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2024年10月1日过后,送走了女儿也帮父母收割了玉米。突然间百无聊赖,不知道再做些什么。思来想去便觉得应该整理一下自初中时的日记、剪报以及到今天的读书笔记。没想到这个冲动的决定竟让我起早贪黑地忙了两个多月,其间酸甜苦辣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想想我五十多年的人生,除了书还是书。遂以时间为主线,穿成今日之《书缘》,是以纪念,更是缅怀。也为我老年痴呆之时寻一些光影,若能流传也为后世照一点光亮。
如果小人书也算书的话,我“读”的人生第一本有字之书便是《方腊传》。那本书是哥哥为我读的,小人书的优点就是即使不懂文字,看图也能大致明白其意。但《方腊传》中最后一页有个名词叫就义,我不懂,问长我三岁的哥哥也不懂。还是哥哥查了字典之后,才知道那就是死的意思,只不过死得英勇慷慨才配得上这个词。从此,我的人生中书就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时到小学六年结束,读了无数的小人书。如果报刊也算书的话,四五年级之后便读了许多的《新少年》和《中国少年报》。整个学生生涯,语文都是我的最爱,但成绩却总是忽高忽低,而数学好像从来没有用力学过,但成绩不敢说独孤求败,也可以华山论剑。让我小小年纪就明白了,努力不一定就能取得好成绩,因为天赋真的很重要。只要为自己所爱奋斗过了,便是无愧的人生,快乐的人生。
到了初中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写日记。小学时候依稀记得老师也要求过,即使有也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没有当时的物件作为考证。初中时留下的几个日记本,也属于断壁残垣,大部分都做了日后剪报的背景。初中时我最喜欢的书便是学校里发的课外阅读,其中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和周克勤的《断代》至今印象深刻。初中时读过一些报纸,从我的剪报中还能得以考证,杂志主要是《辽宁青年》和《少男少女》。到了中专之后,《女友》成了我的最爱,尤其是魔鬼字典专栏记忆犹新。如果说我想写的作品总是希望创新的话,那便在于受到魔鬼字典的影响,因为魔鬼字典的解读总是与众不同。后来也读了《家庭》《知音》《读者文摘》(后改为《读者》)等。从我当时的读书笔记中还能依稀得见斑驳的影子。
1990年我考上了中专,这期间的读书笔记是最多的,主要是摘抄笔记。从中窥见我当时所读的书目,还夹杂着点滴的心得体会,今天想来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给我最惊喜的并不是刻在我生命里的老朋友们,而是许多让我一“思”不挂的书,如果没有这些读书笔记,我绝对不会认为他们在我生命中曾经走过,即使有这些读书笔记在,我的生命中也没寻到他们走过的痕迹。有些书我还可以通过读书笔记,追寻当年的一点蛛丝马迹。这也许就是读书笔记的作用吧!我能做读书笔记,最要感谢的便是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赵国文先生,虽然他只教了我一年,但是他却告诉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子”,学生应该学会做读书笔记。从那时到现在不算剪报以外,我拥有的读书笔记是中专时所做的大约三十来页笔记本的八十多本的读书笔记,以及后来加厚的五十多页的读书笔记四十多本,还有现在用手机在原子笔记里收藏的每篇在四千字以上的被我称为读书笔记的共计一百六十五篇。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主要也是依据这些读书笔记的提醒,以下所写部分都具体可考,遗憾的是当时没有记下时间,所以有些可能会出现时间上的偏差,敬望海涵。我把以前的所有读书笔记和现在所谓的读书笔记一一做了编号,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1990至1994年,中专阶段,是我读书最多的时期。 主要读的都是图书管里借来的外国名著,给我一生影响巨大的作品实在是太多了。 无论是美国海明威的许多作品和四大蓄奴制小说,还是法国的大仲马、小仲马、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莫泊桑的作品;无论是英国的狄更斯和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还是俄国或苏联时期的列夫·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人的作品。在中专四年读的主要作品是外国小说,1994年毕业到2002年主要读的是中国小说,也就是说这十二年间我读的作品主要是小说。最值得骄傲的是在自学函授辽宁大学中文系专科和本科的时候,在没有买到书和练习册,只借了同事的书读了八天之后做了读书笔记的情况下,竟然以六十分的成绩考过了外国文学。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作品选也都以七十分以上的成绩轻松考过。小说对我一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我写作小说始终不满意,到2002年之后便逐渐放弃了写小说的想法,虽然也偶尔读一些小说,主要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粗略统计读了应该有全部获奖作品的一半。在小说方面,除了中外名著以外,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琼瑶和三毛的言情小说,以及金庸的武侠小说了。当时琼瑶在大陆出版的五十一部小说,除了《烟锁重楼》我没有看过以外,基本上都陆续读过了。三毛在大陆出版的作品,我能搜集到的也都看过了,以及她自杀之后所出的关于她的一些作品也基本上都读过了。致使我一生都特别关注爱情、婚姻、家庭,以致我现在写的许多作品都以爱情、婚姻、家庭为素材。这便是我一生中温柔一面的源泉,而金庸的十五部长短篇小说,大部分都看了两遍,更是看了无数其作品改编的不同版本的影视剧,从而形成了我生命中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等阳刚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我还练了十年的武术,十年的气功。而关于武术和气功方面的书籍对我一生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这十二年间,除了小说对我的影响巨大以外,以下这些书籍对我一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一本便是《逆境中的选择》,这本书我读了多遍,也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这是一本青年的“砺志”书。现在许多不如意的人和事能够令我沮丧,但不会把我打倒和打垮,除了天生的性格原因之外,我觉得与这本书也有一定的关系。第二本书就是我哥哥在大学期间给我借来的《李清照诗词选》,让我的一生都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期间对我所背诵的诗词做了一下总结,将近有一千首。第三本书就是《毛泽东选集》,除了第五卷只读了一遍以外,其余的四卷也读了两遍以上。毛主席的第一卷第一章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第一句话便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让我一生不但敬佩毛主席,更懂得了生活中什么是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第四本书便是《幸福家庭的奥秘》,在婚前婚后以及现在我曾读了多遍,也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如果追寻我现在的婚姻家庭幸福的源头的话,我觉得与这本书有很大的关系。这当然与我在学习中感悟和生活,以及在生活中感悟和学习也脱不了关系。第五部分书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刘晓庆的《我的路》,一本是山口百惠的《苍茫的时刻》。她们两位在普通人眼里都是光鲜耀眼的女名人,但她们的书都给我展示了作为名人的普通人的平凡生活。即使我这一生都不会出名,也绝不会去羡慕出名。对我一生影响很大的有许多书,其中看电视也是我人生中的一项重大爱好,我今生也把看电视当做书来读的。江西卫视的两档栏目《金牌调解》和《经典传奇》以及中央卫视的《百家讲坛》和《诗词大会》对我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次便是海量的电视剧。除了看电视这个爱好以外,我最大的爱好便是唱歌了,我也是把唱歌当做书来读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2001年的一场煤气中毒,虽然侥幸捡得了性命,但让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那一年主要都是在生病中度过的,最让我痛苦的并不是生病,而是看什么都记不住。这让我当初的考完中文系本科,再考研究生,终生做学者,最后当个作家的梦想搁浅了。买房之后感到了经济上的压力,开始做起了生意。梁凤仪的所谓的财经小说,读了很多。虽然对做生意没有多大的帮助,但打发了许多无聊与寂寞。除了在我的读书笔记中留下了大量痕迹之外,头脑中竟然没有多少印象。如果说有印象的话,便是那些不屈的女性形象,我最敬佩的女性特点便是那“柔中刚”。
从2002年到2010年,这十来年间,我主要阅读了《道德经》《庄子》《论语》《大学》《中庸》《孙子兵法》《黄帝内经》《易经》《三字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孝经》《六组坛经》《金刚经》等。这些书不是我简单地读过,并做了笔记,而是其中的许多书我都是从头背到尾的,虽然现在除了能经常运用的部分还清晰记得以外,大半都忘却了,但那些刻在我生命中的痕迹是永远都不会刮掉的。如果问这段时间哪几部书对我的影响更大,我还真的说不好,但有两位作家对我的影响却是重大的。一位是台湾的著名作家、画家、学者、教授刘墉先生;一位便是我最爱戴的鲁迅先生。我对刘墉先生的作品像对琼瑶和三毛作品一样迷恋,凡是在市面上能找到的书,我都认真阅读了。从他的《萤窗小语》开始,到他的冲破人生的冰河三部曲,从他的《我不是教你诈》到他的《超越自己》、《创造自己》和《肯定自己》。他的关于教育儿子和教育女儿的书,对我以及我对女儿的教育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刘墉先生的作品通过篇幅短小的故事不仅仅给我们展现了人生,更为我们揭示了人性。刘先生不仅告诉我要向生活学习,更让我在生活中学到了人生的哲理。我现在非常喜欢充满哲理的文章,我现在写文章也总是想显示一些道理,这便是刘墉先生对我的影响。鲁迅先生的作品几十年来我一直没读懂,但几十年来我一直在读。先生给我铸就的铮铮傲骨,如今仍在。那为青年创作,为朋友创作,为敌人创作的风格依旧在。鲁迅先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2011年到2015年,这五年的时间,我基本上只读佛教方面的书籍。期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台湾的星云法师、净空法师、慧律法师、海城大悲寺的妙祥法师等,他们对释迦牟尼佛佛法的讲解,不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并且让我从对佛教的研究走上了学佛的研究以及自我修行上来。星云法师的人间佛教的理念,更让我把修行落实在当下。哈尔滨五大连池的一位老太太刘素云居士的一些视频也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些禅门公案,禅诗,禅理,更是给了我深刻启示。我个人的观点是你可以不信仰佛教,但不能不了解佛教,因为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人类幸福所必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2002年女儿出生前两年读了许多关于孩子胎教方面的书,2004年女儿出生一直到2022年她考上大学的十八年间,读了许多关于孩子教育方面的书。其中卢勤的许多书对我影响最大。其次便是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学校所发的关于家长必读的书籍。2016年到今年2025年这十年间主要是在网上读和听书,不再赘述。
如果读者朋友问我,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我觉得是生活。生活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奇特的一本书,除此之外,哪一部书能够概括原汁原味儿的生活呢?哪一部书能够比得上生活这本书精彩呢?生活这本书才值得每一个人精研细读,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读这本书的读书笔记而已。如此想来,世间的所有书不都是作家对生活阅读后的读书笔记吗?更有许多传世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读书人,集体阅读后的宝贵创作谈和智慧结晶。
窗外,清风正翻动书页。不知道哪一本书是你今生今世不了的情缘。
【编者按】阅读作者所写的“书缘”,让我想到另一个词“书虫”,送给作者两个字:“敬佩。”我自称读书人,与作者相比,真的惭愧不已。我与作者应该是同时代人,《毛泽东选集》《辽宁青年》《家庭》《知音》《读者》,对这些记忆犹新的应该有些年纪的人。作者博览群书,一直在寻找一些什么东西,曾经迷恋过三毛、刘墉、琼瑶的书,也研究过佛教方面的著作,还有那些育儿知识,阅读的都是有用的。可以看到,作者充满智慧,善于思考,在自己几十年的人生路上,一直在读书,这样的人生一定是厚实的,也一定是得到收获的。读书明理,读书路上永无止境,只有读书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充满希望。为作者深深的点赞,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