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抗战】“八女投江”烈士冷云

作者: 点击:297 发表:2025-04-12 10:56:32 闪星:3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一个震惊中外的“八女投江”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冷云是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人。她在小学读书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中学工作时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到抗联后,担任妇女团的指导员,随大部队风餐露宿,南征北战。在反围剿的战斗中,她和七名女战友,与祖国的江河共存,用生命铸造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丰碑。

  抗日战争时期,流传一个震惊中外的“八女投江”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冷云是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人。她在小学读书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中学工作时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到抗联后,担任妇女团的指导员,随大部队风餐露宿,南征北战。在反围剿的战斗中,她和七名女战友,与祖国的江河共存,用生命铸造了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丰碑。


  一、渴望的求学精神

  冷云,1915年出生,原名郑香芝,曾用名郑志民。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全家五口人靠父亲、哥哥租种地主的土地维持生活。冷云七八岁时,就能帮助父母干家务活,深受父母的喜爱和哥哥、姐姐的夸奖。

  随着岁月的流逝,冷云在艰苦的家庭中度过十个春秋。为了帮助父母摆脱家境贫困,她常常在想,为什么有钱的人不劳动却能吃得饱、穿得好,我们穷人整天劳动,累死累活却填不饱肚子呢?为什么有钱人都有文化,孩子都能上学?我要有文化,我们家也能富吧?从此,她产生了要上学的念头。一天,她突然向父亲提出:“爹,我要上学。”开始,她父亲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便问道:“你说什么?”冷云挺起胸脯又重复一遍:“我要上学!”父亲说:“孩子,念书是咱们穷人的事吗?咱们家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有钱供你上学?”母亲也在一旁哄着说:“香芝呀,看你爹累成那个样子,别叫你爹揪心了,女孩子家,上啥学?”母亲为了不使孩子伤心,又说:“等着吧,等咱家有了钱,再供你上学!”冷云还是噘着小嘴,一个劲地磨,连说:“不,不,我现在就要上学!“她就这样天天磨,日日缠,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终于打动了父母。在姐夫的资助下,冷云终于迈进了学校的大门。


  二、强烈的救国思想

  1931年,16岁的冷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桦川县师范学校。她在学校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由于受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她立志要报国为民,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郑志民。

  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东北的大片土地,大好河山沦落敌手,三千万同胞惨遭日军蹂躏。此时,她所在学校的进步师生义愤填膺,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讲演,散发抗日传单,为反日抗日搞募捐,组织文艺演出,冷云毅热加入了爱国师生抗日斗争的行列。

  1933年秋,桦川女子师范学校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冷云成长很快,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她逐渐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从此,她更加积极地参加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通过这些抗日活动,她进一步得到了锻炼,经受了组织考验,逐渐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34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5年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桦川县悦来镇南门里国民优级学校任教。在学校她以教师职业作为掩护,以学校为阵地,秘密从事党的活动。她利用讲课和学访的机会,向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启发学生的觉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她的启发教育下,不少青年学生在心中播下了仇恨日本侵略者的种子。有的学生偷偷地往县警察署院子里扔砖头、瓦块,表达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

  冷云在学校工作时,注意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在她的启发引导下,青年教师吉乃臣思想认识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为抗日救国做了很多的工作,最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三、坚定的政治立场

  正在冷云满腔热忱地为党工作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她不知所措。父母包办把她嫁给伪警察署警尉补孙汉耆。冷云得知这个消息后,她想,一个共产党员怎能嫁给伪警尉补,同伪警察结婚,绝对不行!怎么办呢?她及时向党组织汇报。经党组织研究,为了不暴露党组织,使她能继续留在学校坚持抗日工作,同意她和孙汉耆结婚,需要她做孙汉耆的转化工作。

  1936年春,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冷云决定牺牲个人利益,与孙汉耆结婚。不久,孙汉着调到富锦县花马警察署任职。冷云多次去富锦做孙汉耆的工作,对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要他弃暗投明,不再当汉奸,为抗日做些工作。由于孙汉耆思想反动,对她的忠告不但不听,反而引起孙汉耆的怀疑,认为她被共产党“赤化”了。因而,争取孙汉耆的工作没有得到任何效果。此后,孙汉耆处处注意她,并限制她的行动,眼看就要暴露党组织和她的身份,冷云决定投笔从戎。当时党组织决定派她去抗日联军第五军工作。

  为不暴露党组织和冷云的身份,又使孙汉耆不向她娘家要人,党组织研究决定,借冷云调富锦任教之机,安排吉乃臣和她同时离开学校,造成两人私奔的假象,并在学校制造舆论。“吉乃臣和郑志民有特殊关系”“有人在沈阳大街上看见他们俩”等,以瞒过孙汉耆和敌人的追查。

  193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冷云按照党组织秘密安排下,与吉乃臣安全到达抗联五军。从此,她走上了抗日斗争的最前线,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奔跑在疆场上。郑志民改名为冷云。几天后,报纸上登出了悦来镇小学女教师郑志民和吉乃臣私奔的“桃色新闻”。孙汉耆见到这条新闻,又到郑家大闹一番,得到离婚书也就罢休了。

  冷云与吉乃臣一同到抗联后,真的结为夫妻。开始,她担任文化教员,每天傍晚指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集合起来,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耐心地教大家识字。后来,组织上考虑到她政治上已比较成熟,且有组织领导能力,便派到抗联五军妇女团任政治指导员。


  四、艰难的西征岁月

  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在加紧向关内入侵的同时,又纠集大批日伪军对东北抗日联军加强围攻。敌人用数十倍于抗联的兵力,妄图将抗日部队逼到东北北部的国境线上,集中兵力予以围歼。

  1938年4月,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的罪恶阴谋,抗日联军决定以抗联四军全部和五军的两个师为骨干,联合八军、九军组成西征军,向长白山西部地区远征。并与抗联一路军和第十军取得联系,以便在东北境内开展游击战争,牵制敌人进攻关内的兵力。这期间,西征大队各部集中到宝清县境内待命。5月,各军开始西征。在四军和五军的队伍中,各有一支“娘子军”,冷云是五军妇女团的政治指导员。这两支“娘子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和男同志一样肩并肩地进行战斗。

  7月,在袭击牡丹江东岸三道通伪警察办事处的战斗中,冷云领导的这支“娘子军”随西征大队一起同敌人进行了一天激烈的战斗。这次战斗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粮食。接着,她们又随大部队西征。

  在攻打楼山镇的战斗中,冷云机智、果敢地指挥妇女团作战,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取得了重大胜利。楼山镇大捷后,大批日军集结,对五军的西征部队形成包围之势,妄图把抗日联军消灭在西征途中。西征军指挥部识破敌人的企图,及时采取了应变对策。采取分散进军,八军、九军向延寿、宾县方向挺进;五军到珠河(今尚志市)一带,然后返回刁翎活动。部队由集中到分散,以达到牵制敌人的目的。这时,四军、五军的女同志合并组成妇女团,冷云任指导员。

  部队经过三个多月的西征,于8月中旬到达冲河(五常市境内)山里与抗联第十军会师。当五军离开冲河的时候,暴露了行军目标,几次遭到敌人的阻击、围攻,人员伤亡很大。部队经过顽强战斗,才突出敌人的重重包围。五军一师突围后,部队只剩下100多人,妇女团只剩下冷云以下八名同志。为此,冷云决定返回牡丹江沿岸找部队,并进行休整。

  冷云和妇女团同志们在翻越荒山野岭的艰难行军中,历经千辛万苦,穿行在人迹罕至的老林里。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饿了,就以野菜、野果子充饥;渴了,就喝几口山沟里的水。衣服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难以遮身;鞋子磨穿了,只好光着脚艰难地行走。战斗的疲劳,疾病的折磨,锻炼了她们坚强的革命意志,增强了她们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冷云终于带领七名战友突出敌人的重围,回到牡丹江畔休整。

  10月下旬,冷云她们又随部队到达乌斯浑河岸边,由于秋雨连绵,河水暴涨,队伍只好露营在谷地之中。当天夜里,由于特务告密,刁翎日寇驻军纠集了一千多人的讨伐队潜伏在抗联队伍周围。 


  五、咆哮的乌斯浑河

  第二天拂晓,抗联队伍整装待发,部队领导派会泅水的金世峰参谋带领八位女战士先行过河。但湍急的乌斯浑河河水继续上涨,无法判断河道口的位置,金世峰参谋决定先下河探路,当他游到一半的时候,枪炮声大作,日伪军开始了猛烈地攻击。

  一场恶战开始了,大队及时组织火力反击敌人。这时,冷云见大部队会有被拖住的危险,为掩护大部队突出重围,她把七名战友编成3个战斗小组,向敌人开火,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敌人原以为做好三面包围的攻势,另一面有大河阻挡,围歼抗联部队不成问题,但万万没想到在大河作屏障的地方,又杀出支生力军。敌人又急忙组织一部分兵力掉转枪口向妇女团这边扑来。此时,敌人兵力分散了,大队趁势向日伪军发起猛攻,杀伤了大批敌军,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

  大队突出重围后,冷云和妇女团七名同志还据守河边背水奋战,大队指挥员发现这一危急情况后,又立刻率队掉头冲向敌群,想把冷云她们救出重围。但是,敌人用重型火力封锁了大队前进的道路,切断了他们与妇女团的联系。

  冷云发现大队突出重围后又掉头来支援她们,意识到大队这样做是极其危险的,不但救不了她们,大队也很难撤出去。要用自己小的牺牲,换取大队的安全转移。于是冷云把七名战友叫到一起,齐声向大队喊话:“同志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这样一喊,敌人一窝蜂似的向她们猛扑过来。

  大队指挥员听到她们的喊话,又发起两次冲锋,造成敌人较大伤亡,但也没能冲破敌人的防线。为了革命的整体利益,大队指挥员只好忍痛下达转移的命令。敌人妄图围歼大队的阴谋落空了,于是就更加气急败坏地集中火力向妇女团进攻。八名女战士顽强抵抗,子弹越打越少,手榴弹也不多了。冷云注意到并提醒战友们:“要节省子弹,等敌人靠近点再打!”这时,敌人发现妇女团人数并不多,就步步紧逼,企图活捉妇女团,便停止了炮击。冷云仔细地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沉着地指挥战斗,等敌人慢慢爬上来,一百米,五十米,更近了。这时冷云一声令下“打!”八名战士分成八个火力点,八发子弹和八颗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炸得敌人在阵地前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这时,妇女团又有两名战友受伤,冷云爬到受伤的战友身边,一边帮助战友包扎伤口,一边对安顺福、胡秀芝、杨桂珍说:“敌人会马上组织再次进攻,我们要做好最后的应急准备。”

  然而,敌人改变了原来“不打枪、不开炮,只抓活的”的打算,先是用迫击炮对八名战士一阵乱轰,接着又是一阵机枪乱射。面对前方日伪军的猛攻和后方激流滚滚的河水,冷云果断地决定,向河边撤,选好地形隐蔽,做好背水一战的准备。

  战士们还没隐蔽好,敌人就从三面包围上来同时射击。这次交火中,黄桂清、郭桂芹受了重伤,冷云、杨桂珍忙给她俩包扎。这时,被炮弹击燃的荒草正烧到她们跟前,再也无法隐蔽了。冷云命令没有受伤的战友架起重伤员,借着浓烟作掩护,迅速撤到河边。她们利用土坡作掩体,观察敌人的动向。

  已经突出重围的师部金世峰参谋,望着河对岸的战斗情景,八名女战士互相搀扶着到了河岸边卧倒,他立即连鸣三枪,大声呼喊,指点她们渡河的位置。此时,冷云她们的子弹已全部打光,仅剩下三颗手榴弹。三面都是敌人,背后是激流滚滚的乌斯浑河。冷云意识到,河水这么急、这么深,八个人没有一个会凫水的,怎么办?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被俘。战友们望着冷云,等待着准备渡河的命令:“同志们,咱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敌人的俘虏!现在,咱们弹尽粮绝,只有蹚水过去。能过去,就和金参谋一道去找军部,继续抗日,战斗到底;过不去,宁可死在河里,为祖国解放事业捐躯,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指导员说得对!”安顺福响应着接着说:“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对,过河去!”其余六名同志也坚决地响应着。

  冷云提示战友:“咱们还有几颗手榴弹,一定要用到节骨眼上,等敌人到跟前再用!”这时,敌人已快冲到河边。

  “同志们,下河!”冷云下达最后一道命令。

  冷云、安顺福、杨桂珍同时站起来,把最后三颗手榴弹投向敌群。手榴弹几乎同时爆炸,敌人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了。这时,冷云等趁机互相搀扶走进乌斯浑河。当敌人爬起来时,八名女英雄已进入激流滚滚的河水中。敌人指挥官这才清醒,命令向她们开枪、开炮,子弹、炮弹散落在河中。子弹射中她们,八名女战士互相搀扶着继续向乌斯浑河深处走去。她们躺倒在激流中,忽而又站起来。当她们走到河中心时,激流冲得她们再也站不稳了。一排排炮弹在她们身边爆炸,掀起一股股巨浪。巨浪过后,英雄们的身影再也没有出现。

  23岁的冷云和她年轻的战友们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英勇无畏,顽强战斗,视死如归,她们是名扬神州的巾帼英雄。


  作者:

  佳木斯市东北抗战研究会党支部书记 富宏博

  佳木斯市东北抗战研究会副秘书长  徐元冲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碧血染浑河,浩气贯长空。年仅23岁的冷云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英勇无畏,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冷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作者以详实笔触深情讲述了“八女投江”烈士冷云的传奇一生。从她家境贫寒却执着求学,到怀揣强烈救国思想投身抗日活动,再到坚定政治立场冲破婚姻阻碍奔赴抗联,以及在艰难西征岁月中无畏前行,最终在乌斯浑河畔舍生取义,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冷云非凡的勇气与坚定的信仰。文中对冷云成长历程、战斗场景的细致刻画,生动再现了一位巾帼英雄的光辉形象,深刻诠释了中华儿女为抵御外侮、捍卫国家尊严所做出的巨大牺牲,是对抗日英烈的崇高礼赞,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