,正在推碾做豆腐,听说村转运站来了一名重伤员,她赶紧过去,只见伤员仰面朝天地躺在担架上,已不省人事,她上前仔细一看,伤员头上有六、七处刺刀戳的伤,脑袋肿得好大好大,全身上下到处都是黑漆漆的血迹,看不出一点儿真摸样,一只脚耷拉在担架外边,鞋袜都丢了,冻得紫青青的,她上前把这只脚移到担架里,用棉被盖好,俯下身子轻轻地叫着:“同志,同志……”伤员毫无反应。

  抬担架的民兵说:“怕是不行了,我们抬这一道也没听他吭一声嘛。”送担架的民兵回去了,可是负责转运伤员去后方医院的民兵因为走了岔道始终没有赶来,奶奶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过眼,站着都能睡着,可是,担架上的伤员没抬走她心里着急啊!她赶快找站长说:“没有人给伤员水喝、搞不好就会牺牲,我来照顾他吧。”说完,戎冠秀奶奶就开始忙了。

  她先端了一碗温开水来,搬开伤员那干燥的嘴唇慢慢喂他,可是水,都顺着嘴角流出来,反复几次都喂不进去,后来奶奶就自己嘴里含着水,一手用头上的簪子慢慢撬开伤员的牙缝,嘴对嘴的喂伤员,另一手从伤员脖子向胸部慢慢地抚摸、轻揉,多次反复后,终于听到伤员喉咙处“咯哒”一声儿,奶奶好高兴啊!本来她还有点困,这下,一点儿都不困了,大约一个小时,才将一碗水喂完,又喂了一碗水后,忽然想起自己给别人帮忙得到了一碗豆腐脑儿,就赶紧端来给伤员喝了。喂完豆腐脑儿,伤员慢慢能说话了才知道,原来伤员已经五天五夜没吃任何东西了,戎冠秀奶奶又给他做了一大碗面条,还在炕上的火盆里又烤了个半尺多长的大窝窝(玉米面做的)。就这样,奶奶根据伤病员的具体情况,采用由稀到干、由少到多(因为伤员饿狠了,不能一次吃太多),循序渐进,喂伤员吃饭,又温了热水,给伤员洗手、洗脸、擦屎、擦尿等(伤员受伤行动不便,裤子都脏了)。

  因为救护伤员,戎冠秀奶奶又整整一个晚上没有合眼。天亮了,她没想自己早上吃什么,按照伤员的意愿做了小米南瓜稀饭。吃完了早饭,护送伤员的担架也来了,奶奶在担架上铺了厚厚的干草,伤员正要躺担架,奶奶又看见了伤员那冻肿得不能穿鞋袜的光脚,她赶紧找棉花,可没找到,焦急时刻,猛地看见我姑姑站在一旁,伸手就把我姑姑给拉过来,“嘶啦“一声,把姑姑的棉袄扯开,掏出前大襟里的棉花,三把两把就给伤员包好了脚。

  奶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女儿穿着没有棉花的棉袄该是多么的冷,只想着亲人八路军那只肿得厉害不能穿鞋袜的光脚,如果不用棉花包上是会冻坏的。那名伤员一眼看见我姑姑那已经冻成紫红色的小胸脯,流泪了!他激动地说:“好人啦,好老人啦,你比我娘亲,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好处呀!”民兵把担架抬上了肩已经开步走了,还听见那个伤员说:“好老人啦,我的好老人!”

  这一次,奶奶连着三天三夜没有合眼。

  有人说,一个宁可让女儿受冻,也要给八路军伤员温暖的母亲,是照亮子弟兵心灵的明灯。抗战年代,奶奶到底照亮了多少八路军伤病员的心灵,连她自己也数不清。

  那是1944年2月,在1943年秋冬连续三个月残酷的反“扫荡”斗争结束后,晋察冀军区决定召开第一届群英大会。经过各级党委的严格审查和选拔后,戎冠秀奶奶被选为平山县的代表,出席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

  大会主席台上,她讲述了自己的拥军事迹,快结束发言时,她流下了眼泪,“所有我们村照顾过的伤员临走时,都要冲我‘扑腾’跪下喊我‘娘’。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是不时兴跪拜咧呀!可子弟兵非要这样,我实在忍不住也当头对面跪下去,抱住他们就哭!子弟兵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打仗咧,为了老百姓,他们连命都不要了,他们都是有大功的人咧!我就是子弟兵的娘!……”戎冠秀奶奶的发言,感动了全场的人。

  台上几位首长迎着她站起来,走在最前面的是程子华首长,他侧身对着拿头巾擦眼泪的戎冠秀奶奶说:“戎妈妈!你同样立了大功,我们的战士完全应该尊重你,把你当亲妈一样地跪拜!”程子华首长满脸严肃,一身笔挺地向戎冠秀奶奶行了个军礼说:“我代表军区聂荣臻司令员,代表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向子弟兵的妈妈——戎冠秀致敬!”台下顿时掌声雷动,场面非常激动人心!

  这时有一名叫邓仕均的八路军战士比谁都激动。他从人群中走出来,热泪盈眶地说,戎冠秀奶奶就是他的救命恩人。原来,戎冠秀奶奶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拥军事迹时,就讲到了掩护这个战士的故事。

  在这次群英会上,他们两个分别被晋察冀边区授予光荣称号,邓仕均荣获“晋察冀边区子弟兵战斗英雄”称号,戎冠秀奶奶荣获“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称号。他们和晋察冀边区的爆炸英雄李勇的三英雄合影照,很快就刊登在《晋察冀画报》的封面上。

  正是在这第一届群英会上,晋察冀边区不光授予戎冠秀奶奶“北岳区拥军模范——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还赠给她一面大红光荣锦旗,锦旗上面缝贴着奶奶的侧面半身像剪影,中间缝贴着“子弟兵的母亲”六个大字,下面缝贴着聂荣臻、萧克、朱良才、刘澜涛、程子华等边区大首长的职务和姓名。

  戎冠秀奶奶要回家了,身为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的朱良才,亲自为她牵骡子、递缰绳,亲自扶她骑上枣红骡子。奶奶激动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边区首长!”奶奶要离开子弟兵了,朱良才主任又亲自率领军区直属队的全体指战员呼着口号欢送她,晋察冀军区还派一个班全副武装的八路军战士,将奶奶戎冠秀从会场驻地一直送到我们下盘松村。

  听老革命前辈讲,当时,奶奶戎冠秀骑着骡子走出很远很远了,军区代主任朱良才率领的八路军指战员还站在河滩上瞭着她呢!

  朱良才主任当时负责整个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在当时,他是我们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我想,像这样的高级干部,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小脚妇女牵马扶座的事,恐怕从来也没听说过吧?像这样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晋察冀边区的党委、政府、军区,人民群众怎么可能不拥护呢?

  (戎冠秀亲笔写的发言稿)

  我不敢说,抗战年代晋察冀边区是我们共产党执政期间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最密切的时期,可晋察冀边区的这一段革命历史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

  晋察冀边区第一届群英会结束后,战斗英雄邓仕均和好几名八路军战士给戎冠秀奶奶写了信,邓仕均在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是子弟兵伟大的母亲,我要把我的枪端得平平的,瞄得准准的,去射击万恶的敌人,保卫你,保卫我们的晋察冀。”自此后,邓仕均与戎冠秀奶奶就以母子相称。

  群英会结束后,奶奶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她让下盘松村变了样,家家粮食丰收、人人多交公粮。在1944年12月至1945年1月晋察冀边区召开的第二届群英会上,她以主席团的身份参加了大会,并荣获晋察冀边区“劳动英雄”的称号。会议期间,有一些身体残疾的英雄,戎冠秀奶奶总是台上台下的帮忙照顾。

  在第二届群英会期间,正巧美军观察组一行人从延安来到了晋察冀边区。他们在第二届群英会期间,到处参观留影。通过参观,他们发现,解放区的人民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非常的饱满,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像他们在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重庆看到的景象,那里的许多政府工作人员,整天花天酒地、贪污腐败,意志消沉。和解放区相比,简直就是两重天。

  解放区人民热烈高涨的工作热情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这些美军观察组成员。杜木克少校还和戎冠秀奶奶及其他英雄人物合影留念,与戎冠秀奶奶一起合影的还有两个小英雄。一个叫温三郁,一个叫刘国才。

  温三郁非常的勇敢,他的两只手上都有断指。是怎么造成的呢?日军“扫荡”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当日本鬼子问他八路军和游击队在哪里?温三郁说“不知道,没有看到八路军和游击队。”后来日本鬼子发现八路军和游击队了,但却没有抓到,敌人知道温三郁没有说实话,于是就气急败坏的返回来,举起大刀冲着温三郁的头顶就劈下去,温三郁下意识的将双手重叠着盖在头顶上,虽然温三郁用双手护住了头顶,可敌人在砍断他双手部分手指头的同时,还砍破了头部。温三郁当场昏死过去。敌人以为他死了就离开了。温三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捡了一条命。

  抗日战争时期,在我们晋察冀边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更或者像戎冠秀奶奶的婴儿情报员小云,在敌人面前,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英勇无畏的战士。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所有的公家人、人民子弟兵、包括一些将军和元帅见到奶奶,都叫她“戎妈妈”。

  奶奶戎冠秀不愧是人们口中的“戎妈妈”,我们小的时候,她老人家有好吃的东西从不给我们吃,给谁吃呀?留给他的亲人解放军,还有给老百姓做事的公家人吃。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奶奶,为什么对人民子弟兵和公家人那么好呢?总该有个原因吧?是的,有原因!

  奶奶娘家全家人都非常的勤劳善良、乐于帮助别人,能吃苦还很聪明。可就是家里太穷了,娘家人的聪明才智无用武之地。她的奶奶、爸爸和两个叔叔,都给有钱人当牛做马。奶奶十五岁出嫁后正好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她的婆家——我们李家也很穷,就像歌曲《戎冠秀》歌词里唱的:“日落西山没有下锅的米,天还没亮早起身,打下的粮食地主强拉走……”有一年,家里穷的连着三个月别说粮食,连糠皮都看不到,她刚刚三岁的儿子因为吃不到东西活活饿死在她怀里了,我的爸爸刚刚九岁就到很远的外村给地主家放羊……穷苦的日子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日本鬼子占领我们国家的领土后,老百姓的日子更不好过了。是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把戎冠秀奶奶还有和她一样的穷苦人,从悲惨的生活中解救出来。我们的人民军队和老百姓同仇敌忾,共同赶走了霸占中国的领土、杀害我们中国人的日本鬼子,还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老百姓的生活才越来越好过,才有了我们现在不光能吃饱饭穿暖和的衣服,家家都有高档的生活用品,和甜美的食物,更有我们想象不到的高科技产品在等着我们享用。

  对奶奶戎冠秀来说,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能让老百姓吃上饭,不再饿肚子,她就觉得那是在天上活着啦!旧中国穷人的日子实在太苦了!所以,她和许多老百姓,非常拥护共产党、热爱人民的子弟兵,信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抗战年代她就给自己的儿子们报名参加八路军,让他们上战场打日本鬼子。因为工作需要够年龄的儿子们没有到队伍上,解放战争时期再次给三个儿子报名参军。奶奶最小的儿子——我们的三叔李兰金,还有前面讲到的奶奶的八路军儿子邓仕均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一样,都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了!至今,他们的遗骨还未回国……

  奶奶从入党的那天开始,就坚定了跟党走的决心。入党时她曾有一句很朴素的话:“把额(我)的骨头烧成灰额(我)也要跟党走!”这句话伴随了她老人家一生!为此,她成为享誉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爱国拥军”的一面旗帜。

  最后说一下我们对奶奶不平凡一生的思考。

  戎冠秀奶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脚妇女,她不认识几个字呀,可她为什么能做出那么大的成绩?获得那么多的荣誉?虽然,她也受过冲击,受过委屈……有些是我亲眼所见,可她的革命意志为什么会那么坚强?对党甚至对迫害过自己的同志都没有任何抱怨?总是一如既往地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我想:这与戎冠秀奶奶的文化水平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她的信仰、革命立场、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就是说:戎冠秀奶奶无论做了什么,都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成就,而是她的信仰、她的立场,她生命所系的伟大事业。就因为是生命所系的革命事业,她一定会去做。任何人的劝阻,任何艰难困苦,都无法改变她。奶奶之所以始终把党和军队、国家与人民放在心里,是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她的头脑,是共产主义信仰给了她无穷无尽的力量!


  戎冠秀简介:河北省平山县下盘松村人,中共党员。战争年代积极为八路军筹集粮草,组织妇救会、识字班,宣传抗日,积极支援前线。冒着危险做地下情报工作。带头儿送子上前线,照顾八路军伤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劳动英雄”称号。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参加开国大典,曾出席全国第一至五届人大代表会议。中国妇女第二、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全国妇联第三、第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多次出席全国劳模、全国拥军优属表彰大会。2007年被评为全国爱国英军十大新闻人物,2009年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等11个部门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1989年8月12日,戎冠秀因病逝世,享年93虚岁。     

  作者李秀玲简介:

  原为总参作战部退休干部。退休后潜心研究收集整理奶奶戎冠秀相关的资料、图片和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等。2016年策划出版了《子弟兵的母亲》画册。曾在《幼教博览》《解放军报》《新阅读》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等刊物发表文章。2019年、2021年分别出版红色书籍《我的奶奶戎冠秀》《子弟兵的母亲》,拟出版《探索奶奶戎冠秀的心路历程》。现在是北京市朝阳区委党校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工作室、延安儿女故事团红色宣讲员。


  2025年4月9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纪实以饱满的情感、详实的内容,生动展现了戎冠秀奶奶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作者作为其后人,详实叙述了奶奶在艰苦岁月中,凭借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担任地下党情报站负责人、组织支援抗战物资、全力救护八路军伤员等事迹。紧紧围绕戎冠秀奶奶“子弟兵的母亲”这一核心形象,全方位呈现其高尚品质与无私奉献精神。语言质朴真挚,虽无华丽辞藻堆砌,但字里行间满是对奶奶的崇敬与热爱,大量细节描写极具感染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真切感受到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