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一百三十一

作者: 温国兴 点击:544 发表:2025-02-27 09:37:08 闪星:1

摘要:汉文帝刘恒即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继任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这段历史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

汉文帝刘恒即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励精图治、宽仁节俭、爱民重农,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继任汉景帝时期合称“文景之治”。这段历史是值得研究和借鉴的。《资治通鉴》卷十三记载了这段历史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原文如下:

   陈平谢病。上问之,平曰:“高祖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右丞相让勃。”十一月,辛巳,上徙平为左丞相,太尉勃为右丞相,大将军灌婴为太尉。

  诸吕所夺齐、楚故地,皆复与之。论诛诸吕功,右丞相勃以下益户、赐金各有差。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郎中安陵袁盎谏曰:“诸吕悖逆,大臣相与共诛之。是时丞相为太尉,本兵柄,适会其成功。今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

  十二月,诏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无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除收帑诸相坐律令。”

  春,正月,有司请蚤建太子。上曰;“朕既不德,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吴王,兄也;淮南王,弟也,岂不豫哉?今不选举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为忘贤有德者而专于子,非所以忧天下也!”有司固请曰:“古者殷、周有国,治安皆千馀岁,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从来远矣。高帝平天下为太祖,子孙继嗣世世不绝,今释宜建而更选于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议不宜。子启最长,纯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三月,立太子母窦氏为皇后。皇后,清河观津人。有弟广国,字少君,幼为人所略卖,传十馀家,闻窦后立,乃上书自陈。召见,验问,得实,乃厚赐田宅、金钱,与兄长君家于长安。绛侯、灌将军等曰:“吾属不死,命乃且县此两人。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又复效吕氏,大事也!”于是乃选士之有节行者与居。窦长君、少君由此为退让君子,不敢以尊贵骄人。

  诏振贷鳏、寡、孤、独、穷困之人。又令:“八十已上,月赐米、肉、酒;九十已上,加赐帛、絮。赐物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陈平是西汉开国重臣、谋士,著名政治家。陈平称病请辞。汉文帝询问他原因,陈平说:“高祖在位的时候,周勃的功劳比不上我;等到诛灭吕氏诸人时,我的功劳又比不上周勃了。我愿意把右丞相的职位让给周勃。”十一月辛巳日,汉文帝将陈平调任为左丞相,太尉周勃任右丞相,大将军灌婴担任太尉。

吕氏家族过去所剥夺的齐国、楚国的旧有封地,都归还给了原来的封主。朝廷论功行赏,对诛灭吕氏的功臣,右丞相周勃以下,都分别增加封户和赐给金帛,数量各有差别。绛侯周勃退朝时快步走出来,显得十分得意。汉文帝对他以礼相待,很是恭敬,经常目送他离去。郎中安陵人袁盎劝谏汉文帝说:“吕氏大逆不道,大臣们一起把他们诛灭了。当时丞相周勃作为太尉,掌握着军权,恰好碰上那个时机才成功。如今丞相表现出对君主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一再谦让。这样,臣下与君主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该如此啊!”后来在朝会时,汉文帝更加庄重威严,丞相周勃也就越来越敬畏了。

十二月,汉文帝下诏说:“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准则。如今有人犯法,已经依法论处了,却还要让没有犯罪的父母、妻子、兄弟连坐,甚至把他们没收为官奴婢,我认为很不可取!应该废除连坐收为官奴婢等相关的法律。”取消连坐,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春季,正月,有关官员请求及早确立太子。汉文帝说:“我既然没有什么德行,即使不能广泛地寻求天下贤能圣明又有品德的人把天下禅让给他,却还要预先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无德呀。这件事暂且搁置吧!”有关官员说:“预先确立太子,是为了重视宗庙和国家,是不忘记天下的表现。”汉文帝说:“楚王,是我的叔父;吴王,是我的兄长;淮南王,是我的弟弟,难道他们不是预先就可以考虑的人选吗?现在不选拔他们,却一定要说必须立自己的儿子,人们会认为我是忘记了贤能有德的人而只偏爱自己的儿子,这不是为天下人担忧的做法啊!”有关官员坚决请求说:“古时候,殷商、周朝拥有天下,治理国家都长达一千多年,就是因为采用了立太子的办法。立继承人一定是自己的儿子,这种做法由来已久了。高皇帝平定天下,称为太祖,他的子孙继承皇位世代相传,绵延不绝,现在放弃应该立的太子不立,却要从诸侯和宗室中另选他人,这不符合高皇帝的意愿。重新商议是不合适的。皇子刘启是您最长的儿子,为人纯厚仁慈,请立他为太子。”汉文帝这才答应了。

三月,立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氏为皇后。窦皇后是清河郡观津县人。她有个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幼年时被人劫掠去出卖,辗转经过十几户人家,听说窦皇后被立,就上书陈述自己的情况。窦皇后召见他,询问验证,证实无误后,就赏赐给他丰厚的田地、房宅和金钱,让他与哥哥窦长君一起住在长安。绛侯周勃、灌婴等说:“我们这些人不死,命就掌握在这两人手中。这两人出身低微,不能不给他们选择好的老师和宾客;否则又会像吕氏那样,这可是大事啊!”于是就挑选了有品行节操的士人同他们住在一起。窦长君、窦少君从此成为谦虚礼让的君子,不敢因为地位尊贵而对人骄傲。

汉文帝下诏救济鳏夫、寡妇、孤儿、没有依靠的人以及生活穷困的人。又下令说:“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赏赐米、肉和酒;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再增加赏赐布帛和丝棉。赏赐物品中应当发给粮食的,由县令亲自检查,县丞或县尉负责送达;不满九十岁的,由啬夫、令史负责送达;二千石的官员要派遣都吏进行巡查,发现不按规定执行的要督促查办。”

阅读这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明皇帝所创造的盛世。大臣能够主动让贤,成为功成不居与谦逊待人的典型。陈平能认识到在不同时期他人的功劳,主动让贤,体现了不居功自傲的品质。周勃起初因功得意忘形,经袁盎提醒以及汉文帝改变态度后才有所收敛,说明无论功劳多大,都应保持谦逊,遵守君臣之礼,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汉文帝废除连坐收帑的律令,体现了对法律公正性的追求和对人权的尊重,认识到不应让无辜之人受牵连,法律应符合人道和公平原则。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汉文帝从自身德行、对天下的责任以及对贤能的重视等多方面考虑,起初不愿轻易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最终在大臣依据传统和高帝意愿的坚持下才确定,反映了在立嗣问题上既要遵循传统,又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延续。对于窦皇后出身低微的弟弟,大臣们意识到要为他们选择好的老师和宾客,培养其品德,避免重蹈吕氏的覆辙,说明良好的教育和品德培养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即便出身低微,也可以通过教育提升素养,避免因地位变化而产生不良行为。

关注民生与社会救济,汉文帝下诏救济鳏寡孤独和穷困之人,并对赏赐的执行做出严格规定,体现了统治者对民生的关注,认识到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体现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举措。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被后世称为“文景之治”,其主要内容是‌轻徭薄赋‌,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鼓励生产‌,重视农业发展;‌勤俭治国‌,形成了俭朴的风尚;‌削藩平乱‌,巩固了中央集权。‌“文景之治”不仅是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也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就是在现在看来,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因此,意义深远。感谢作者让我们可以去了解这样一段历史,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