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西柏坡之行
金秋十月,我从山西太原回到了老家河北正定,再一次走进革命圣地“西柏坡。”这次是我第三次去西柏坡了,第一次是二十年前槐花飘香、榆钱成串的春季。第二次是十多年前细雨濛濛、中华大杏采摘的夏天。今天我再次来到西柏坡,秋风轻拂,阳光灿烂,远远望去,金黄的谷穗、红红的高粱、挂满枝头的磨盘柿子,红嘟嘟的金丝大枣,尽收眼底。波光粼粼的岗南水库,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山峦,宁静而又悠闲。秋高气爽,秋风习习,秋鸟鸣叫,秋虫吟唱,与秋收人的歌声、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一派秋丰景象。
我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这个被誉为“红色摇蓝”,“革命圣地”的西柏坡。它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背倚太行山柏坡岭,面向滹沱河,是一个宁静向阳的小山村。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地形复杂,攻守自如,非常利于隐避和防御。西柏坡独特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它的辉煌。七十多年前,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指令从这里发出,土地改革运动从这里开始,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召开。西柏坡是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确定新中国大政方针的圣地,新中国也是从这里走来。
走进西柏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它们以一种几乎神圣的姿态,守护着这片曾经孕育了中国命运的转折地。山风轻拂,一股淡淡的草木花香迎面飘来,仿佛能吹散人心中的尘埃,让人不由自主的静下心来,聆听历史的回声。走在石板路上,清晨的雾气与静谧的氛围,让人好像听到了历史的脚步。踏入旧址区域,简陋的土坯房,陈旧的桌椅,墙上的历史照片,诉说着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还有前院的那盘石磨见证了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人忙碌的三百多个日日夜。
西柏坡的纪念馆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将那段历史定格在一九四八至一九四九年。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手书的《人民解放军宣言》,可以听到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激昂旋律,可以感到那份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
走出纪念馆,站在西柏坡的山顶,望着连绵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波光粼粼的湖面,我的心里不由得涌起了一股豪情,啊!西柏坡,一个秀丽的村落,滹沱河水从这里流过,你养育了淳朴的乡亲,你流淌着动人的传说。西柏坡,一个红色的村落,三大战役的指挥所,你吹响了胜利的号角,温暖了人民的心窝。西柏坡呀西柏坡,你是革命的摇蓝,你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你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又是进京赶考的出发点。让我们永远都记住这个名字吧!因为,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的一个特色饭店,品尝了当年毛主席喜欢吃的酸辣粉,驴肉火烧,还要了西柏坡的特色菜炖杂鱼。酸辣粉酸爽开胃,驴肉火烧饼香肉绵,由其是炖杂鱼,鲶鱼细致鲜嫩,鲫鱼骨酥香美,嘎鱼醇厚美味……这种种的小鱼都荟聚在这口小铁锅之内,再加上那黄灿灿玉米贴饼子,不仅满足了人的味觉,也大开了人的视觉。西柏坡饭店的饭菜,一年四季都在不断变化,它主打的就是时令、新鲜。记得我春季来时,吃的是:野菜腌肉水饺,槐花拨烂子,香椿芽拌豆腐,花椒芽拌海蛰丝,那叫一个鲜,十几年过去了还念念不忘。而夏天来时吃得则是凉面,乔面扒糕,应时的瓜果菜蔬,什么西红柿、黄瓜、豇豆角,水萝卜、水密桃、中华杏等,真是应有尽有。这次是金秋。鸡鸭鱼肉,米面饼糕,看的我是眼花缭乱,这个也想买,那个也想购,最后只能买了些保质期比较长的缸炉烧饼、油炸鬼,磨盘柿子、金丝枣。
斜阳西下,我们也该返家了。我望着西柏坡的山山水水,街道店铺,真有点恋恋不舍。西柏坡,我从小就向往的地方,这次离去,以后是否还能再见,我无法预知,因我已进入古稀之年。车轮缓缓驶出西柏坡,带走了我的躯体,却留下了我的思念。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出发走进北京中南海,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新生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全世界注目的大事。作者几次走进西柏坡,每一次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因为,那里是内涵丰富的革命圣地,可以联想到当时共产党人在这里指挥千军万马,把国民党政府赶下了政治舞台,也可以联想到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新中国的远大理想和革命实践。西柏坡,共产党人永远的丰碑。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