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万维明:十载支教耀银辉

作者: 祥云 点击:368 发表:2025-01-16 13:54:28 闪星:4

摘要:作者用深情的笔记述了大连交通大学退休教授万维明10年贵州义务支教的故事,表达了对万维明老师的敬仰之情。

  2024年11月20日这天,正在贵州大山深处支教的万维明收到妹妹的信息,他96岁高龄的老父亲便血很严重,需要他赶紧回大连一趟。放下手机,他有些犯难了。离期末还有一段时间,课程还没有结束,怎么办?这时,一直陪在他身边的爱人迟晓恒看出他的为难,主动担起了代课任务。

  万维明的爱人是大连交通大学的副教授,由爱人来代课他完全放心,可他实在不忍心把多病的爱人一个人留在贵州,却又没有别的办法。无奈之下,他只好同意了。直到不久前,爱人平安回到大连,他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那么,万维明又是如何在爱人的陪伴下到贵州支教的呢?


  支教,多年的夙愿

  万维明退休前在大连交通大学理学院任教授,因为工作出色,曾荣获“辽宁省优秀教师”、“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教学之余,对新闻时事特别关心。当得知贵州贫困山区小学教育仍然很落后时,便萌生了退休后去贵州支教的想法。身边的同事都表示赞同,跟爱人吐露心声后,也得到了爱人的理解和支持,这让他很受鼓舞。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他觉得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很多孩子之所以输在起跑线上,原因就是小学教育差,在贫困地区更为明显,要支教就要去小学。为此,他做了很多准备,还到大连的一所小学听了两周的数学课。

  2014年寒假前的一天中午,还没有退休的万维明在吃饭时碰见学校党委组织部的一个同事,该同事跟他说,“听说你退休要去贵州支教,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儿,我可以帮你联系。”“好啊!太谢谢啦!”他高兴地说。

  经同事帮忙,万维明很快与贵州铜仁碧江区和平中心小学取得了联系。他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大连交通大学党委的大力支持,经研究同意,他于2015年3月初去贵州和平中心小学扶贫支教一个学期。因为在大连交通大学的课还没上完,一个学期结束后,他又从贵州返回大连交通大学上课,完成了大学里的教学任务,并办理了退休手续。2016年3月初,他正式开启了贵州扶贫支教的生涯。

  对于万维明来说,退休后到大山最深处支教,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转眼间,万维明支教已经10年了,从距铜仁市18公里的和平小学,到离沿河县城23公里的板场第一完全小学,再到现在离县城110公里的新景镇回龙完全小学校,他一步步地走向大山最深处,践行着“退休后要去大山深处支教”的诺言。日前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万维明说,更偏远小学的孩子更需要他,他还想再支教一年多,直到他教的这届孩子们小学毕业为止。


  支教,无私的奉献

  支教期间,万维明和爱人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甚至还遭遇过惊险。2017年6月底,他和爱人回大连途中,遭遇和平到铜仁市的道路被湍急的山洪冲断,车辆无法通行。为了赶上飞机,他与爱人在没腿深的水里用头顶着行李箱艰难前行。爱人紧紧地拉着他,两人被冲得揺揺晃晃,距离岸边四五米的地方就是断崖和深水区。这惊险的一幕,每每回忆起来都让他们感到后怕。

  10年支教,万维明和爱人往返于贵州和大连之间的路费全部自费,一次往返两个人的机票和车费就需6000余元,仅此一项,十年就达十多万元。支教这些年里,他没有拿过当地的工资、奖金,也没拿过一分钱的补课费,却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无数次自掏腰包。10年来,夫妻俩共掏出了20多万元。他说,“我的父母孩子不用花我的钱,我就想把这些钱用到孩子们身上。”

  万维明和爱人省吃俭用,生活用品,尽量购买最便宜的,为的是可以省下更多的钱来帮助孩子们。仅2024年,他资助学生就支出10000元,这些钱都被他用来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购买他们所需的物品。

  “他连我的生日都记不住,但孩子们缺少什么,想要什么,他摸的门清。”迟晓恒说,“每次出发,都会拎两个大大的行李箱,每个都装得满满的,不过属于他个人的东西极少,里面塞满了他给孩子们买的东西。”当万维明把这些东西分发给孩子们时,孩子们那种难得的满足和惊喜,让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欣慰。


  支教,向往的幸福

  教育无他,唯爱与陪伴。深山里的孩子们不仅渴求知识,更渴望亲情。在孩子眼里,万维明是慈祥的爷爷。课余时间,他会陪着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的游戏,孩子们会拉着他的衣角撒娇耍赖,他还会和孩子们一起踏青;下了晚读,他和孩子们一起躺在小溪边对着蔚蓝的天空数星星;文艺演出,他会用口琴伴奏,带着孩子们唱《歌唱祖国》。

  在当地老师的眼里,万维明不仅爱孩子,而且更“惯孩子”。他经常给孩子们买衣买鞋,送吃送喝,购买学习资料;他为学生理发,洗头,缝鞋子,捉虱子;学生生病时,他还为他们买药送药。

  万维明更注重对孩子们因材施教,这让他的教学更富成效。对那些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他从零开始补课,据不完全统计,他现在已为孩子们补课500多次。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很多学生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支持孩子上学读书。

  对学习刻苦的学生,他给“开小灶”。在板场镇第一完全小学时,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他开设了三个数学培训班,并经常组织他们参与一些校外的数学竞赛,加强锻炼,拓宽视野。在他的精心培养下,学生莫洪燕和宋雪在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莫洪燕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是万老师引领我走向了奇妙的数学世界,让我对这个学科充满了兴趣”。

  万维明还用自身的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当地教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扎根当地,献身教育。在万维明帮助下获得“贵州省省级骨干教师”荣誉称号的张慧老师,这样表达了对他的感谢:“我从以前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教师到现在能够在专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离不开万老师的引领,我非常感谢万老师。”

  万维明退休后志愿到贵州支教的感人事迹,曾被新华社新媒体客户端、新华网、《新华每日电讯》、光明网、中青在线、中国教育电视台《读懂中国》、辽宁卫视等报道转载。他也因此被辽宁省委组织部和省委老干部局评为“辽宁省老干部先进个人”。

  采访中万维明说:“一声‘老师好’,就是我支教的最大动力!”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烂漫的童心,山民的淳朴,大山中清新的自然环境,河边钓鱼的欢乐,正是他惬意享受之所在。孩子们学业进步,是他最为高兴的事情。他手机里保存着很多和孩子们在一起上音乐课、在课间玩耍的视频,孩子们或牵着他的手,或围绕他身边,或拉着他的衣服与他一起嬉笑,此时,他的脸上洋溢着笑容,这就是他追求的幸福,更是他银龄耀辉的见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所纪实的万维明教授的支教事迹令人动容,他以十年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展现了教育者的大爱情怀和高尚品格。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支教老师万维明,他用十年的坚守诠释了教育的无私与奉献。从大连到贵州,从大学教授到山区小学教师,万维明跨越千里,将知识和爱播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他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关爱,毅然踏上了支教之路,这一去就是十年。在支教过程中,他不仅面临着生活上的重重困难,还遭遇过惊险的山洪,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行的脚步。他和爱人迟晓恒相互扶持,自费路费、自掏腰包资助学生、省吃俭用为孩子们购买生活用品和学习资料,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扶贫的初心。万维明的支教生涯,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接力,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山区的孩子们点亮了希望的明灯,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