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思念故乡

作者: 张咏钟 点击:381 发表:2025-03-15 11:02:11 闪星:1

摘要:“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青青,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孤身一人客居异乡的时候,我经常哼唱这首由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写的《念故乡》,心中满满的是浓浓的乡愁。今日就要打点行李,准备去哈市小住三、二天,然后回沛县故乡了。我当年也是豪情万丈,今日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就让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给我抹去创伤吧!


“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青青,风凉凉,乡愁阵阵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孤身一人客居异乡的时候,我经常哼唱这首由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写的《念故乡》,心中满满的是浓浓的乡愁。

记得当年念初、高中的时候,我的文学创作水平还不错,曾经在100多万人口的沛县,夺得语文成绩第一名,其文学成就在全省内外也小有名气,有些作品还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但因为偏科而高考落榜。父亲为了安慰我,想让我参加工作,提前一年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打算是让我子承父业接班当老师。我自幼性格倔强峥嵘,不喜欢当教师这一行,立定志向将来——学而优则仕,念大学,当大官,认准了这一志向就棒打不回,所以毅然拒绝父亲的安排,负笈北上。二十岁,我从一个在校复读生考取了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也圆了大学的梦。七年后,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中层领导干部——县文联主席。辗转五个单位,虽然做到了副局长、局长级干部的位子,但后来就像爬行的蜗牛一样,进步的特别缓慢,退休前虽为四级高级警长,干到了副县长级别,但已是廉颇老也。

我涉足官场工作了四十余年,一直企求做一个能将“功业、文采、风情”集于一身的好官,但是,我的天资愚钝,秉性耿直、善良单纯,常常是听到辘轳响,却不知道井在哪里?正如一位领导批评的那样:人性代替了党性,哥们义气代替了组织原则,把一名领导干部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这一概念的混淆,让我在仕途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吃尽了苦头。

《增广贤文》书中云:慈不带兵、义不养财、善不为官、情不立事、仁不从政、诚不经商、柔不监国、懒不治学,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我的天性是集“仁慈、情义、诚善、刚柔”于一身,现在想来,像我这样的性格,用于举家自保和教化众生还勉强可以,但是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却是力有不逮,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能混到退休后平安着陆,已经是上帝的格外青睐了,如果不是仙祖有德,贵人有助,自身有福,我的下场可能比岳飞、袁崇焕等悲剧性人物的下场还要悲惨。因为杀伐果决,是一个从政为将和理财人的必备素养和最大魅力。杀死一只知更鸟,打死一只啄木鸟,是一种罪恶,但,打死一条疯狗,整死一条毒蛇,是一种积德。杀伐中有善恶,善良中有是非,这就叫鲜明的是非观!任何时候,善良与美好都不包括软弱与寡断,善良与美好都不能少了对善恶对错有着精准的判断力和杀伐果决!而现实生活中,我往往多了左顾右盼,少了杀伐果决。

我有姊兄七人,如今父母亲、二位兄长都在故乡先我而去了,想起他们,我就心里难过,常常涌起一种悲壮苍凉和孤苦无助的感觉。早在去年,胞妹在故乡给我购置了一套四合大院,期盼我退休回家安度晚年。考虑到冬天关里房子尚没有安取暖设备,迟迟没有成行。如今天气转暖,我要抢在清明节前回到故乡,祭祖、守孝,必要时为父母亲移坟,让父母亲在泉下安息,以慰我心。

我的故乡远在江苏省沛县,沛县既为汉高祖刘邦的发迹之地,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先祖故里,素有“汉汤沐邑,明先世家”“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称。汉代至清末,以文学、史学、艺术、武功著称于世的沛籍人士多不胜举。如晋代“竹林七贤”之一刘伶、三国曹魏时期的王弼、明末爱国诗人阎尔梅、还有我的始祖先元朝金牌将军张泉公等。在历次国内革命战争和卫国战争中,沛县有1500位革命烈士为国捐躯,这1500位中就包括我的大舅父——机枪连连长。

记得文天祥在《过沛怀古》诗中说:“秦世失其鹿,丰沛发龙颜;王侯与将相,不出徐济间”。可以想见,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这钟灵毓秀的广袤土地上曾经创造出一个很辉煌的历史,辉煌到无以加复。“大汉源自小沛”“十里三诸侯”,汉朝的建立者绝大多数都是这里走出去的,所以沛县也称作汉源。虽然汉朝覆灭了近两千年,但是今天仍以汉人,汉字等为称,可见其影响力。当换一个角度看沛县以及周边县市,却发现她在中国文化史上的意义非凡,因为很多今天仍被我们津津乐道甚至奉为宗祖的人物,都与这里有一定关系,甚至曾经来过这里,并从这里走出去,留下千古传奇。

许由(阳城槐里人),应该是从沛走出去的第一个可以查到的历史人物。贤士许由,隐居于沛,尧让天下而许由不受,为避免再被打扰,许由离开沛泽。其代表的是一种境界:既然天下太平,自己受天下而无所用,不如乡野自由自在。

微子,名启,商朝人,他是商纣王的同母庶兄,殷商时期,纣王荒淫无道,滥杀无辜,不得民心,大臣比干劝谏反被杀,微子也多次谏言,纣王不听,后来微子一气便离开了。后被周武王灭了纣王,建立了周朝,微子为了后代免于灭绝,亲自带着宗祀器皿负朝请罪,并向周王叙述了一切缘由,周王见微子仁厚,并被感动,便赦其罪,恢复原有爵位,就封他为宋国国君,因此被称为宋姓先祖。微山湖,在人们的常识中是归山东省的微山县管辖,其实不然,它是由江苏省沛县和山东微山县共同管辖的。1855年,黄河改道北流后,淮河流域徐州一带逐渐摆脱黄河的影响,但是鲁西南一带仍受水害,大批的灾民拥至微山湖西岸,垦荒种田。因为界线不清,此后微山湖沿岸的苏鲁两地人们为争地常起纠纷,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1953年为了更好的管理微山湖,才设立微山县,将微山湖纳入沛、微二县共同管辖的范围。微山湖中有四个比较大的岛屿,分别为微山岛、南阳岛、独山岛、黄山岛,其中微山岛最大。微山岛是很有名气的,商周时期的微子就隐居此地,后被周成王封于宋,死后葬在这个山上,此山因此得名微山,微山湖也因此得名。

目夷,字子鱼,也叫司马子鱼,春秋时期人仕,为人仁厚,其父宋桓公重病时欲将王位传于他,由于是庶子,他将王位礼让给其弟宋襄公,宋襄公封他为左师来辅佐自己。目夷也是微子的十七世孙,他因为景仰微子,所以死后也葬在了微山岛。

微山岛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是为了缅怀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微山湖游击大队、运河支队、黄河支队等抗日武装的英雄事迹。其中雕像,展示的是以大队长刘洪为首,副队长王强芳林嫂等人的英雄事迹。东西两馆,也是介绍抗日时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故事,及护送陈毅、刘少奇,罗荣桓等高级将领过湖的事迹。

老子(鹿邑人),老子作为在中国文化历史上重要人物,自古就受到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而老子隐居于沛,在《庄子》中有记载。从老子隐居于沛,可以推测《道德经》真正成书的地方很可能在沛县。老子不仅在沛县写成《道德经》而且在这里授徒讲学,将其思想和书授予弟子。西游于秦的时候才将《道德经》“著”给尹喜。但根据版本差异,历史传承,道家人物籍贯以及历史事件等信息综合分析,《道德经》成书于沛的可能性更大。首先是“著、作”两个字的意思不同。“作”具有原创性,而“著”则具有传播性,复制性。我们说老子是《道德经》的作者,而不是著者,从无到有创造一个曲子叫做作曲,创造歌词叫作词。而著本身具有很强的复数特性。很多人知道的叫著名,很多人读过的叫著作。老子出关著书,说明这本书之前已经有人读过,而且不止一人。其次,无论在出关之时是著书,还是作书。可以肯定的是尹喜得到了《道德经》。那么奇怪的是除了尹喜本人,两千年以来当地以及周边地区没有出现一个较为有影响力的道家人物。相反,历史上以道立国的刘邦集团出现在沛县地区,以道立教的张道陵是丰县人,以学术立名的王弼是鱼台金乡一带人。其他如文子,庄子,杨子都离沛县不远。

孔子是儒家祖师,也是“南之沛见老聃”。所以沛县这里不仅有《道德经》的传播,而且有老子本人的亲自授课,既有言传也有身教。所以沛县周边才会在未来几百年时间里,相继出现诸多有影响力的道家人物。庄子中有记载阳子居沛,而老子也前往于沛,孔子“南之沛见老聃”。也有记载“老子西游于秦”。确定了沛和秦的内在联系。老子出关之后到秦国,蜀国,教化百姓,使得偏僻小国最后发展成为超级大国,最终平定六国,统一天下。而最终由其隐居地沛县而出现的刘邦集团取而代之。老子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世人从未在意。但其中或许有更多值得挖掘的历史事件。“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谋一时而定千秋,老子所呈现的思想境界,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的最高智慧。这也是老子被后人敬仰和学习的重要原因。

张良(新郑市人)是汉初三杰之一,历史的机缘巧合让他跟刘邦在留地(今微山湖位置)相遇相识。张良对于历史的贡献,除了辅佐刘邦建立汉朝,防止汉朝出现秦朝因继承人而覆灭的灾难外,最重要的是为中国成为统一国家而奠定基础,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其思想都是超越时空的。张良在大汉建立之后,也被分封到留地为留侯(今微山湖岛),死后也葬于此地,张良对中华民族而言,堪称伟大。也跟老子一样,代表着智慧的闪耀。

张道陵(丰县人)系张良的后裔子孙,是道教的创始人,在东汉乱世时期,如何传承华夏文明是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千年以来神州政权在战火中更迭多次,中华文明仍然延续下来,张道陵功不可没,其功绩不下于其祖张良。以宗教形式,辅以政府传承民族文明,在人类历史上不是最早的,在中国历史上,则是一种创新与发展。

刘邦(丰生沛养),其团队基本都是沛县人,如萧何,萧何、曹参、王陵、周勃、灌婴等人,面对天下战乱,群雄混战,当仁不让,而得天下;萧规曹随,文景之治,而平天下。世人以强汉盛唐来表示两个朝代。而强在《道德经》中的定义则是自胜者。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能够以天下为己任,代表是的一种政治理想。刘邦一生写过二首诗歌,其中《大风歌》尤为人耳熟能详,争相传颂,“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首诗歌虽然踌躇满志,豪情满怀,却也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

“故乡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我愿意,回故乡,重返旧家园,众亲友,聚一堂,同享共欢乐”。此刻我的脑海又回荡着《念故乡》的歌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今日就要打点行李,准备去哈市小住三、二天,然后回沛县故乡了。我当年也是豪情万丈,今日归来,却是空空的行囊,就让故乡的风,故乡的云,给我抹去创伤吧!

                                                  (2025年3月15日凌晨2点于东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字娓娓道来,将自身的个人经历,与故乡的往事悠悠,融合成了一体。汉高祖的“大风歌”,歌罢四座泪下,读作者之文,故乡的那一份赤子情怀,也能让人百感丛生。本篇文字,以歌起,以歌止,而故乡,就回荡在这歌声里。当然,不是别的,是作者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一曲《故乡的云》吧。编辑:穿越中的书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