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岗的传说
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喽。
那时,西岗子一带是一个小小的海湾,在大连湾的最西边,大连湾的老龙王掌管着它。可是,老龙王总嫌自己的大连湾太小了,施展不开自己一身的章程,就让它的龙太子带兵去黄海夺一块地盘回来。黄海海疆辽阔,龙族势大。大连湾的龙太子大战了三七二十一天,重伤败归,不久而亡。还没等老龙王从悲伤里走出来,下一个祸事就来了。龙太子的儿子,就是老龙王的孙子,说:“父死子继”,天经地义,自己应该继承龙太子之位;老龙王的二龙子,说:子侄尚小“兄终弟及”,才是天道,太子之位必须是由它来坐。他俩说的是帝王传位的两种祖制,都符合礼法,各有各的道理。手心手背都是肉,老龙王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了,不知如何是好。这一犹豫,那一大一小两条龙就迫不及待地厮打了起来,战场就在西岗子的那个小小的海湾里。这一开打就没完没啦,五天一小打,十天一大打,搅闹得海中鱼虾、岸边百姓不得安生,四散逃离而去了。年幼的龙孙哪里是对手呀,好在它叔叔念及血脉亲情,把龙孙打伤了就住手作罢,不往死里打了。每次龙王见到带伤而回的孙子,都是老泪纵横,揪心揪肺的。万般无奈,请来了他的好友东青泥洼的土地爷,谋商良策。
东青泥洼的土地爷,个头不高,白胡子老长都快要拖拉到地上了,心眼道是多多的。虽说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吧,老朋友的忙还是要帮的。思量许久,开口道:“你看能不能像寻常百姓分家那样,修一道篱笆墙,把他们隔开呢?”龙王一听,一拍额头大呼:“妙、妙、妙哇!”土地爷却摇头说:“妙什么妙啊?大海可不是陆地,扎不得篱笆,修不了墙啊。”龙王挥了挥龙爪道:“这有什么难的,我们去搞来一座山,往那个小海湾里一放,不就行了吗?”话音未落,就拉起土地爷飞走了。
说起来也快,眨眼就到了大黑山。老龙王就要动手,土地爷急忙拦挡,说:“别呀!大黑山是镇守辽南的灵石,怎能动得?那会惹怒天庭的!”老龙王只好作罢,又驾起云朵向北前行。不多时,土地爷向前一指,说:“就那座尖顶子山吧。”眼前一座尖尖的山儿,宁静地立于一汪蓝蓝的湖水旁,旖旎娇俏。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龙王龙体一卷,突然崩展开来,龙尾如剑似斧,“呼”地劈向尖顶子山。“咔嚓”一声巨响,尖顶子山被拦腰劈成了两截。龙王驮起飞到空中的上半截,就往回就走。此刻,就听到下面有人大骂:两个大胆毛贼休走,看我不到天庭去告你们!龙王、土地回头一看,原来是尖子山的山神。土地说:“坏了,忘了和它打招呼了,失礼,失理。”龙王说:“失什么礼、理的,它要是知道了,还能成事吗?快跑哇。”再看,那剩下的半截子山,顶面平平坦坦的,连树木灌丛都不再长高了,只有稀疏的小草,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一马平川。从此,尖子山就叫“大平山”了(今瓦房店榆树房村东风水库旁)。
老龙王猴急猴急地赶了回来,连汗水都没顾得上擦,就把那半截山尖投入了小海湾里。“嗨哎,巧了。”小山尖稳稳当当、不摇不晃地坐落到了海底,与海底结合得严丝合缝,像是天生就站立在那里一样。“瞧”在海面上,还露出了小小的山头儿呢。如一堵墙似的,把二龙子隔在东面,把龙孙隔在西面,再也不能打斗了。老龙王这个乐啊,可还没有高兴上几天,尖子山的山神,就把老龙王和东青泥洼土地爷告了下来。天庭就把老龙王诏了去,斥责其罪:窥窃疆域、纵子搅闹、夺取山岭,被天锤锤罚了八百下。且念及他千年来雨泽一方,贬到了马栏河,成了一只短角的蛟龙。二龙子、龙孙擅自争夺嫡位,危害一方安宁,被押解到了旅顺的龙河。二龙子被囚禁在龙河的东沟河里,龙孙被囚禁在龙河的西沟河里。百年以后它俩变成了,没有龙鳞、没有龙角,长着短短鱼须的泥鳅了。那个东青泥洼的土地爷,私谋移山填海,被打入凡间,永不为仙,沦落成了云游四方的道人。破鞋、破帽、破道袍和那个济公似的。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哪?道人回到了那个小海湾。这时,小海湾的海水已经退去了,成了陆地。那个半截山尖的山脚,东边伸延到青泥洼口(今东关街桥洞处);北面伸延到北海头;西面伸延到福兴里(今大同街);南面伸延到谭家屯(今人民广场)。半截山尖,已经变成了一道峻峭独立的小山岗了。沧海桑田,看到眼前的情景,道人感慨了一番:“呜呼,时也、运也、命也,天地之数也。”他向天空挥了挥拂尘,就住进了小山岗西面半山坡上的小道观里了。小道观,也不知传承了多少年、多少代(文化革命中被拆除)。
再后来呀,大鼻子(沙俄人)来了,小鼻子(日本人)跟着也来了,把寺儿沟、青泥洼、南山脚下的中国人,都驱赶到了这里。这些人把那道峻峭独立的小山岗,叫做“小岗子”,小岗子的最高处被叫做了“岗上”(西岗消防队、东山里一带)。不久,“小岗子”就成了东关街以西、五一广场以东,这片地面的俗称了。“小岗子”、“小岗子”,商人们总觉得这个“小”太俗气了,有趋附人之下,甘当老二、老三、老末的意味。于是,他们合起伙来去找日本人,把“小岗子”改成了“西岗”。隐寓着中国人立于山岗之上,自立奋斗之意。就这样“小岗子”很少有人再提起了,而“西岗”成了这一片地儿的大名喽。
1965年时,笔者还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常听东山里的三、五个老爷子聚在一起,山南海北地闲聊,他们曾聊过小岗子与东山里的来历。现在已经和那些老爷子一样的年龄了,把当年小岗子的听闻整理、编写出来。尽管它只是道听途说,如果有人能听它、讲它,把它传下去,西岗之名会变得有趣而传奇。
松庭叟(原创)
2024.10.28
【编者按】文章题材新颖,将神话与史实相融合,构思巧妙。松庭叟以儿时听闻为引,为读者揭开西岗名称由来的神秘面纱。文章既有老龙王家族纷争的奇幻情节,又有移山填海的宏大想象,更穿插着沙俄、日本侵占时期的历史背景,巧妙的融合了神话传说与地方变迁。文章描述的从龙王家族内斗引发移山,到土地爷献策、天庭惩罚,神话部分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对西岗名称因商人和历史变迁而更改的叙述,衔接自然,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作者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到西岗名称背后的跌宕故事,体会地域文化在岁月长河中的沉淀与传承,让这份口口相传的记忆,在文字间延续其独特魅力。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