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普陀听潮

作者: 悠悠文水 点击:811 发表:2025-04-11 12:04:51 闪星:4

摘要:第一次看海,看的是辽阔,第一次听潮,听的是热闹。情景与情绪暗合,都化作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暑假出游,偕友人南下宁波,登上向往已久的舟山群岛。朝佛并不是此行的目的,虽然古刹的钟声不免让人心如井水,但我感念的却是魂牵梦萦的普陀潮声。

       初听海潮,是从作家鲁彦的散文开始的。中学阶段,我还在高原深处,从未见过大海,大海便成了一个乡村孩童心中的童话世界。直至学完《听潮》,身心又被作家的生花妙笔所浸染,课文中的名段,今天读来依然余香满口。后来走上讲坛,竟又给一批更年轻的少年讲起了《听潮》,浅蓝色的海水又一次涌进了我的记忆。

       于是,普陀听潮就成了此行的重点任务。白天游览了仙山古庙,晚上十点许就又去了海滩,准备与海潮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此刻,月色阑珊,星光熹微,远山的影子中不时地有霓虹在闪烁。沙滩上黑压压一片,远远的有喧嚣之音传过来,正是上潮的时候。我们换上泳装,席地而坐,静候潮生。同伴中有人不甘寂寞,唱起了苏联老歌,怀旧而又伤感,倒也暗合了此时的心境;我也朗诵了一段课文附庸风雅。这时节,耳鼓里的潮声就越来越大,似有亿万只青蛙在拼命鼓噪,也像海外仙山传来的集市嘈杂,初听细细切切,继而磅礴有力;一条白线也由远而近,由模糊而清晰,进而伸手可触。雪样的浪花终于淹没了我们。开始时我们还仰面躺着任由海水冲洗,两三个海浪过去,海水便越发显出了劲力。如果再躺着,海浪一定会牵你入怀。我们纷纷后撤,海潮却越来越急,越来越大,竟把我们闲逸的心情击打得狼狈不堪。一浪过后,脚下的细沙也随之流去,带给人一阵漂浮不定的惊慌。在庞大的海潮面前,我们也仿佛变成了一粒流沙。

       海潮渐渐平缓,在人们疲倦的呵欠声中悄然退去。来的时候是那么激越,去的时候却又如此柔和,让人感觉那汹涌的潮声如在梦中。回到旅所,一身的细沙总也清洗不净,躺一处就会在一处留下海的痕迹;满嘴是海的咸味,我却在不停地品咂,品咂着以前不曾懂得的关于海水的“腥”的味道。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阅读作者的《普陀听潮》,感触很多,写上这些,也算是对普陀山的解读。“自在普陀山,人间清净地,悬于大海间的海岛,仙女洒下的明珠,海天佛国普陀山,素有“五朝恩赐无双地,四海尊崇第一山”之称,拥有自然奇山的神秘,宗教圣山的神圣,文化名山的神韵,这里是一片乐土。游船悠然穿过波光映照的莲花洋,到达普陀山,南海观音耸立于此,只听得钟声阵阵,但见得佛香缭绕,慈悲善心而施舍赐福,万众朝拜而祈求护佑,三支清香,虔诚跪拜,一丝寄托,一份宁静。上岛漫步,深山藏古刹,僧众聚禅林,慈山悲水,这里是山海一体的观音道场,古刹、奇石、金沙、潮音,欣赏诗文的意境,感悟隽永的禅意。普济寺,殿堂古雅肃穆,空寂天宇佛音悠扬,圆通宝殿乃皇帝御书;法雨寺,光熙峰下,千步沙上,古木丛林间,空山藏飞鸟;慧济寺,耸立高处,佛顶顶佛,天风飘袂览胜景,遥看东海“不肯去”,佛教圣地,一方净土,一种静谧,一份安处!普陀山历经万年,诉说着故事的千古奇石,散发着金光的广阔沙滩,透射出神韵的浩瀚大海,听潮修禅,随缘自在,拂去心灵深处的世俗尘埃,平添几分智慧和寂静。人世有东西,佛性无南北,头顶三尺有神明,海天佛国,遇见静美,今生一定要去一次。”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