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年:一场穿越千年的盛宴
徐州,这座千年古城,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在这片土地上,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从腊月到正月,徐州人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让古老的年俗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的生机。
一、腊月:年的序曲
腊月的徐州,空气中弥漫着年的气息。腊八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熬制腊八粥,这不仅是驱寒保暖的佳品,更寄托着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在徐州农村,至今保留着“腊月二十三,祭灶上天”的习俗。灶王爷画像前摆满供品,人们虔诚地祈求“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里的徐州街头,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人们忙着置办年货,从春联、窗花到新衣新鞋,每一样都精心挑选。在户部山文化市场,手写春联的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人们更青睐这种带着墨香的传统春联。
大扫除是腊月里的一项重要活动。徐州人称之为“扫尘”,寓意扫除晦气,迎接新年。家家户户都要将房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连房梁上的灰尘也不放过。这种对洁净的追求,体现了徐州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尊重。
二、除夕:年的高潮
除夕这天,徐州人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挂灯笼。在徐州农村,至今保留着用面粉熬制浆糊贴春联的习俗。红彤彤的春联映衬着白雪,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年夜饭是除夕的重头戏。徐州人的年夜饭桌上,必不可少的是“四喜丸子”和“红烧鲤鱼”。四喜丸子寓意四季平安,红烧鲤鱼则象征着年年有余。这些菜肴不仅美味,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守岁是徐州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瓜子糖果,看着春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在徐州农村,至今保留着“踩岁”的习俗,人们会在院子里撒上芝麻秆,踩上去发“噼啪”声,寓意“岁岁平安”。
三、正月:年的延续
正月初一,徐州人要“开门炮”,燃放鞭炮迎接新年。随后是拜年活动,晚辈要向长辈磕头行礼,长辈则要给晚辈压岁钱。在徐州农村,至今保留着“走亲戚”的习俗,人们要挨家挨户拜年,互道祝福。
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在徐州,元宵节不仅要吃汤圆,还要举办灯会。户部山元宵灯会是徐州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各式各样的花灯将古城装点得绚丽多彩。
徐州年俗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从汉画像石中的宴饮图到今天的年夜饭,从汉代的摊戏到今天的民俗表演,徐州人用独特的方式传承着中华文明。
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徐州人用坚守与创新诠释着对传统的理解。他们既保持着古老习俗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让徐州的年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徐州的年,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节日的庆祝方式,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传承。这种传承,将永远铭刻在徐州人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见证。
【编者按】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而在徐州,春节被演绎出了独特的韵味。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条理清晰地展现了徐州从腊月到正月的春节习俗,生动的描绘出徐州春节热闹、温馨、团圆与祝福的氛围。作者带领读者走进徐州,感受从腊月奏响的年之序曲,到除夕迎来的年之高潮,再到正月延续的年之热闹,全方位的展现徐州春节民俗的独特魅力。徐州年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极具地方特色,从古老的汉画像石到现代的民俗表演,处处彰显着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延续。在时代快速变迁的当下,徐州人坚守传统,又积极创新,让古老年俗在现代生活中绽放新光彩。文章既彰显了徐州春节的独特魅力,更让人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传承的力量。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