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走进云南驿

作者: 李光明 点击:639 发表:2025-04-06 10:33:11 闪星:3

摘要: 曾经悠悠的马帮,遥远的铃声,穿越千年的时空,折射出红土高原兴衰更替的交通史,它见证了云南驿的昔日繁华,那条穿村而过的充满岁月斑斑痕迹的青石板路,仿佛“哒哒”的马蹄声就在耳边回荡。云南驿永远是散落在“彩云南现”红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发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现在的云南驿村,是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西南部的一个行政村,西距县城20公里,东离昆明330公里,居住人口4500多人,320国道从东向西从村中经过,杭瑞高速公路从村南旁边绕过。它有着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一个主要驿站,也是云南省内驿站使用村名保留下来的唯一一个村落,它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悠远。

       1987年,我从云南省楚雄警校毕业后,到祥云县公安局云南驿机场派出所当了一名民警。当时,我接到通知时,父亲对我说:“1953年,我刚参加工作时,也是到云南驿小学教书,还真是巧的嘛,我在那里工作了五年多的时间,那里历史文化非常悠久。”之后,我在那里工作了近五年的时间。1989年,从昆明到滇西新建的一条国内输油管也经过云南驿。从昆明往滇西各地的客运、货运车辆络绎不绝,人来人往,公路两边的餐饮业、百货店比比皆是,当地人称此地为“小香港”。

       在以后多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开始慢慢认识了云南驿这个举世瞩目的地方,“云南驿”三个字也正式进入我的生活视野。在云南驿工作期间,许多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村民还同我谈起我父亲在此教书的往事,他们大多人都对我说:“你家两父子对云南驿这个还是挺有缘的嘛,刚参加工作就来这里。”此后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因工作关系,我又数次走进这个云南驿古镇,而每一次到那里,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受,都会对云南驿古镇的历史文化有更多的、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我刚去时的云南驿机场派出所,是位于云南驿村320国道边,在村内的一院土木结构的普通民房里,穿村而过的古茶马古道,就在派出所后边两百多米的地方。我在那里工作时,村内古道上的小街、市场十分热闹,各种商铺、理发店、蔬菜市场等应有尽有。建于明清时期的一些祖祠、民居、院落、客栈、水井、商铺,如大马店、钱家大院等,大多都还保存完好。

       这个有着两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云南驿古村落,是西通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保山、瑞丽及西藏、缅甸和印度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著名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我最初就是从那里的古石板路、古井,旧时的商铺、马店、飞机场,还有云南驿村后山坡上遗留着的许多的战壕、掩体、防空壕、和炮位等战争痕迹,以及近几年来,机场附近的村民从附近的水沟、水溏、田地里挖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炸弹里,开始一步步地认识了它的神秘。    

       云南驿,曾是早先汉唐时期云南县的郡治驻地,相当于现在的省府,是云南“彩云南现”的故里,也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它是东联昆明,西通大理,北达成都,南走夷方之门户。一千多年前的“茶马古道”和二战时期举世闻名的飞机场、滇缅公路、中印输油管及现在的320国道,都由此经过,是通往滇西各地的咽喉要道。

       穿村而过的云南驿古驿道,宽三米多,长一公里多,全用取自百里之外坚硬的青石板铺砌而成,可以保证两匹马相向而行,是曾经闻名遐迩的滇西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千多年来,古驿道的青石板上,除了大大小小和深深浅浅的斑斑蹄迹外,还完好无损。  

       云南驿曾有两个飞机场,一个是1929年国民政府开始修建的距云南驿村东边一公里多的飞机场,一个是在1938年,因抗战需要,国民政府又在距云南驿村三公里多的北屯修建的机场,两个机场相距两公里多。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支持越南的抗美斗争,云南驿机场为越南培训出多批飞行员,我到云南驿机场派出所工作时,所有的机场跑道、机窝(飞机掩体)、飞机修理厂、地下油库等设施都还完好,还可见到当年修建机场时使用过的大石碾子,在北屯机场停机场上,还停放着数十架国产战斗机。    

       翻阅云南驿的千年历史,可以看到,云南驿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传说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梦见彩云南现,因“彩云现于白崖,遣使迹之至此”,并在此设置云南县,成为最早的县治驻地。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又在此设置了云南郡,管辖整个滇西地区。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罗凤在此修筑了云南城,是南诏国及大理诸国的云南赕治所驻地,并设置了军事机构云南节度使,辖区已经包括了现在整个的云南省。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因开办了白盐井(现大姚石羊),而修建了一条通往滇西的主要运输通道,是盐运往滇西的主要通道,元政府在此设置了云南州。明洪武15年(1382年)又改设置为云南县。明洪武17年,云南县治由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南(今祥云县城),从此结束了云南驿从西汉到明初作为县、郡、州、赕的行政管理或军事管理机构。它作为行政管理机构的县、郡、赕、州或军事机构节度所在地,共经历了1400多年的光辉历史。此后,云南驿才成为名副其实的一个驿站。1918年,因祥云县名与云南省名相同,而改称祥云县,云南省的“云南”之名,就起源于此。

       清代,云南驿成为了茶马古道上最重要、最繁华的丝绸之路物资集散地,也被称为“古云南”和“小云南”,时有二十多家马店,每天从此经过的马帮有二三十起,主要运输茶、皮革、药材、布匹、食盐等货物。在明、清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云南驿在滇西驿道中继续发挥着传递朝庭、官府文报、接待来往官员和运输官方物资的重要作用。云南驿的名称既承载了其作为最早“云南”地名的历史渊源,也体现了其作为古代、近代“驿站”的重要功能。      

       1930年,国民党空军航空第38站进驻云南驿。1933年,滇缅公路昆明到云南驿段通车。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几年,国民政府先后五次对云南驿机场进行了修扩建。于1938年,国民政府在云南驿组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云南驿分校,并在此培养了300多位飞行员,这些飞行员为抵御外辱、保家卫国,与日本侵略者血战长空,大部壮烈徇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1941年,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成立并进驻云南驿机场,辖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飞虎队)的第25战斗机队和第23运输机队,有各种飞机200多架。至此,在二战时期,云南驿成为了飞虎队对日空战的重要军事基地。

       1938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军先后数十次出动大批飞机偷袭,轰炸云南驿机场及附近村庄,造成数万名修机场民工和附近的村民伤亡。美国飞行员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如1942年12月26日,日军轰炸机和战斗机对云南驿机场突然袭击轰炸,美国飞行员莫尼中尉驾机升空和日机在祥云县城上空战斗,莫尼中尉的飞机受伤起火,他为了保护县城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弃跳伞机会,驾机向北飞去,最后英勇牺牲。此外,还有多名飞虎队飞行员在抗战中受伤和牺牲。1943年到1945年间,飞虎队从云南驿机场起飞,参加对空作战三十多次,摧毁日机217架,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战区和东南亚战区的战略反攻。   

       我在机场派出所工作期间,先后有多名附近的村民,从机场附近的水沟、水溏、田地里,挖到二十多个航弹送交到派出所。多年来,机场附近多地也曾先后发现过多枚日本侵略者投下的未爆炸炸弹,有的炸弹被发现后,因处理不当,还炸伤了人。  

      1937年8月起,国民政府为对付日本的南进计划,从安全、实际出发,打通国际交通线,克服重重困难,开始组织修建了从昆明到缅甸腊戌的全长1142公里的滇缅公路,就经过云南驿。1942年5月,腾冲、龙凌两地失守后,中国抗战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境内的军用车辆、飞机等战略用油被中断,从国外进入的部分战略物资运不进来,盟军便开辟了“鸵峰航线”,但空中运油,已无法形成足够的油料储备,难以适应作战的需要。1943年起,修建的从印度的加尔各答到昆明的中印输油管道,也经过云南驿,云南驿仍然是抗战军备物资的重要中转站,同时也是中国远征军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

       由于云南驿机场在抗战时期的重要作用,机场设有空军学校、美国空军基地司令部、美军招待所、无线电总台、航空检查所、油弹库、物资供应处、油管工程处等十多个部门,以保障机场的正常运行。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飞虎将军陈纳德、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亲临云南驿。中国远征军司令官陈诚、卫立煌等中国著名抗日将领曾在此指挥远征军作战,大量的美国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军政人员也云集于此,使云南驿一时成为当时国际性的抗战基地之一。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盟军的统一指挥下,为发起缅北战役,一万七千多名中国远征军队伍在云南驿集结,由参加驼峰航线空运任务的飞机将他们从云南驿直接空运到印度的苏克瑞丁参加缅北作战。此时,加之各种军用物资的运输,机场每天有数十架运输机、战斗机起降,有时每隔几分钟就有飞机起降,是整个空运最繁忙的时期。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援华“飞虎队”撤离云南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驿机场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

       1936年,曾经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军团,从楚雄过来后于4月18日,到达云南驿,19日进入祥云县城,之后,继续长征,北上抗日。1950年1月,祥云县人民政府成立,云南驿属南区,曾作为南区政府驻地。以后,云南驿村先后降为区、公社、乡、镇下辖的行政村、小乡、大队和村委会等。2000年,原祥云县前所镇改为云南驿镇,云南驿村现为云南驿村委会驻地,虽几经更迭,历史上的建制设置痕迹依然留存。

       云南驿,曾经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一个最大的驿站,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一度成为滇西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古滇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印缅战区的重要军事基地、驼峰航线的航空转运站。它因丝绸之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国内输油管、飞机场面蜚声海内外,也因在此集中了多种形式的运输方式,成了人类交通发展史的活化石。

       在抗日战争中,云南驿机场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我国大西南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曾为收复滇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保证了抗战军援的源源运入,从物质上支持了全国正面战场的抗战,而且还是中国军民同美国援华部队同心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史实见证者,它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和中缅印战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被誉为“抗战输血管”和“二次世界大战远东交通大动脉”,而光荣地载入抗日战争的史册,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如今,这里虽然早已没有了马帮的身影,但茶马古道遗址仍然大多都还保存完好,走上历经千年仍残留着深浅不一的马蹄印的青色古石板路,古驿道两旁现存的鳞次栉比的店铺、驻马店、古井、名人故居、大院等古建筑,残留的马蹄印,仍然承载着历史的足迹,述说着“丝绸之路”历程的坎坷,它们见证了当时古驿栈的繁华和驿道的喧嚣,昭示着历史的久远与辉煌,今天,仍然还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当年的繁华。

       饱经风霜的云南驿,每个角落都流淌着历史的情感,蹄迹斑斑的古道,记载着几个朝代“蜀身毒道”的沧桑。抗日战争的风起云涌,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痴心妄想。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也让我们“铭记历史,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多少远古话题和村落、建筑,都早已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千年古镇云南驿,因历史底蕴丰厚,是南方丝绸之路咽喉要塞和茶马古道重镇、二战时重要的物资中转站、空军作战基地,仍像出水芙蓉,载着历史,驮着沧桑,将一段永远也说不尽、道不完的长达两千多年的壮观的历史展示给后人。

       云南驿村现存完善的古镇、古道、马店等,就像是饱经沧桑的守望者,曾经见证过一个时代的繁荣与辉煌。在民间流传着的一首首借景咏物而抒情的《赶马调》,如今又在这座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千年驿站唱响,深深吸引着许多人前来品味这悠悠思古之情。

       近年来,云南驿村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驿被祥云县人民政府列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原生态文化体验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云南驿,有着它的风云和传奇,有着它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虽然昔日繁忙的古道马帮成群的景象已看不到了,那些曾经的热闹和喧嚣,已成过往,有的甚至随着岁月的更迭早已烟消云散,但古道上一块块被磨得光滑的石块及一个个深深的马蹄印依然存,在驿道两旁,一间间商铺仍然讲述着当年历史的岁月沧桑。纵使千年之后,古道的石板上,依稀还能听到悠扬的铜铃叮当。马店的院里,仿佛还能嗅到些淡淡的马帮味道。

       今天,我们站在云南驿村古道上,打开的是一本厚重的,怎么也翻不完、阅不尽的历史文化大书。古镇经久不衰的历史会在我们的心中难以忘却。曾经悠悠的马帮,遥远的铃声,穿越千年的时空,折射出红土高原兴衰更替的交通史,它见证了云南驿的昔日繁华,那条穿村而过的充满岁月斑斑痕迹的青石板路,仿佛“哒哒”的马蹄声就在耳边回荡。

      云南驿永远是散落在“彩云南现”红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发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 作者以亲身经历的工作地点——云南驿,讲述有关云南驿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历史的大事件,如著名的茶马古道、缅滇公路均在此穿行而过,抗战时期的云南驿飞机场,以及"云南"名称的变迁,同时还引出许多名人,如唐纳德和飞虎队,蒋介石和宋美龄,贺龙、任弼时等。一个云南驿,牵出的是大历史。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