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一百八

作者: 温国兴 点击:430 发表:2025-01-14 11:10:09 闪星:3

摘要: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刘邦在论功行赏方面是颇有考量的。刘邦在分封功臣时,不仅重视武将们在战场上的战功,也充分认识到萧何、张良等文臣在战略谋划、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不同角色在成就大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全面评价功绩的用人理念。我们还看到,这些功臣在成功后不忘感恩,这是非常重要的。陈平在受封时不忘举荐自己的魏无知,得到了刘邦的赞赏,体现了感恩的品质,强调了做人不能忘本的道理。刘邦鉴于秦朝孤立无援而灭亡的教训,通过大封同姓子弟来镇抚天下,巩固自己的统治,体现了他对政权稳定的重视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

  建立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汲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取得政权后开始分封功臣和诸侯,论功行赏,用以凝聚人心,从而巩固了政权。《资治通鉴》卷第十一对这些事件做了记载,原文如下:

  甲申,始剖符封诸功臣为彻侯。萧何封酂侯,所食邑独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馀战,小者数十合。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顾反居臣等上,何也?”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群臣皆不敢言。张良为谋臣,亦无战斗功;帝使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帝以天下初定,子幼,昆弟少,惩秦孤立而亡,欲大封同姓以填抚天下。

  春,正月,丙午,分楚王信地为二国,以淮东五十三县立从兄将军贾为荆王,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交为楚王。壬子,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立兄宜信侯喜为代王;以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七十三县立微时外妇之子肥为齐王,诸民能齐言者皆以与齐。

  上以韩王信材武,所王北近巩、洛,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乃以太原郡三十一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寇;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

  刘邦取得政权后,开始分封功臣及诸侯。甲申日,开始分封各位功臣为彻侯。萧何被封为酂侯,所得到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铠甲,手持兵器,经历的战斗多的有一百多次,少的也有几十次。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反倒位居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刘邦解释说:“各位知道打猎吗?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而放开系狗的绳子、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人。如今各位只能捕捉到野兽罢了,是功狗;至于萧何,是放开系狗的绳子、指示目标的人,是功人。”群臣都不敢再说话。张良作为谋臣,也没有战功,刘邦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起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侥幸时常能起作用。我希望把留县封给我就足够了,不敢接受三万户。”于是皇帝封张良为留侯。封陈平为户牖侯。陈平推辞说:“这不是我的功劳。”刘邦说:“我采用先生的计谋,战胜敌人,这不是功劳是什么?”陈平说:“如果没有魏无知,我怎么能得到任用呢?”皇帝说:“像你这样,可以说是不忘本了!”于是又赏赐了魏无知。皇帝因为天下刚刚平定,儿子年幼,兄弟又少,鉴于秦朝孤立无援而灭亡的教训,想要大规模分封同姓子弟来镇抚天下。

  春季,正月,丙午日,把楚王韩信的封地分为两个国家,把淮东的五十三县封给堂兄将军刘贾,立为荆王;把薛郡、东海、彭城的三十六县封给弟弟文信君刘交,立为楚王。壬子日,把云中、雁门、代郡的五十三县封给哥哥宜信侯刘喜,立为代王;把胶东、胶西、临淄、济北、博阳、城阳郡的七十三县封给在微贱时与情妇所生的儿子刘肥,立为齐王,凡是能说齐地语言的百姓都划归齐国。

  皇帝认为韩王信有才能且勇武,他所封的地方北面靠近巩县、洛阳,南面逼近宛县、叶县,东面有淮阳,都是天下精锐部队驻扎的地方;于是划出太原郡的三十一县建立韩国,调韩王信到太原以北地区,防备抵御胡人,建都晋阳。韩王信上书说:“韩国地处边境,匈奴多次入侵;晋阳距离边塞较远,请允许我建都马邑。”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我们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刘邦在论功行赏方面是颇有考量的。刘邦在分封功臣时,不仅重视武将们在战场上的战功,也充分认识到萧何、张良等文臣在战略谋划、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强调了不同角色在成就大业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全面评价功绩的用人理念。我们还看到,这些功臣在成功后不忘感恩,这是非常重要的。陈平在受封时不忘举荐自己的魏无知,得到了刘邦的赞赏,体现了感恩的品质,强调了做人不能忘本的道理。刘邦鉴于秦朝孤立无援而灭亡的教训,通过大封同姓子弟来镇抚天下,巩固自己的统治,体现了他对政权稳定的重视和对历史经验的借鉴。

  刘邦分封功臣和诸侯的做法,让我们认识到,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职责,无论是冲锋陷阵的“武将”,还是出谋划策的“文臣”,都至关重要。我们应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同时尊重和理解他人的贡献,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当我们取得成就时,不应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要心怀感恩,保持谦逊的态度。像陈平那样,不独占功劳,感恩举荐之人,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刘邦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来分封同姓子弟以巩固统治,启示我们要善于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在面对问题和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历史的借鉴作用,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三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紧扣《资治通鉴》原文,深入剖析刘邦分封功臣诸侯的行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资治通鉴》中关于“刘邦论功行赏巩固政权”这段记载,如同一扇窗,为读者开启了窥探汉初风云的通道。刘邦于建国后分封功臣诸侯,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复杂的政治智慧与人性洞察。萧何为何能居功至伟,引得武将们质疑,刘邦又以怎样巧妙的比喻化解纷争?张良为何婉拒三万户封邑,展现出怎样的淡泊与远见?陈平感恩举荐之恩,又为我们传递了怎样的处世之道?而刘邦分封同姓子弟,背后又有着怎样对秦朝灭亡教训的深刻反思?这一切,都在这短短记述中徐徐展开,不仅让读者了解到汉初政治格局的形成,更能从中汲取宝贵的为人处世、团队协作与治国理政的智慧,诚邀读者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