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国到九州,探索文化与自然交融之美

走过四国的冈山、九州的的高松
那天我们从大阪去高松市。按地形及行政区划,日本可分为四大板块: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
早餐后,我们在宫尾先生引导下,乘新干线去四国的冈山,从那里再转车去九州的高松市。新干线高速火车,时速可达250——300公里。在日本乘火车犹如我们在中国乘公共汽车般方便。
我们坐在柔软舒适的座椅上,一路浏览着窗外的风光。田间阡陌纵横,绿黛如梁,完全不象中国北京秋日那般萧条冷落。田间时常耸起一座座两层别墅式小楼,楼前停着一些农用机械和客货两用汽车,家家都安装着空调,原来这是日本的农舍。
从大阪到冈山大约近300公里,只一个小时就到了,可是我们虽然看着窗外的景物飞快退去,却并不感到火车有那样快。翻译告诉我们,新干线高速火车车厢装的是减速玻璃,这样就给人一种速度并不太快的感觉,免得使你头晕目眩。
到了冈山,转乘去仓敷的火车,半小时后,我们就漫步在这个30多万人口的中等城市的街头。
宫尾先生领我们参观了鹫羽山,登上小山顶,可远眺当时世界第一长桥——濑户大桥的雄姿。濑户大桥把本州与四国一线牵连,全长9·6公里,上行汽车,下走火车,双层结构,吊索支撑,融合了当今最新建桥技术与工艺,耗资兆亿日元,犹如长虹卧波,又如巨龙俯水,将濑户内海变为通途。
从鹫羽山下来我们又参观了冈山县重要史迹野崎家的旧宅。野崎家族是日本古代最大盐商,早在江户时代就经营颇有规模的有影响力的采盐、制盐工业。野崎家庭园浩大,盐库房、客厅、书院、神社、作坊一应俱全,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一代民族资本家。难怪宫尾一再告诉我们,一定要看看野崎家旧宅,不到这里,就不能了解日本民族工业的历史。
从野崎家旧宅出来,用过午餐,我们又一次坐火车穿过濑户大桥,就到了四国最大的城市高松市。
在高松,我们游览了玉藻公园。公园占地8万平方米,有披云阁、天守阁等古迹,园内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高松市民各界呈送的菊花展览。各色菊花形态各异,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摆在那里任人评奖。
我看到有高松市长特别奖、香川县议会特别赏、高松市菊花协会奖等奖励名目。评上奖就用毛笔写成红纸条幅,挂在菊花枝干上。在小型菊花盆景台上有留言簿,大家推荐我们随团的书法家王克勤先生题字留念。
王先生是我市广电局总编室主任,河北著名书法家,所书条幅在日本长野、鸟取等地颇有影响。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中国石家庄新闻取材团,壬申岁秋”等帖子。
他刚搁下笔,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走过来,他说他是高松市菊花协会的执事,欢迎大家观赏菊展。他自我介绍说,他是日军战俘,战后一直在上海,1950年被遣返回日。
遣返时,上海市很热情地款待他们,还吃了烤猪肉,至今记忆犹新。说起这些往事,老人不禁感慨,神情默然。他或许在为侵华期间的罪过忏悔吧。我们团长王盛邦先生(时任市委副书记)打破僵局,在留言薄上挥毫写下“中日友谊,源远流长”八个遒劲大字,表达了我们全体团员的共同心愿。
我们参观了冈山县野崎家族旧宅。野崎家族是日本近代最大的盐商,日本民族工业奠基人之一。看了位于高松市的日本四国民俗博物馆。

(1992年笔者与石家庄友好城市长野日中友协副会长中岛深山先生合影)
在宫尾先生安排下我们一行参观了日本颇负盛名的四国村民俗博物馆。
在高松市的四国村,我们一行攀住青藤缠绕的索道,脚踏摇晃的竹板,走过水流湍急的小河,来到屋麓的四国村。这里是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是旧下木家住宅和旧河野家住宅。在屋岛南麓的这个小山坡上,居住着两个古老的日本家族。他们在这里耕地、养猪、繁衍生息。
这里有保存最完整的民俗住宅,也就是和式住宅。这种住宅为木板平房,与当地材料和气候相适应。老式住宅是稻草盖顶,木檀骨架,一般高出地面2尺左右,以利于抗露、抗风、防潮。地板即为日本人的“床”,上铺草席(即榻榻米),置以座垫(蒲团),以此作为起居之用。白天在小台几上吃饭,晚上铺被子睡觉。
据说,目前日本人约有60%以上已改为睡床,吃饭也在现代化设备的橱房里的餐桌上了。但在日本农村及一些偏远地方,仍较好地保留了自己民族的风貌。房屋的构造陈设按照“榻榻米”上的生活来安置,房屋外观主要特点是保留了大屋顶的模式,以及横向拉门闭窗的风格。
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日本农业从业者在不断下降。在川神地区,大约4400名当地居民雇佣了近千名中国来的农业工人。五年前,由于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当地人开始雇请季节工,当时有40名中国工人签订了为期7个月的合同。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民来到这里。其中一位姓江的先生对我们说:“我喜欢这里的环境。空气清新。而且一道来的老乡很多,所以也不想家。”
四国、九州之行:探索文化与自然交融之美
在日本访问期间,我有幸踏上了四国与九州的土地,走访了冈山与高松这两座别具魅力的城市。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是一场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历史与自然风光的探索之旅。
抵达冈山,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漫步在冈山市区,既能看到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又能邂逅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
冈山城作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历史遗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城郭巍峨,护城河环绕,站在城楼上眺望,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往昔的繁华与沧桑。城内的天守阁虽为重建,但依旧保留了江户时代的建筑风格,通过馆内丰富的文物展示,我对日本的武士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冈山的后乐园同样令人流连忘返。这座与中国苏州园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日式庭园,是日本三大名园之一。踏入其中,一步一景,四季各异的植物、精心布置的假山、潺潺的流水,共同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以及他们在园林艺术中所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离开冈山,我们前往九州的高松。高松给我的感觉更加宁静、质朴。这里的街道不似大城市那般繁华喧嚣,却处处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高松的栗林公园是日本国家特别名胜,园内有6个大湖和13座假山,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工雕琢融为一体。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欣赏着湖边的垂柳依依、水中的锦鲤嬉戏,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之中。
除了自然风光,高松的艺术文化也别具特色。在高松的一些艺术街区,我看到了许多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绘画、雕塑、手工艺品等多个领域,充满了创意与个性。与艺术家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
在四国的冈山和九州的高松的游览考察,让我对日本的文化、历史与自然风光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两座城市虽然规模不及东京、大阪等大都市,但它们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却深深吸引着我。
在这里,我不仅领略到了日本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的精妙,更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文化的传承。这次考察,无疑是一次充实而难忘的经历,也让我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了更深的思考。
从民俗博物馆出来,我们在高松港乘上高速游艇横穿濑户内海返回大阪。将从大阪再转乘新干线,去往千年古都京都市。
【编者按】日本是一个海岛之国,风光秀丽,特别是日本倡导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很有日本人的特色,我们不能否认,日本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国民素质比啼高,这是一个民族爱学习敢于创造的优秀品质体现,如作者向我们介绍的一样,确实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一个勤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