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一百四十六
早年读《古文观止》,里面有晁错写的《论贵粟疏》,晁错给汉文帝的奏疏集中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文章的开头是这样说的:“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加以亡天灾数年之水旱,而畜积未及者,何也?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现在看晁错的民本思想是有进步意义的。
在《资治通鉴》卷十五有大段的文字,继续阐释晁错的民本思想。原文如下:
错复言:“陛下幸募民徙以实塞下,使屯戍之事益省,输将之费益寡,甚大惠也。下吏诚能称厚惠,奉明法,存恤所徙之老弱,善遇其壮士,和辑其心而勿侵刻,使先至者安乐而不思故乡,则贫民相慕而劝往矣。臣闻古之徙民者,相其阴阳之和,尝其水泉之味,然后营邑、立城、制里、割宅,先为筑室家,置器物焉。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此民所以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也。为置医、巫以救疾病,以修祭祀,男女有昏,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种树畜长,室屋完安。此所以使民乐其处而有长居之心也。
臣又闻古之制边县以备敌也,使五家为伍,伍有长;十长一里,里有假士;四里一连,连有假五百;十连一邑,邑有假候。皆择其邑之贤材有护、习地形、知民心者。居则习民于射法,出则教民于应敌。故卒伍成于内,则军政定于外。服习以成,勿令迁徙,幼则同游,长则共事。夜战声相知,则足以相救;昼战目相见,则足以相识;欢爱之心,足以相死。如此而劝以厚赏,威以重罚,则前死不还踵矣。所徙之民非壮有材者,但费衣粮,不可用也;虽有材力,不得良吏,犹亡功也。
陛下绝匈奴不与和亲,臣窃意其冬来南也;壹大治,则终身创矣。欲立威者,始于折胶;来而不能困,使得气去,后未易服也。”
错为人峭直刻深,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这段文字大意是,晁错又进言说:“陛下您幸好招募民众迁徙到边境来充实边塞,使得屯垦戍边的事情更加节省,运输和供应物资的费用也更加减少,这是极大的好事啊。下面的官吏如果真的能够称扬陛下深厚的恩惠,奉行严明的法令,照顾抚恤迁徙来的老弱之人,善待那些壮士,使他们内心和睦而不被侵害克扣,让先迁来的人生活安乐而不想念故乡,那么贫困的百姓就会互相羡慕并受到鼓励而前往边塞了。我听说古代迁徙百姓时,要观察当地阴阳是否调和,品尝当地水泉的味道,然后营建城邑、设立城池、划分里巷、分配住宅,先为他们建造房屋,置办器物。百姓来了有居住的地方,劳作时有可用的东西。这就是百姓轻易离开故乡而愿意迁往新邑的原因。为他们设置医生、巫师,来救治疾病,举行祭祀活动,男女婚嫁,生老病死都互相照顾,死后能葬在家族墓地,种植树木、饲养家畜,房屋完好安全。这就是使百姓乐于居住在那里并产生长期定居想法的办法。
我又听说古代制定在边境设县来防备敌人的制度,让五家编为一伍,伍有伍长;十个伍组成一里,里有假士;四个里组成一连,连有假五百;十个连组成一邑,邑有假候。这些人都要选择邑中贤能、有防护才能、熟悉地形、了解民心的人来担任。平时在内部让百姓练习射箭的方法,战时就教导百姓如何应对敌人。所以,军队的编制在内部形成,军事的政令在外部得以确定。百姓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形成习惯,不要让他们随意迁徙,从小一起游玩,长大后一起共事。夜间作战能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就足以互相救援;白天作战能看到容貌就足以互相识别;彼此之间的友爱之情,足以使人在危难时为对方献身。像这样再用丰厚的奖赏来鼓励他们,用严厉的惩罚来威慑他们,那么他们就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而不退缩。迁徙来的百姓如果不是强壮且有才能的,就只是白白耗费衣服粮食,没有什么用处;即使有才能和力气,但没有好的官吏管理,还是不会有成效。
陛下断绝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我私下猜测他们今年冬天会向南进犯;如果能狠狠地惩治他们一次,就能让他们终身受到重创。想要树立威望,最好在匈奴秋高马肥、弓胶强劲(适合作战)的时候开始;如果匈奴来了却不能使他们陷入困境,让他们得意洋洋地离去,以后就不容易使他们屈服了。”
晁错为人严厉、刚直且苛刻,凭借他的能言善辩得到太子的宠幸,太子家里的人都称他为“智囊”。
我们阅读这段文字,对于晁错的民本思想可以有进一步的理解。晁错重视重视民生与安抚,古代迁徙百姓充实边塞时,从居住、生活设施到医疗、社交等方面都给予充分考虑,让百姓能安心扎根。这启示我们,在任何工作或项目中,要关注人的基本需求,以人为本,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愿意参与并长期投入。
晁错的重视民本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军事组织制度,平时注重训练百姓的作战技能,战时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这告诉我们,无论是团队建设还是学习、工作,都需要合理的组织架构和持续的培训学习,提高成员的能力和协作水平,以应对各种挑战。他提出选拔贤能之人担任各级管理者,才能更好地管理百姓和军队。同时,仅有有才能的百姓还不够,需要好的官吏管理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提醒我们,在管理中要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好的管理者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成员的潜力,实现目标。他还注意把握时机树立权威,在合适的时机(如匈奴秋高马肥时)打击敌人,树立威望。这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或竞争时,要善于把握时机,果断行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树立自己的优势和权威。晁错虽有才能,但性格峭直刻深,这启示我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人,既要看到其优点和能力,也要了解其性格上的不足,在合作或任用人才时,注意扬长避短。
二〇二五年三月二十四日
【编者按】文章围绕晁错的民本思想,从历史文献切入,详细解读其充实边塞、军事组织等主张,深入的挖掘对当下工作、管理的启示。从《古文观止》里晁错的《论贵粟疏》,到《资治通鉴》中对其民本思想的延展阐述,作者带读者穿越千年,剖析晁错的政治智慧。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晁错的理念对当下的管理、民生、人才任用等诸多方面,仍有着深刻的启示。读者跟随作者的解读,汲取古人智慧,探寻古今相通的处世哲学与发展之道。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