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一百四

作者: 温国兴 点击:418 发表:2025-01-08 10:17:40 闪星:2

摘要:在不同的阶段,对待人才和臣子忠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打天下时局势动荡,需要广纳各方人才,不论其过往如何。但守天下时,要强调礼义、忠诚等道德准则,以此来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确保臣子们忠心耿耿,让国家长治久安。从这里我们得到了启发,创业阶段要胸怀宽广、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助力事业发展;而在事业稳定后,要重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道德规范、忠诚体系,用明确的价值观引导员工,让团队保持向心力,保障事业长久稳固。我们还要明白在不同情境下行为准则的变化,在动荡求发展时可以灵活选择机会展现才能,但一旦选定归属,在守成阶段就要坚守忠诚等原则,不可因私利而违背忠诚大义,不然会遭受唾弃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一个新生的政权如何对待敌对势力的将领,是颇为棘手的问题。刘邦为统治的需要,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招降纳叛,同时处决了那些不忠诚将领。刘邦的做法让刚刚建立的汉朝得以巩固,延续了四百年的稳固江山。《资治通鉴》卷第十一记载了刘邦处置项羽手下将领的不同做法,他对不同的人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引人思考。原文如下:

  彭越既受汉封,田横惧诛,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帝以田横兄弟本定齐地,齐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取,后恐为乱。乃使使赦横罪,召之。横谢曰:“臣烹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商为汉将;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因此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帝曰:“嗟乎!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之。既葬,二客穿其冢傍孔,皆自刭,下从之。帝闻之,大惊。以横客皆贤,馀五百人尚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死,亦皆自杀。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硃家。硃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藤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硃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硃家遂不复见之。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这里主要讲了田横和季布、丁公等人的事迹。他们都曾是项羽的部下,刘邦区别不同情况,对他们给予不同的处置。关于田横,是这样说的:彭越接受了汉王的封赏后,田横害怕被杀,就和他的五百多名部属逃入大海,居住在海岛上。汉高祖认为田横兄弟原本平定了齐地,齐地很多贤能的人都依附他们,如今他们在海岛中,不把他们招来,以后恐怕会生乱。于是派使者赦免田横的罪过,召他前来。田横推辞说:“我曾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听说他的弟弟郦商是汉朝的将领,我很害怕,不敢接受诏令,请求让我做个普通百姓,守在海岛中吧。”使者回去禀报,皇帝就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如果来了,他的人马侍从要是敢有轻举妄动的,就灭族!”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诏令郦商的情况详细告诉田横,说:“田横要是来,大可以封王,小也能封侯;要是不来,就要发兵征讨诛杀了。”田横于是和两个门客乘坐驿站的车子前往洛阳。在离洛阳还有三十里的尸乡厩置时,田横对使者说:“臣子拜见天子,应当沐浴一番。”就借此停留了下来,对他的门客说:“我起初和汉王一样都是面南称王的人;如今汉王做了天子,而我却成了逃亡的俘虏,要面北称臣侍奉他,这耻辱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我烹杀了别人的兄长,现在却要和他的弟弟并肩侍奉君主,纵然他畏惧天子的诏令不敢对我怎样,我难道内心就不羞愧吗!况且陛下想见我的原因,不过是想看看我的容貌罢了。现在砍下我的头,奔驰三十里路,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可以看的。”于是自刎,让门客捧着他的头,跟随使者疾驰去上奏。皇帝感叹说:“唉!从平民起家,兄弟三人相继称王,难道不贤能吗!”为他流下眼泪,封他的两个门客为都尉,调派两千士兵,按照王者的礼仪安葬了田横。安葬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的墓旁挖了洞,都自刎了,到地下追随田横。皇帝听说后,大为震惊。因为田横的门客都很贤能,那剩下的五百人还在海岛上,就派使者去召他们,等他们来了,听说田横已死,也都自杀了。

  而季布和丁公的命运也不尽相同。当初,楚国人季布是项籍的将领,多次让汉高祖陷入困境、遭受屈辱。项籍灭亡后,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敢有窝藏他的,就灭三族。季布于是剃光头发,用铁箍束住脖子,扮成奴隶,把自己卖给了朱家。朱家心里知道他是季布,买下他安置在田庄里,亲自到洛阳去见滕公,劝说道:“季布有什么罪过呢!臣子各自为自己的君主效力,这是职责所在呀;项氏的臣子难道能全部诛杀吗?如今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就因为私人恩怨去追捕一个人,这显得多么心胸不宽广啊!而且凭借季布的贤能,汉朝追捕他这么急迫,他不向北逃到匈奴,就向南逃到南越去了。忌恨壮士而让他资助敌国,这就是伍子胥鞭楚平王坟墓的原因啊。您为什么不找机会向皇上说说这件事呢!”滕公找机会向皇上说了,按朱家的意思进言。皇上于是赦免了季布,召见并封他为郎中,朱家此后就不再见季布了。季布的同母弟弟丁公,也是项羽的将领,在彭城西边追赶汉高祖,短兵相接时,汉高祖危急,回头对丁公说:“两个贤人何必互相为难呢!”丁公就领兵回去了。等到项王灭亡后,丁公前来拜见,皇帝却把丁公在军中示众,说:“丁公作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去天下的人啊。”于是杀了他,说:“让后世做臣子的不要效仿丁公啊!”

  对于刘邦的这些作为司马光评论说,汉高祖从丰、沛起兵以来,网罗各路豪杰,招纳逃亡反叛的人,已经很多了。等到登上皇位后,唯独丁公因为不忠被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打天下和守天下,形势是不同的。在群雄争斗的时候,百姓没有固定的君主,来归附的就接纳,本来就是合适的做法。等到贵为天子,四海之内的人,没有不是臣子的了。如果不明确礼义来昭示众人,让做臣子的人,人人怀有二心去谋求更大的利益,那么国家怎么能长久安定呢!所以依据大义做出决断,让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诚的人没有容身之地;而怀着私人交情施恩的,即使能够救自己的命,从道义上讲也是不认可的。杀一个人而让千万人畏惧,考虑事情难道不是深刻又长远吗!汉朝子孙享有天赐的福禄四百多年,是理所当然的啊!

  阅读这段文字,我们可以领悟这样一个道理,在不同的阶段,对待人才和臣子忠诚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打天下时局势动荡,需要广纳各方人才,不论其过往如何。但守天下时,要强调礼义、忠诚等道德准则,以此来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确保臣子们忠心耿耿,让国家长治久安。从这里我们得到了启发,创业阶段要胸怀宽广、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助力事业发展;而在事业稳定后,要重视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道德规范、忠诚体系,用明确的价值观引导员工,让团队保持向心力,保障事业长久稳固。我们还要明白在不同情境下行为准则的变化,在动荡求发展时可以灵活选择机会展现才能,但一旦选定归属,在守成阶段就要坚守忠诚等原则,不可因私利而违背忠诚大义,不然会遭受唾弃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二〇二五年一月八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刘邦平定天下时广纳人才,大业成就后,招纳逃亡反叛的人却有标准,作者引用史书原文给予详细说明,并因此得出创业时不同阶段运用人才的标准也该如此。治国和创业其实一样,对待人才的态度和准则也要不同阶段不同对待,“在守成阶段就要坚守忠诚等原则”,这点非常重要,国家要长治久安,事业要持续发展,怎样运用人才,值得考究。推荐阅读。编辑:梁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