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三八红旗手”
在时光长河的潺潺流淌中,记忆宛如岸边熠熠生辉的贝壳,每一枚都珍藏着往昔的故事。在我心灵深处,那扇通往老房子的门缓缓推开,便能看见炕间东墙上挂着的数个奖状,它们宛如岁月的使者,静静诉说着母亲当年的辉煌。那是母亲生前担任村妇女主任时获得的“三八红旗手”奖状,有的被精心镶在镜框里,有的则直接裸露在外面。尽管四十多年的岁月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可奖状上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见,如同母亲的精神一般,永不褪色。即便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这些奖状依然牢牢地挂在那里,成为我们家珍贵的精神财富。
母亲在世时,每当她捧着“三八红旗手”奖状回家,整个家都仿佛被注入了一股温暖而振奋的力量。父亲,这个一向脾气暴躁的生产队长,也会瞬间没了平日里对母亲天天往外跑的埋怨和火气。他会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崭新的镜框,眼神里满是新奇与自豪。随后,他总会提出那个有趣的主意——让母亲把相片放进去,把奖镜当相框用。母亲呢,每当这时,总会嘴角含笑,温柔地依了父亲,轻声说:“你自己弄去。”父亲得了令,就像接到了一项神圣的使命,马上放下手里正在做的活计,笨手笨脚却又无比认真地打开奖镜后面的挡板。他会仔细挑选出有他和他喜欢的相片,小心翼翼地放进镜框里,再合上后面的挡板,然后将镜框反过来,反复端详,直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记得,只有在这个时候,父亲看母亲的眼神才是最满意、最佩服的,那目光里,满是对母亲成就的认可与骄傲。
在那个叫作“人民公社”的时代,政府管辖48个村庄。能在这么多村庄里脱颖而出,被评上“三八红旗手”并且上台领取一个镶着镜框的奖状,谈何容易!然而,母亲却年年都能做到,或是个人奖项,或是代表村妇女队,她从未缺席过领奖台。她就像一朵绽放在田野间的铿锵玫瑰,用自己的热情与努力,为乡村妇女树立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榜样丰碑。
犹记得有一回,母亲领回了一个集体奖,同样是一个镶在镜框里的奖状,与她个人奖项不同的是,奖状上写着“***大队妇代会”。母亲满心欢喜地把奖镜拿回来送到大队部,会计看着这满墙的奖状,打趣地说:“每年拿一个回来都没地方挂了,要不你就拿回家当相框用吧。”母亲听了,心里一动,她知道那些妇女委员们早就盼着能有这样的好事,既然如此,何不顺水推舟,让姐妹们高兴一回呢?于是,母亲把大伙召集到我家炕上开会,共同研究奖镜的去留问题。
大伙一听说有这等好事,你一言我一语,都表达着自己对奖镜的渴望。那场面,热闹极了。母亲看着大家热切的模样,心里犯起了难。就在这时,有人提议抓阄解决,谁抓到了就给谁,而且任何人不得争抢。这个提议一出口,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抓阄开始了。八个生产队妇女队长加上母亲在内一共九个人,大家都争先恐后地抓起阄来。只见她们的手在纸团间快速穿梭,眼神里满是期待。很快,她们八个人都先后抓了阄,结果都没有抓到奖镜,那么剩下的最后一个,自然就是奖镜了。母亲缓缓拿起那个阄,打开一看,果不其然。那一刻,大伙的眼神里满是羡慕嫉妒,可母亲却一脸认真地说:“这是集体荣誉,我不会用来当相框,我会把它挂在我家墙上,大家随时可以来看它。”就这样,那个集体奖镜没有被挪用,一直挂在老家母亲房子的炕间东墙上,成为集体荣誉的象征,也成了母亲坚守原则的见证。
如今,岁月的风霜染白了曾经的青丝,母亲那一代人都已相继离去,可她们身上的“三八红旗手”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三八”,它既是三月八号这个特殊日子的简称,更是妇女优秀先进分子的光荣标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母亲她们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勤劳,为乡村的发展、为妇女的权益不懈奋斗着。她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坚韧不拔,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为集体、为他人着想。
我常常在想,如果人间之外真有天堂,就肯定也有各种各样的奖项,其中必然有“三八红旗手”这一项。因为母亲和她的委员们,她们的精神值得在任何一个美好的世界里被铭记和赞扬。或许,此刻在天堂的某个地方,母亲和她的委员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奖镜给谁的问题吧。她们那爽朗的笑声、真挚的眼神,仿佛就在眼前,从未离去。
这些“三八红旗手”奖状,不仅仅是母亲个人的荣誉,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数乡村妇女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见证。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梦想与追求,激励着我们这些后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要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了理想、为了集体、为了社会,勇敢地前行。
在岁月的流转中,老房子或许会逐渐斑驳,可炕间东墙上的奖状却永远鲜艳。母亲和她那一代“三八红旗手”们的故事,也将永远在我心中流传,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作者简介:徐承彬,山东省威海市人,退伍军人,中共党员,全国物业管理师,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作品散见《威海晚报》《烟台日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黄海散文微刊平台》《中国乡村》《丹崖》《军绿》《中国作家网》《人民号》《都市头条》《文旅中国》《文化周刊》《山东写作》。部分作品收录于《2023胶东散文年选》《胶东散文十年作品精选(2013-2023)》《万千气象》《中华诗文创作通用教材》等书籍。个人首部散文随笔集《老徐文集》入选“山东省写作学会写作丛书”系列,荣获山东省写作学会2023年度优秀成果二等奖;作品《给梦中的自己写封信》荣获山东省写作学会2024年度优秀成果奖。
【编者按】朴实的文字往往是最动人的,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用刻意的煽情,越是平淡的描述越显得真实,真诚朴实的文字背后,彰显的是一种精神与力量。炕间东墙挂着的母亲所得的多张“三八红旗手”奖状,是对母亲人品的肯定,是对母亲工作成绩的见证,也是母亲坚持原则的工作精神的写照,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无数乡村妇女为美好生活奋斗的见证。它还是最好的家风传承,它成为了后辈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代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忘初心。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