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诗词中的成语知多少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换言之,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往往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等等。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具有历史性的完整系列,是一部空前波澜壮阔的史诗。毛主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怅然天问,“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英雄礼赞,“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励志格言,毛泽东诗词都洋溢着深邃的哲理光辉,且用词准确、雄健、精炼、生动、质朴,蕴含丰富,令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常读常新。笔者在阅读毛泽东诗词时,还发现毛泽东主席匠心独运,用典贴切自如,独创并准确应用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增强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毛泽东诗词中的成语,大致包括三种表现形式:一是独创性,结合实际,首创成语,前无古人,犹言辞书中的“语本”、“语出”之类,成为该成语之语源,并为辞书收录;二是直接借用或引用古代成句、成语;三是限于字数和押韵,灵活使用成语简称、略词短语,或化用古代成句,多蕴含“成语”本义,有的还反其意而用之。他的诗词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意境深远,博大精深,气势磅礴宏大,语言精炼优美,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其中,精准娴熟地运用成语正是毛主席诗词的一大特色。现采撷数例,与广大读者分享。
一、前无古人,亘古未有,首创或独创成语,且为辞书收录
1、九天揽月
【九天揽月】九天:传说天有九重,极言其高。揽:采摘。到天上去摘月亮。形容富有豪情壮志。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见《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622页)
2、横扫千军
【横扫千军】形容干净彻底地歼灭了大量敌军。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见《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42页)
【横扫千军】异常迅猛地歼灭大量敌军。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词:“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505页)
【横扫千军】形容象扫地似的轻而易举地击溃了大量敌军。《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词:“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461页)
3、飒爽英姿
【飒爽英姿】形容人精神焕发、体态矫健的样子。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九六一年二月):“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见《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526页)
【英姿飒爽】亦作“飒爽英姿”。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九六一年二月):“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578页)
【英姿飒爽】亦作“飒爽英姿”。 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一九六一年二月)诗:“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618页)
4、风云突变
【风云突变】比喻局势突然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359页)
【风云突变】比喻局势象风云那样突起动荡。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372页)
5、红装素裹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白雪互相映照衬托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465页)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放晴,红日、白雪相互映衬的景象。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词:“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见《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44页)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的美丽景色。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见《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476页)
6、浮想联翩
【浮想联翩】许多联想出来的事物不断涌现。毛泽东《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诗:“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384页)
【浮想联翩】比喻许多感想在脑子里连续不断地涌现。毛泽东《七律·送瘟神·序》(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366页)
【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毛泽东《七律·送瘟神·序》(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见《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352页)
7、长夜难明
【长夜难明】漫长的黑夜难以见到光明。比喻封建统治下漫长的黑暗岁月。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九五○年十月):“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78页)
【长夜难明】比喻漫长的黑暗岁月。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九五○年十月)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44页)
8、只争朝夕
【只争朝夕】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词:“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见《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853-854页)
【只争旦夕】亦作“只争朝夕”。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词:“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741页)
【只争朝夕】形容分秒必争,紧张奋斗的进取精神。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697页)
9、森严壁垒
【森严壁垒】比喻防守严密。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见《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533页)
【壁垒森严】形容防御工事坚固,戒备严密。亦作森严壁垒。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78页)
【壁垒森严】指防守严密。亦作“森严壁垒”。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见《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53页)
【壁垒森严】原指防守严密。亦作“森严壁垒”。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词:“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见《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66页)
10、风华正茂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旺盛。形容人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见《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353页)
【风华正茂】形容年轻有为,朝气蓬勃,才华横溢。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见《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180页)
【风华正茂】形容年轻人朝气蓬勃,富有才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见《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336页)
二、直接借用或引用成语
1、沧海横流
语出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俱碎。”《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31页)
毛泽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一九一八年):“沧海横流安足虑,世事纷纭何足理。”
2、峥嵘岁月
语出宋·廖行之《沁园春·和苏宣教韵》:“峥嵘岁月,分阴可惜,一日三秋。”《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808-809页)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指点江山
语出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宋秀才》:“道士一手捉宋臂,指点江山,……”《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698页)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枯木朽株
语出《史记·邹阳传》:“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335页)
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一九三一年夏):“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5、众志成城
语本《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志成城,众口铄金。’”《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825页)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6、郁郁葱葱
语出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624页)
毛泽东《清平乐·会昌》(一九三四年夏):“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7、快马加鞭
语出宋·王安石《临川集·送纯甫如江南》:“此去还知苦相忆,归时快马亦须鞭。”《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337页)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8、风吹浪打
语出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可怜一对鸳鸯,风吹浪打,直恁的遭强霸。”《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351页)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9、巫山云雨
语本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353页)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0、风流人物
语出唐·陈叔达《答王绩书》:“风流人物,名实可知。”《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360页)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1、虎踞龙盘
语本晋·吴勃《吴录》:诸葛亮“叹曰:‘钟山龙盘,石城虎踞,此帝王之宅。’”《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251页)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2、天翻地覆
语出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591页)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万马齐喑
语出宋·苏轼《三马图赞引》:“振鬣长鸣,万马皆喑。”《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621页)
毛泽东《七绝·刘蕡》(一九五八年):“孤鸿铩羽悲鸣镝,万马齐喑叫一声。”
14、九死一生
语本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326页)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
15、壮志未酬
语出唐·李频《春日思归》诗:“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1783页)
毛泽东《七律·咏贾谊》(一九六四年):“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16、刀光剑影
语出南朝·梁·吴筠《战城南四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连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221页)
毛泽东《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一九六一年):“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17、江山如画
语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562页)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18、倒海翻江
语出宋·陆游《夜宿阳山矶》:“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328页)
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19、蚍蜉撼树
语出唐·韩愈《昌黎先生集·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433页)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20、万水千山
语出唐·贾岛《送耿处士》诗:“万水千山路,孤帆几月程。”《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第942页)
毛泽东《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1、岿然不动
语出《淮南子·全言训》:“嵬(岿)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338页)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一九二八年秋):“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22、绿水青山
语出宋·葛长庚《永遇乐》:“绿水青山,清风明月,自有人间仙岛。”《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741页)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陀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23、炮火连天
语出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861页)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一九六五年秋):“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24、莺歌燕舞
语出明·冯悔敏《海浮山堂词稿·端正好·邑斋初度自述》:“莺歌燕舞,檀板绣氍毹。”《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578页)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25、楼台亭阁
语本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除了各处楼台亭阁之外,单是厅堂,就有三十几处。”《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741页)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
26、有志竟成
语出《后汉书·耿弇传》:“帝(刘秀)谓弇曰:‘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783页)
毛泽东《四言诗·妇女解放——题〈中国妇女〉之出版》(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三、化用前人成句及成语,多蕴含“成语”本义
1、一衣带水
毛泽东《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一九一八年):“平浪官前友谊多,崇明对马衣带水。”“衣带水”是成语“一衣带水”的省略语。
2、过眼云烟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一九二三年):“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词中的“过眼滔滔云共雾” 蕴含成语“过眼云烟”之意。
3、比翼齐飞(亦作“比翼双飞”)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一九二三年):“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词中的“重比翼,和云翥” 蕴含成语“比翼齐飞”或“比翼双飞”之意。
4、黄粱一梦(亦作“黄粱美梦”)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词中的“一枕黄粱”化用成语“黄粱一梦”或“黄粱美梦”。
5、风樯阵马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词中的“风樯”化用成语“风樯阵马”。
6、金瓯无缺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一九二九年秋):“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词中的“金瓯”化用成语“金瓯无缺”。
7、无可奈何
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一九五八年七月一日):“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诗中的“无奈小虫何”化用成语“无可奈何”,意为:即使是名医华佗再现对血吸虫也无可奈何。
8、沽名钓誉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诗中的“沽名”化用成语“沽名钓誉”。
9、天之骄子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词中的“一代天骄”化用成语“天之骄子”。
10、弹指之间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词中的“弹指一挥间”化用成语“弹指之间”,形容时间极其短暂。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这里的“弹指”是成语“弹指之间”的省略语。
11、席卷天下
毛泽东《蝶恋花·从汀洲向长沙》(一九三○年七月):“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席卷江西”化用成语“席卷天下”。
12、烟消云散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这里的“烟消云落”义同成语“烟消云散”。
13、文武双全
毛泽东《临江仙·赠丁玲》(一九三六年):“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词中的“文、武”化用成语“文武双全”,意即能文能武。
14、倜傥不羁或倜傥风流
毛泽东《七律·咏贾谊》(一九六四年):“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诗中的“倜傥”是成语“倜傥不羁”或“倜傥风流”的简说和省略语。“倜傥不羁”语本唐·房玄龄等《晋书·袁耽传》:“少有才气,倜傥不羁,为士类所称。”“倜傥风流”也作“风流倜傥”,语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那卢生生得伟貌长髯,风流倜傥。”
15、穷寇勿追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诗中的“穷寇”化用成语“穷寇勿追”,诗人并反其意而用之,穷寇必追。即:号召人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16、天翻地覆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一九六五年秋):“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词中的“天地翻覆”化用成语“天翻地覆”。
毛泽东《念奴娇·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
这里的“天渊翻覆”也是化用成语“天翻地覆”。
17、异军突起
毛泽东《四言诗·妇女解放——题〈中国妇女〉之出版》(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妇女解放,突起异军。”
诗中的“突起异军”,义同成语“异军突起”。
18、如日方升
毛泽东《四言诗·妇女解放——题〈中国妇女〉之出版》(一九三九年六月一日):“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诗中的“如日方东”,化用成语“如日方升”。( “如日方升”出自《诗经·小雅》——《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第503页)
19、纵横驰骋
毛泽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诗中的“纵横驰奔”化用成语“纵横驰骋”。
20、倾盆大雨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中的“倾盆雨”即成语“倾盆大雨”的省略语。
21、降龙伏虎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词中的“伏虎”义蕴含成语“降龙伏虎”之意。
22、风驰电掣
毛泽东《七绝·莫干山》(一九五五年):“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这里的“风驰” 蕴含成语“风驰电掣”之意。
23、英雄豪杰
毛泽东《七律·冬云》(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诗中的“英雄”、“豪杰”合二为一,就是成语“英雄豪杰”。
24、肝肠寸断
毛泽东《贺新郎·别友》(一九二三年):“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词中的“肠已断”蕴含成语“肝肠寸断”之意。
25、安然无恙
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一九五六年六月):“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词中的“无恙”, 蕴含成语“安然无恙”之意。
26、慷慨激昂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诗中的“慨而慷”,是双声连绵词“慷慨”二字的倒装,中间加“而”字,作长言。“慷慨”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二义,一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一表悲抑,这里用的是积极的含义,所以,“慨而慷”蕴含成语“慷慨激昂”之意。
27、妖魔鬼怪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九五○年十月):“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词中的“魔怪”,是成语“妖魔鬼怪”的简说。
28、傲霜凌雪
毛泽东《杂言诗·八连颂》(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
诗中的“傲霜雪”是成语“傲霜凌雪”省略语。(“傲霜凌雪”出自清·钱泳《履园丛话》:“如松柏之性,傲霜凌雪。”——《汉语成语词典》(世纪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第5页)
29、沧海桑田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九四九年四月):“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诗中的“沧桑”是成语“沧海桑田”的简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0、凌云之志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词中的“凌云志”是成语“凌云之志”的省略语。
31、世外桃源
毛泽东《七律·登庐山》(一九五九年七月一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诗中的“桃花源”化用成语“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是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3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一九六五年五月):“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词中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化用成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修订版(第1093页),并且赋予新意,勉励人们藐视困难,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勇攀高峰。
【编者按】毛泽东诗词如巍峨丰碑,矗立在中国文学与革命的历史交汇点。文章论述条理清晰、旁征博引,深度挖掘了毛泽东诗词中成语运用的艺术价值。作者深入探寻了毛泽东诗词与成语运用间的精妙关联,细致分类的呈现了独创、引用、化用三类范例,带领读者领略诗词与成语碰撞出的耀眼火花。于中可见伟人以笔为剑、融古铸今,借成语神韵升华诗意,用豪迈词句勾勒时代,让传统瑰宝在革命浪潮中熠熠生辉,为读者打开一扇感悟历史沧桑、汲取奋进力量的智慧之门。更展现了毛主席以成语为笔,绘就波澜壮阔革命史诗,于豪迈词句中融深刻哲思,借古典韵味添诗词魅力,为读者开启一扇领略伟人文学造诣与壮志豪情的窗口,从中管窥时代风云与奋进力量。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