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小鸟天堂”

笔者多年前有幸随中国科技报刊研究会年会在广东江门市举行,来到举世闻名的“小鸟天堂”参观游览。
所谓“小鸟天堂”,是指座落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中的一个小岛屿。小岛,面积十来亩,上面长满榕树。榕树不同于一般树种,它的枝条生长出根须,根须下垂入地又变成树干,年久天长,一根榕树也会变成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小岛上这片常年苍翠的亚热带丛林就是“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是鸟类的乐园
这里生存着上百种鸟。小岛周围是一条碧波环绕的小河,这里是国家划定的自然保护区,人们不能过河上岸,只能在河岸边隔河观鸟。
据说过去这里有条民约规定,谁过河打鸟掏蛋,将受到囚禁的处罚,以儆效尤。由于无人惊动鸟儿,它们可以自由自地生活,繁殖后代。
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来此游览,曾写下《鸟的天堂》一文。解放后,这里成为新会市新八景之一,并辟为风景旅游区,兴建了观鸟台,茶厅,水榭,休息亭,设置了游艇供游客赏树观鸟。
1984年6月,新会县邀请巴金亲笔题写“小鸟天堂”四字,为风景区增色生辉。著名剧作家田汉也曾到此赋诗赞曰:“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并肩祗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更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靠经灾全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勾绘出这个榕树岛栩栩如生的壮丽画面,是一曲美妙的南国风情赞歌。
生态守护的璀璨明珠
踏入广东新会小鸟天堂,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绿色仙境,这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典范,见证着现代人对生态平衡的精心维护与不懈努力。
一踏入景区,便被那郁郁葱葱的绿意所包围。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两旁是高大挺拔的榕树,枝叶繁茂,如同一把把巨大的绿伞,为这片土地撑起了一片清凉的天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形成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不一会儿,便来到了观鸟长廊。这里是观赏鸟儿的绝佳位置,静静地站在长廊上,目光越过宽阔的河面,投向那片茂密的榕树林。只见成群结队的鸟儿在林间穿梭嬉戏,有的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有的展翅翱翔于天空,还有的在水面上轻盈地掠过,激起阵阵涟漪。那灵动的身姿、五彩斑斓的羽毛,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而这一切美景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和人民对生态环境的精心呵护。为了保护小鸟天堂的生态平衡,新会区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措施。
首先,在景区周边划定了明确的保护区范围,严禁任何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同时,加强了对水体的保护和治理,确保水质清澈,为鸟儿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在景区内部,也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游客的数量被合理控制,避免过多的人流对鸟儿的栖息和生活造成干扰。并且,景区内禁止使用高音喇叭等可能惊吓鸟儿的设备,还设置了专门的生态科普区域,向游客宣传保护生态环境和鸟类的重要性,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漫步在小鸟天堂,不仅能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妙风光,更能深切感受到现代社会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和努力。这里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水、每一只鸟儿,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保护措施,小鸟天堂才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持着它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特别有意思的景点。
观看“小鸟天堂”的最佳时刻是在天傍黑时,因为此时正是白鹤鸟归巢投林、夜游鸟振翅起飞的时候。
天渐渐黑了下来。向导先引导我们环视了小岛的环境:在拱形门上有郭沫若1964年手书的五个红色大字“小鸟的天堂”。
在天马河边,有一个民族风格的“观鸟台”。登上台顶,手持望远镜极目眺望,但见远树近景,一览无余。只见大群的白鹤鸟从天边群翔归来,盘旋着降落,在微冥的晚霞中,大榕树上立时增添了一个个白色的亮点。
少倾,又有无数的小鸟从榕林中翩翩起飞,冲向夜色微笼的天空。它们在空中追逐着,寻找着伴侣,成双成对地飞向远方,这就是夜游鸟出外觅食去了。这“投林”、“出林”的欢景,加上多种鸟儿急管繁弦般的鸣叫,使参观者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
薪火相传:一代代护鸟人的精心守护
去年12月27日,在中国侨都(江门)观鸟生态节上,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向来自江门各地的护鸟志愿者组成的“天堂护鸟队”授旗,“天堂护鸟队”队长叶健彬接过旗帜。
叶健彬来自新会天禄村,担任“天堂护鸟队”队长一职。 2021年,他入职小鸟天堂景区旅游公司。“骑着摩托车围着整个景区来进行巡查,这是我们最主要的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联合景区做类似于爱鸟周之类的宣传活动。”叶健彬说。
今年26岁的叶健彬长得敦厚壮实。他从小在新会长大,在汕头读完大学就在当地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在读大学之前,其实因为一直都生活在新会这个地方,但是当人一旦离开了一个地方,那时候我才感觉到,原来我那么热爱它……”经过深思熟虑,从教两年后,叶健斌辞去教师的工作,投入小鸟天堂的怀抱。
“当我小心翼翼捧起奄奄一息的夜鹭时,依然能透过它柔软洁白的羽毛感受到它的体温。当我感受到它的温度的时候,一下子就屏住了呼吸,手也微微颤抖起来……”
去年5月份的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当叶健斌和护鸟队同事进行例行巡视时,发现一只受伤的鹭鸟。经过精心护理,这只奄奄一息的鸟儿回归了大自然,这激发了他护鸟爱鸟的热情。
据了解,“天堂护鸟队”也一直在努力探索中。从上世纪末为恢复生态而采取的植树引鸟、投鱼饲鸟措施到如今的科学维护生态平衡,护鸟队也经历了漫长的学习与探索过程。
“鸟是天生天养的精灵,我们尽量不去干涉他们的生活习性,包括它的繁殖,觅食,迁徙,我们都不干涉它,我们能做的就是给它们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至于在这个环境里面,它们想要去干什么,愿意留还是愿意走,我们都不做过多的干涉。”
为保护“小鸟天堂”一带的自然生态,建造了长达两公里的拱形全封闭声屏障,最大限度减少列车运行给鸟类带来的声光干扰,确保鸟类繁殖栖息不受影响。
由于河道跟外界江河联通,因而常有海洋垃圾流进小鸟天堂。新会区对流经小鸟天堂的有关水域进行了全面整治。这一做法可改善小鸟天堂湿地与周边水系生态的连通性,促进湿地公园与外界水体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丰富鸟类食物来源,构建绿色生态廊道网。
外来入侵植物会通过竞争排挤本地物种,危及生态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小鸟天堂观鸟楼后面原本生长了大量蟛蜞菊和杂草丛。为打造湿地生态示范园,新会区清除了外来入侵植物蟛蜞菊,并根据离河道的距离和土壤环境特点,增加种植荷花、粉花美人蕉、荸荠、慈姑、泽泻和翠芦莉等湿地植物,提升景观效果。同年,小鸟天堂开展湿地公园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面积约13.23公顷。
如今,小鸟天堂设立湿地系统监测中心,建设大数据平台,鸟类、鱼类生态系统和水文情况监测和管理工作有了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变得更加细致智能。
如今,在陈兆满,叶健斌等一代代护鸟人的守护下,江门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江门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鸟天堂”。
离开小鸟天堂时,心中满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对生态保护者的敬意。愿这片生态乐土能永远绽放光彩,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永恒见证,也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像小鸟天堂一样,在发展的同时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地球家园更加美丽多彩。
参观后,在新会大酒家举行的晚宴上,东道主江门市一位副市长讲了一个有趣而富有深意的故事。他说,从前有个皇帝问大臣:外国好还是天堂好?大臣回答说,当然天堂好。皇帝又问,怎见得?大臣说,许多去外国的都回来了,唯独去天堂的没有回来,足见天堂比外国好。
讲完故事,副市长诙谐地说:“今天我们参观了‘小鸟天堂’,大家都回来了,可见天堂还是不如人间好。”这故事引起一阵笑声。细想起来,副市长在谆谆告诫我们,要爱国爱乡,还是人间好,祖国更好!
【编者按】文章笔触细腻、内容详实,融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与生态保护于一炉。游记宛如一把灵动的钥匙,开启了 “小鸟天堂” 这一生态瑰宝的神秘大门。作者以亲身游历为线索,不仅带我们领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由榕树独有的生长特性造就的葱郁丛林,为鸟类构筑的理想家园,还有幸目睹 “投林”“出林” 的震撼鸟景;更深入的挖掘背后故事,从巴金笔下的经典描绘,到历代护鸟人接力守护,新会政府全方位生态保育举措,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不懈追求。文末以副市长的幽默故事升华主旨,落脚爱国爱乡情怀,引发深度思考,让读者在饱览美景之余,铭记守护责任。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