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我参与了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的历程

作者: 文文 点击:789 发表:2025-02-26 10:01:03 闪星:9

摘要:当时讨论案件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有时为一个案件的证据能否成立争得面红耳赤,没有私心杂念,只为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任何犯罪嫌疑人。在工作中,广大干警非常理解、支持我,甚至让我非常感动。他们的善良、敬业精神我终生难忘,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

  回想在人民检察院工作的22年,我经历了检察机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国家在结束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建立法律体系,逐步完善法制建设的22年。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根据这些法律,全国各级人民检察院迅速开始筹备恢复建立。当时大兴县革委会在黄村镇东边批给检察院一块地,盖一排平房,打一口井,安上轧水机,平房前左边盖了两排平房,右边是厨房、烧水房。县委任命魏朝柱为大兴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代理检察长职务。调入几位机关干部,安置了一批军队转业干部,成立办公室、批捕科、信访科、起诉科。当时我在县委宣传部工作,听说检察院缺少人手,决定边干边学,参与人民检察院的恢复重建工作。

  1979年10月我调入大兴县人民检察院工作。

  报到后我接受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准备年终总结并起草检察长向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当时检察长安排我到各科室座谈、了解情况。至于工作报告的格式、文章的层次,甚至开头、结尾的称谓都拿不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即后来的副检察长金珂同志多次召集各区、县检察院撰稿人员开会,研究报告的结构、主要内容等,我们写了一稿又一稿,对于刚进入检察机关大门的新人来说,真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那时候我对检察业务一窍不通,草拟这份报告虽然比较困难,但是依靠大家的帮助,我夜以继日地加班工作,终于成功了。大兴县人民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了检察长的工作报告,我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作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我负责报表、编写简报、起草报告、总结等工作。一切从零开始,建立文件归档制度,报表资料和简报草稿全部收藏,小心谨慎地收集整理,连一张纸也不敢丢失损坏。由于我十分努力地工作,当时检察院档案、报表、文秘、以及新闻报导工作都在全市检察机关名列前茅。我曾经给北京日报投稿,宣传大兴县检察院的工作情况。被刊发后,报社聘任我为通讯员,自己还有一个笔名。后来中断了通讯工作,连那个笔名也想不起来了。

  除了起草文字材料之外,我曾经跟着检察长办案,给他当书记员,确实学到不少经验,受益匪浅。为以后少走弯路,并且在办案过程中去伪存真不出错案打下一定的基础。办公室人员参与办案,我与一位负责人事工作的军转干部承办了几件比较简单的强奸案、盗窃案。

  1980年前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连续举办了多期检察业务轮训班,每期二、三个月,所有工作人员轮流参加培训,我是第二期培训班学员,听专家讲法律知识,学习犯罪构成理论和刑事诉讼程序。培训班在马甸公安学校上课,往返于学校与住家的公交车单程就需要两个小时,我充分利用乘车时间背诵《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全文。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检察业务不仅要求工作人员文化水平高,而且要专业对口,法律事务熟悉。仅仅两个月的培训远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必须尽快抓紧时间学习文化和检察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业务上很快熟悉了,甚至还可以为各科室解答一些问题,在办案业务中发挥了研究室人员应有的作用。

  1981年爱人单位分给我们一套丰台东大街的单元楼。为节省每天四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也为照顾两个孩子,我申请调入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工作。

  1981年10月,丰台检察院座落在兴隆中街的一所四合院内。门口的小胡同只能走一辆车,出门向南是正阳大街。院里坐北朝南的一排房是检察长办公室、起诉科、大信访科。西边是办公室和副检察长的办公室,南面是批捕科和食堂、水房。院子中间低洼潮湿,抗震棚内办案人员调查审讯,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所说在此之前更困难,恢复重建初期,这所四合院是法院办公地点,检察院用院子中间的三间防震棚办公。

  进入丰台检察院,我仍然在办公室做调研工作,起草年终总结、工作报告、情况简报、报表、调研材料等。当时我奔波于各科室之间,到办案一线了解情况。检察长非常支持我的工作,亲自指导我开展调研。科长和办案人员主动向我介绍情况。虽然我的文化基础、法律业务水平与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写的草稿反复修改,多次征求大家意见,但张殿元检察长还是带着夸奖的口吻幽默地鼓励我,说小陆就像个合格的建筑师,把大量资料整理成一篇层次清楚、主题明确、有说服力的报告。

  这些年我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称号,1984年评为市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5年区人大批准为劳动模范;1993年获得嘉奖,在北京市检察系统党建工作研讨会上我的研讨文章获得二等奖。

  兴隆中街的四合院不能适应人民检察院的办案需求。1983年丰台检察院搬进位于北大街的一座四层楼房,顶层是司法局,底层是民政局,中间两层是检察院。仅仅三、四年时间检察业务范围迅速拓展,科室越来越多,由于房间太少,新成立的法纪检察科只能在外面租房办公。

  90年代初期,上级人民检察院和区政府分别拨款,批准在近园路9号建立检察院自己的办公楼。2001年我离岗时检察院已经设置了政治处、办公室、行政处、侦查监督处、审判监督处、反贪局、民事行政检察处、监所检察处、渎职犯罪检察处、法警队、信访处、接待室、档案室等十余个处室。人员从1981年的68人增加到将近200人。2002年检察院拆掉北面的厨房用地,又盖了一栋五层楼。

  从恢复重建的那一天起,各级检察院党组就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加以重视。首先从各单位各部门挖掘曾经在政法系统工作过的老同志,多方协调,请他们回归检察队伍;二是坚持每年挑选一批优秀的转业干部进入检察队伍;三是从应届毕业生中经过考试、面试招收一批高学历人才;四是调入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有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检察队伍。

  1984年院党组安排我担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人事、政工、调研工作。为了弥补自己文化基础薄弱的问题,我报名参加自学高考,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听课。通过三年刻苦努力,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自学考试委员会《党政干部基础科》大专毕业证书。与此同时参加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房山举办的检察业务专业证书培训班,获得检察专业资格证书。

  1990年前后,各级检察院开始成立政治工作专门机构,区检察院设立政治处。当时的副检察长兼职政治处主任,我被任命为副主任。1992年春天,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组织全国政工干部培训班,作为北京市两个名额之一,我参加脱产培训两个月。1994年春我被任命为党组成员,10月被提名,经过区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任命为副检察长,负责政治处、法纪检察、审查批捕三个部门的工作。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首先是通过审查批捕案件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当时批捕科人少任务重,每年审查批捕1000多人,办案时间仅三天,承办人审理案件、摘抄要点向科长汇报再向检察长汇报,重大复杂案件要提交检察委员会研究,还要到市检察院批捕处汇报,涉及公检法三家的还要提请政法委召开三长会研究。

  由于审查批捕工作时限性强,办案人员十分辛苦,批捕科长更是特别劳累,就连我这个主管副检察长有时也吃不消。重大案件现场提前介入进行监督。有一次深夜一点半接到电话,到丰台路口看现场,接着去301医院的一间抢救室看尸体,再到公安局听情况,分析案情。回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多钟,躺下睡一会儿又急忙起床上班。那时候从早晨八点上班忙到中午12点半,连一口水也来不及喝是常态。

  这种工作状态对精神、体能确实是比较严峻的考验。

  法纪检察科当时主要负责渎职(刑讯逼供、诬告陷害、非法拘禁、玩忽职守等18种)案件的侦查任务,检察人员通过自行侦查发现案件线索,并且立案报捕提起公诉。记得为了将一个持枪的非法拘禁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我与同志们去嫌疑人单位,法警持枪配合,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大家都特别勇敢。由于办案人提前调查,在证据充足的情况下,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掌握了嫌疑人的行动规律以及他的手枪存放地点,我们到达现场后非常顺利,一举将非法拘禁他人的犯罪嫌疑人押解归案,并且在他的办公室抽屉里搜查缴获了两支手枪。

  当时讨论案件大家能够畅所欲言,有时为一个案件的证据能否成立争得面红耳赤,没有私心杂念,只为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任何犯罪嫌疑人。在工作中,广大干警非常理解、支持我,甚至让我非常感动。他们的善良、敬业精神我终生难忘,在大家的关心帮助下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人事管理方面,为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院党组责成政治处草拟《晋升考核评定办法》。行政科室和办案人员一样待遇,根据区人事部门和上级检察院的职称职级对应规定,书记员是科员级,助理检察员为科员和副科长级,检察员为正科、副处级。书记员任职期满经过考核可以根据员额晋升为助理检察员,助理检察员任职期满经过考核可以晋升为检察员。由于编制员额限制,很多同志到年头却因为没有名额而不能升级,为了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根据各人在检察机关的工作年限、办案数量质量、考试得分、年度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考评,每次晋升考试前按照资历排出有资格晋升的人员名单,公布排名情况,组织考评、检察业务闭卷考试、相关人员背靠背评议、评审委员会统计得分情况并排名,根据职级空额数量,由高至低提出候选人员名单,经过公示,提交院党组扩大会讨论通过后,报上级检察院、区委、区政府组织人事部门,获批同意后严格按晋升办法操作,确定职级并且核准工资级别。

  199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颁布,明确规定了检察官必须具备的条件、任免回避辞退程序、职级培训晋升办法、责任权利义务、考核奖励惩戒以及职业保障管理办法。按照检察官法评定等级,检察人员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当时我被评为四级高级检察官,退休前晋升为三级高级检察官。

  这些年我们在检察业务上摸索前进,同时参与普法工作,配合地区党组织、政府完成一些急难险重任务。充分发挥检察干警在维护稳定、支持经济发展、建设美丽城市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退休的那一年,丰台区人民检察院被评为全国检察系统模范检察院。

  现在人民检察院的管理更加规范、人员素质高、宣传工作好、办案质量等方面进步日新月异,看到他们的成长我无比兴奋。衷心祝愿人民检察院越来越好!

  注:此文收入《枫叶正红》第九辑48页;获区委党史办“学习贯彻二十大 奋楫扬帆新征程”征文活动三等奖;2024年10月《北京老干部》杂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栏发表《陆文霞:和检察事业共成长》一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声10月4日播出“2024年全国敬老月特别奉献`福满金秋 同龄同行”节目,作为共和国同龄人,我接受了专门采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以时间为线,条理清晰地串联起不同阶段的工作经历与检察事业发展节点。作者以亲身经历,详实记录了检察机关在特定历史时期从筹备恢复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从大兴县检察院的初建,到丰台区检察院的变迁,字里行间融入个人成长与工作点滴,展现了检察事业发展与国家法制建设的紧密关联,为读者呈现了一段珍贵的检察历史记忆,极具史料价值与时代意义。文章具有很强的纪实性与感染力,作者对检察事业的热爱、对同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自然流露,十分动人。语言平实却饱含力量,以质朴的文字展现了不平凡的检察岁月。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