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碰瓷定州

作者: 张立民 点击:5121 发表:2025-01-16 11:35:19 闪星:10

摘要:此次碰瓷定州,敲诈了不少瓷器知识,见识了定瓷真品,找到了辽瓷的发源之地,收获可谓大焉!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先哑然失笑。你想敲诈定州吗?眼前顿时浮现出一幕幕当今社会碰瓷儿讹人的丑陋画面,这怎能与寻美定州相提并论。然而,我们此行真的是去碰瓷。但,此碰瓷非彼碰瓷儿。诸君且听慢慢道来。

  乙巳年的第3天,在手机上观看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的《曼行太行》系列视频。熟悉的画面,风趣的解说,加上密集的历史知识点,爱不释手,连看几集。其中,讲到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定州博物馆,“中华第一塔”定州开元寺塔,一下子勾起了我们与定瓷碰头的美好回忆。

  中国的陶瓷业发展到北宋时期形成了一个高峰,也称黄金时期。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烧制瓷器的窑场,在烧制方法上各有绝招,争奇斗艳,使宋瓷呈现出空前的美学追求,成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有五大窑口:哥窑、汝窑、官窑、钧窑和定窑。它们所遗存下来的瓷器,都是稀世珍宝、国之瑰宝。哥瓷“金丝铁线”,汝瓷“雨过天青”,官瓷“紫口铁足”,钧瓷“霞紫瑰红”,定瓷“色白天下”,各有千秋,各领风骚。为欣赏定瓷之美,我们专程去了燕赵大地上的千年古城定州。

  定瓷的产地在保定市曲阳县的涧磁村、野北村、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在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一直将定州视为定窑和定瓷的故乡,孩儿枕就是其著名的产品之一。真想购买几件留作纪念,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这种古老的瓷器产品?定州也曾经是北宋与辽国对峙的边陲重镇,更想去看看那高耸入云的料敌塔——开元寺塔。


  风雅宋街

  车轮飞转,指向定州,于日落前到达。落脚点选在途客中国酒店,出门就是定州博物馆、开元寺塔和宋街。原以为作为县级市的定州,也就一条大街,两侧多是售卖生活日用品的小店小铺,不会有啥看点和逛头。迈出酒店大门,立刻惊呆了:街道宽阔而整洁,高楼成片而美观,一些古老建筑点缀其间,给人以既现代又悠久的美感。尤其独立在高台之上的定州博物馆,汉代风格,大坡屋顶,规模非凡,气势恢弘,其建筑样式与精美程度不亚于我们见过的湖北省博物馆。如果不是闭馆了,恨不得马上就走进去看看。

  漫步宋街,让我们眼前一亮,犹如走进千年前的那个时代。宋街是按照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复建的,既有建筑样式上的模仿,又有风情和文化上的打造。夜色之中,树枝上垂挂着用彩灯制作的唐诗宋词条幅,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人约黄昏后”“千里共婵娟”“今夕是何年”,一条一句,一柱一词,仿佛在与苏轼、欧阳修、洪适等宋代诗人对话。试想,当时从草原上驰骋而来的契丹人见此场景,怎能不目瞪口呆、羡慕万分。于是,他们也建塔、造楼、写诗,努力地风雅起来。

  今天的仿宋街,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各式仿古店铺美轮美奂。有售卖现代衣物,也有推销各式文玩,琳琅满目。信步走进了一家标着定瓷专卖的小店,女主人热情迎接,详细介绍了店内各色定瓷产品。对瓷器颇为喜欢的老伴,立马买下了一对精美的茶盏。出了门,意犹未尽,她又返身抱回一个孩儿枕。

  走进“刘记裁缝铺”,却原来是个火锅店。正对孙女的口味,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成都火锅。酒足饭饱之后,自然要去一览开元寺塔的风采。曾经见过很多辽塔,但还没有欣赏过宋塔的风采。顺着中山东路往西走,过定州博物馆,到了开元寺广场。好大的一个广场,灯火辉煌,流光溢彩,当地人休闲其间,自得其乐。开元寺塔挺立在广场的最里边,那是北宋的唯一遗存,定州的显著地标。广场一侧有红色回廊,其中有石雕的成语故事。逐个加以赏读,“负荆请罪”“画地为牢”“一鳞半爪”等,使人穿越到古老的中山国。

  汉武帝的李夫人是定州人,既美貌又善歌舞,养在深闺无人识。他的哥哥李延年利用为汉武帝歌舞的机会,演唱了他特意作词和谱曲的《佳人曲》。该曲唱道:“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好色的汉武帝一听上了头,赶紧问北方的佳人是谁?李延年所唱的佳人竟是自己的妹妹,由此借机上位成为汉武帝的贵妃。而如今的定州佳人,当属于定瓷和开元寺塔啦!

  与辽塔所不同的是,开元寺塔是楼阁式建筑,内外两层,塔中有塔。塔高83.7米,曾经号称“中华第一塔”。该塔高大而不笨拙,挺拔而秀丽,通体洁白,格外招人喜爱。这塔前后建了55年,从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一直到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才完成。有民谣叹息:“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州塔。”最初是为了瞭望对面的契丹人动态,可谓国防工程,故称为“料敌塔”。可是,没过几年宋辽签定了澶渊之盟,天下太平了,此塔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工程便停了下来。后来,由当地人集资才把它建成。

  饭前饭后的游走,一个突出的感受是,定州在旅游热潮中借助开元寺塔和定瓷的历史遗存,努力地打造北宋文化这张名片。在一个城市中能够营造出北宋文化氛围的,除了曾经的北宋都城开封,还真就是定州了。


  绝世定瓷

  早早就守候在定州博物馆的大门外。我们急切地想解开心中之谜:定瓷到底美在哪里?其中的“天下大白”定瓷专题展览,有权威的文字介绍,有丰富的图片展示,有当地的出土文物,完全会满足我们的心愿。据介绍,馆藏文物有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965件,国宝级文物3件。东汉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东汉龙衔环谷青玉璧和北宋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两件禁止出境展览。蒙曼教授将其赞为县级博物馆的天花板,恰如其份,完全够格!

  定瓷创烧于隋唐时代,兴盛于北宋时期,衰败于金元战乱,历时700多年。定瓷是盛世的产物,是和平的象征,是文化的瑰宝。走进专题展区,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美学的宝库。定瓷产品既有生活实用品,也有佛教专用品,还有室内陈设品。定窑无大器,常见的有盘、碗、茶盏、茶托、瓶、熏炉等。其产品造型丰富,胎薄质细,釉色莹润,被誉为“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风格古朴高雅,装饰简洁美观。苏轼专门赋诗赞其:“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在釉色上,定瓷白中泛青带黄,既温润宁静又灵动跳跃,手感极佳,抚摸如玉。在装饰上,有刻花、划花和印花等多种手段,注重吸收丝织、刺绣、绘画、书法、铜镜、金银器等艺术门类的有益元素,使装饰既朴实无华又大气优雅,还具有诗心词魂,在美学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烧制方法上,创造了支圈覆烧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奠定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崇高地位。

  说得这么热闹,不如举个例子。那就得是那只镇馆之宝、定瓷之王:白釉刻花龙首净瓶了。这只净瓶由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高60.5厘米,瓶细颈长,短流龙首,是定瓷中唯一的特大型器物。颈上部仰覆莲瓣纹,中部为覆莲纹相轮盘,下部为竹节纹,肩部覆莲纹三重。上腹有緾枝花一周,下腹刻仰莲纹四重。肩塑龙首流,龙首前额突耸,怒目、张口、露齿,下颌饰一绺龙须,龙头高昂,颈部短粗。造型生动,刻花精细,釉色莹润,乳白泛灰,略有垂釉痕。整个装饰看似简单,但每一刀刻划都有技术讲究,每一种花纹都有文化涵义。该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禁止出境展览。

  还得说一下定瓷的孩儿枕。瓷枕有清凉去热、驱火明目的作用,是姑娘出嫁时的最佳伴手礼。定瓷孩儿枕以小孩子的形体作为基本造型,活泼可爱,小巧玲珑,釉色牙白,纹饰精美,既是实用的寝具,又是观赏的艺术品。定瓷孩儿枕不仅受到广大人民大众的欢迎,就连皇帝也喜欢,亲手在上面题诗作画,收藏留念。这位皇帝就是爱附风雅的乾隆帝,他题过诗的孩儿枕,现收藏在台北博物馆。

  定瓷虽以出产白瓷闻名,也烧过黑瓷、红瓷,被称为“黑定”“红定”,但产品极少。传说宋真宗的一个妃子收到一份下边送的礼物,是只红定瓷瓶,漂亮至极,世所罕见。妃子喊宋真宗前来欣赏,宋真宗不喜反怒,立即让人把瓶砸碎了。他说,此等极品瓷器一旦进入宫中,就会相互攀比,形成奢靡之风,那还了得!

  定瓷差点毁在五代时期的军阀混战中。幸好时间不长,北宋及时统一长城以南地区,尤其是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使定瓷天下白、百年火。后来金元时期的连年战乱,加上高质量的瓷土减少,导致定瓷质量不断下降,由高峰跌落到谷底,直至消失。我们很想去看看当年辉煌的窑场,应该有遗址、遗迹可寻的。


  荒凉窑场

  曲阳县灵山镇涧瓷村距离定州市区只有53公里,路好走,车好使,也就一脚油门的事儿。说走就走,来到了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盆地。这里曾经是燕赵分界,宋辽边境。四周都是大山,有河从村旁流过,有道路沟通太行山的东西两侧。当地有木材,有煤炭,有瓷土,有水源,很显然是个制瓷的绝佳之地。

  穿过涧瓷村时中遇到了险情。村中的路太窄了,两侧是高墙,只容一车通过,并且高高低低、曲曲折折。老伴和孙女惊呼,对面来车怎么办?是啊,根本没地方会车。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开,终于穿村而过,大家都长出了一口气。向人打听,定窑遗址在哪里,说是在村的西北方向。

  敲开“定窑遗址考古公园”的大门,有工作人员遗憾地告诉我们,窑场遗址正在整修之中,暂时不对外开放。他说,村里有制瓷厂,可到那里看看瓷窑,买买瓷器。从墙外向里望去,大概知道一二。坍塌的瓷窑,破碎的窑砖,满地的瓷片,只有废墟与荒凉。曾经到过辽阳的冮官窑遗址,就是这番景象。但,它们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国正由于从定窑引进人才和技术,才使制瓷业从无到有,才有了冮官窑等窑口,才有了著名的鸡冠壶和辽三彩。在这里,找到了辽瓷的老家,是契丹人向北宋人学习先进技术的一个实例。

  遥想千年前,窑场这里窑火通红,浓烟滚滚,万众瞩目,人声鼎沸,期盼能出一窑好瓷器。作坊的人担惊受怕,刻花印花的人翘首以待,烧窑的人仔细盘算,买瓷器的人焦急踱步,无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即使是远在庙堂之上的北宋皇帝,也非常关心这里的瓷器生产情况。定瓷是皇家瓷器用品的主要来源,是国家的经济支柱,是出口的畅销产品。这一窑瓷器会不会变形、变色?是苏轼赞美的“定州花瓷琢红玉”?还是元代文人刘祁感叹的“颜色天下白”?熄火之后,窑门一开便知分晓,可能是创新的惊喜,也可能是失败的叹息。定州人用一抔泥土创造艺术、美化生活,岁月又使艺术和生活回归泥土,但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却永远不会消失。但愿这片规划宏大的遗址公园能重振定瓷雄风,传承当年辉煌。

  遐想一番,转身离开。再也不敢从涧瓷村中穿过,走大路,绕弯来到“定瓷小镇”,一个现代烧制定瓷的公司。大门两侧的标语好有气势:“定瓷,中华文化史上的代表作”;“传承保护并重,创新发展齐驱”。院内虽有瓷窑但不点火,只作静态展示。室内有不少定瓷产品,但不过是仿制而已。至于质量如何,在这里不便评价。选了几个小物件的瓷器,权作到达窑场遗址的纪念。

  此次碰瓷定州,敲诈了不少瓷器知识,见识了定瓷真品,找到了辽瓷的发源之地,收获可谓大焉!如今虽然也能烧制定瓷产品,但非比从前了。定瓷原来所承载的北宋文化和美学追求再也无法重现,那是一种不尚奢侈、不贵金玉、不喜张扬的简朴之美和高雅之气。

  别了,定州!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游记以独特的“碰瓷定州”为引,开启一场探秘定州文化之旅。本文以细腻笔触与独特视角,全方位展现定州的文化魅力。跟随作者的脚步“碰瓷定州”,在风雅宋街感受北宋的风雅韵味,仰望高耸的开元寺塔触摸历史的厚重,于定州博物馆邂逅绝世定瓷的风华绝代,深入荒凉窑场探寻定瓷兴衰背后的文化密码。从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历史建筑,从珍贵文物到古老窑场,作者将定州的北宋文化元素一一串联。作者带领读者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让定州的北宋文化如画卷般展开。通过对定瓷的深入挖掘,讲述其背后的历史、工艺与美学,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定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渴望了解地域文化、探寻历史遗迹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这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次北宋文化的深度巡礼!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