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三八妇女节”文化的创始人

作者: 岸易通 点击:886 发表:2025-03-15 08:52:44 闪星:2

摘要: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我们怀念这位伟大的妇女运动的革命先驱——克拉拉•蔡特金。她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全人类妇女运动,被人们尊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纵观历史发现,妇女地位低下有着几千年漫长历史。现代妇女地位、权益的空前进步,离不开这位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妇女运动的革命先驱——克拉拉•蔡特金。


一、十字路口的彷徨与抉择

克拉拉•蔡特金1857年7月5日,出生在德国中部萨克森王国的菲德劳村。父亲是乡村名师,母亲是妇女解放运动的积极活跃分子。她们家在当时是个中产阶级家庭。

这个女孩天资聪颖,又学习刻苦,再加上良好的家庭启蒙教育和学校基础教育,很快脱颖而出。17岁就已经显露出领导才能、演说才能和宣传才能。17岁是个思想活跃的时期,也是犹豫彷徨的时期,她看到了德国社会妇女地位的可悲现实,听到了太多妇女的悲惨故事,她经常失眠,这些现实和故事,日日夜夜在折磨着她、刺激她。

这就触动了她更多更深的思考,作为女性,未来的自己是走德国妇女的老路,还是顶着压力,冒着叛逆,拨乱反正,去站在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舞台呢?

十字路口的彷徨,彷徨的十字路口!抉择的时候到了。历史给了她一个领路人的机会,这就是历史的巧合。

1874年她考进了一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就是她母亲的好友,德国资产阶级妇女运动的创始人——奥古斯特•施密特。在施密特校长影响下,她很快懂得了为什么妇女必须接受教育,妇女必须与男人一样享受平等的人权。

她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表现尤其突出,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为了争论一个问题,甚至和施密特校长红脸出汗,特别有一股子较真的劲头儿!校长戏谑地叫她“世界改造者”。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她的抉择是正确的,她的思考是深刻的,她的行动是果断的,她的行为是有效的。


二、走上争取妇女平等的不归路

202503141741943016199796199796.jpg

工人集会的街头,一位满头浓密金发,淡淡的蓝色大眼睛,美丽动人的年轻女子,正在聆听一位来自俄国的流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欧西伯•蔡特金的精彩演讲。

她就是已经于1878年师范毕业,当上教师的亭亭玉立姑娘克拉拉•蔡特金。她听得十分专注,情绪也十分激动。

这次偶遇和交谈,给欧西伯•蔡特金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克拉拉•蔡特金洞察力敏锐、思想基础良好、意志异常坚定、潜在力很大。是未来发展的一棵“好苗子”。

在欧西伯•蔡特金介绍下,克拉拉•蔡特金第一次接触了《共产党宣言》,以及一些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她开始出席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集会,聆听工人领袖奥•贝贝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的生动演讲。她同时还接触了俄国的彼得堡、伏尔加河等社会形势,以及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革命青年的斗争故事。


三、运动进入低谷后的艰难斗争

随着争取妇女平等自由权益深入,触动了一些上层的利益和国家安全,形势陡转,克拉拉•蔡特金面临新的抉择。

首当其冲的就是,是否听从父母意志。毕业后的她没日没夜的搞什么妇女运动、妇女自由、妇女平等以及什么社会主义等等。在父母眼里就是不务正业、就是叛逆、就是大逆不道。她的言行常常让父母焦虑不安、忧心如焚。多次试图说服女儿,要她坚决放弃同多社会民主党的交往,坚决中断她与欧西伯•蔡特金的友谊。

她的做法令父母无奈而吃惊。父母把她锁在屋子不准外出,她以绝食对抗;父母求请施密特校长与她长谈,要求她离开那些“最可怕的人”,并威胁与她断绝师生关系。她既爱父母又尊重校长,连续好多个日夜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头脑里进行中激烈的思想斗争。

也许父母和校长都有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事情正如她们所说,形势越来越严峻,德国社会就要变天了。

就在紧急劝解的关键时刻,德国政府突然宣布社会主义为非法。随后查禁了45种机关报刊,封闭了社会民主党的印刷所,拒不实行戒严。党的许多活动家被驱逐出首都。工人、工会的文教机关与合作社被解散,财产被没收,拒绝结社集会,工人领袖或被监禁,或被驱逐出境。

1880年9月,争取妇女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最低潮,面临被驱逐、遭逮捕、被杀头的危险时刻,面对父母的规劝,面对校长的警告,经过克拉拉的慎重思考,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因为她懂得:要继续坚持革命的方向,要继续争取妇女平等的权益,要继续搞工人运动,必须要有既有远见卓识、大无畏胆识,又不怕牺牲的优秀领导人士站出来,前赴后继,一如既往地领导这场妇女平等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202503141741943129115660115660.jpg

四、家庭进入低谷后的艰难生活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她与欧西伯•蔡特金建立起了革命友谊。好景不长,欧西伯•蔡特金先是转如地下活动,随后被警察逮捕并驱逐出境。克拉拉离开了恋人,离开了政治导师,离开了生活伴侣,心中万分苦闷。但是她坚强地继续着欧西伯•蔡特金的事业,以教书为掩护,整日忙着募捐,帮助受害群众和革命家属,鼓励鞭策她们继续斗争。由于她的宣传活动被告发,无法继续在德国展开工作,于是她选择了流亡法国、去找欧西伯•蔡特金,继续她们的终身事业。

1882年11月25岁的克拉拉在法国巴黎与欧西伯重逢,继续她们的革命斗争。第二年他们结了婚,并在巴黎居住。他们用挤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房子里,常常连面包都吃不上,只能以硬马肉充饥。生了两个孩子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克拉拉常常衣衫褴褛,以披肩遮体。后来由于付不起房租而被赶到街头。一位俄国流亡妇女将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居住,尽管拥挤,好歹算是有了安身之地。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克拉拉丈夫换上了重型脊椎疾病,瘫痪在床上,更无法工作。家境进入最低谷,常常揭不开锅。这样的严峻形势也没有动摇她争取妇女平等运动的决心。她毅然挑起了家庭重担,白天教书,替人家洗衣服、打零工,晚上在灯下译文、写作或从事组织活动。她要砸烂不合理不平等的旧制度,朝着妇女解放的道路上挺进。


五、恩格斯称赞她“克拉拉,好样的”

克拉拉等人积极参加巴黎的工人运动。在她的住处,成了马克思主义流亡者的聚会之地。在她的周围汇集着诸多朋友。

这些朋友利用他们流亡身份,在德国境外编制散发资料、走向人群激情演讲、继续进行有效的宣传舆论活动,同德国现存制度作坚决斗争。

在巴黎克拉拉组织参加工人运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包括合法的和非法形式从事群众性革命活动。不断积累新的斗争经验,丰富自己的斗争阅历,壮大自己的组织力量。

定于1889年7月14日,在法国巴黎举办第二国际成立大会,可是,正在筹备会的过程前夕,她的亲密战友、导师、爱人于1889年1月不幸去世。她强忍悲痛和打击,积极参加会议筹备工作。为了使广大劳动妇女真正了解这次大会的意义,在专门在《人民论坛报》发表了许多关于工人运动和妇女问题的文章,阐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主要观点。恩格斯看了她的文章后给予了很高评价,称赞:“克拉拉,好样的”。


202503141741943196399420399420.jpg

六、走上国际妇女运动的领导岗位

188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在仅有的几个妇女代表中,克拉拉当选为第二国际书记。加入了国际的领导工作,开辟了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新篇章。大会通过了对对妇女进行特别保护,以及男女同工同酬的决议。

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为了收买人心,废除了反社会主义者非常法。克拉拉结束流亡生活,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回到德国。在不受上层欢迎的情况下,经过一番周折才找到了一份书店工作。她利用担任妇女运动机关刊物《平等报》机会开展妇女运动工作。在以后的20多年中,《平等报》成了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组织者、鼓舞着和国际妇女运动的联络站,也成了德国和欧洲各国劳动妇女的口舌。杂志发行量从2000册猛增到11万2千多册。这时的克拉拉•蔡特金真正成为各国劳动妇女的杰出领袖。

德国统治者不满克拉拉领导的妇女运动,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和封锁,妇女运动又陷入低潮。克拉拉不屈不挠,利用“厨房会议”、“地下组织”等形式,同反对者进行周旋。反对者在妇女们的不懈努力和群众英勇反抗下,逐渐开始了让步。

1900年社会民主党妇女会议,第一次争取到合法地位,并及时召开。1908年当局又一次做了让步,允许妇女参加政治集会和参加政党。

克拉拉领导的社会主义妇女运动,在德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02503141741943422759984759984.jpg

在俄国社会主义运动影响下,经过不懈努力和坚决斗争,克拉拉实现了劳动妇女之间的国际联合,使妇女运动成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第一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上,克拉拉•蔡特金当选为国际妇女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1910年8月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在克拉拉领导下召开,根据克拉拉提议,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为纪念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女工大罢工,团结各国妇女进行共同的斗争,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世界妇女的斗争节日。

自此克拉拉•蔡特金这一光辉的名字已经与“三八妇女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三八妇女节”文化的创始人,传遍世界,家喻户晓。她被人们尊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受到世界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克拉拉·蔡特金,德国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核心人物。1921年9月,克拉拉·蔡特金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届国际共产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会上通过把每年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节的决议。克拉拉·蔡特金把实现人类和妇女的全部解放为其毕生心愿,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世界和平与发展总是离不开那些愿意付出一生精力的革命者,我们应该去怀念,去歌颂革命者的丰功伟绩,这才是后人应该做的。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