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爹的责任田

在那个宁静却又被时代之风轻轻拂动、充满变革气息的乡村,张老爹的故事宛如一幅在岁月中徐徐展开的古朴画卷,每一道笔触都浸染着他对脚下这片土地深沉、质朴且矢志不渝的热爱与执着,静静诉说着往昔岁月里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篇章。
张老爹的一生,就像一首与土地紧密相依的田园牧歌。他在这片广袤无垠、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村大地上辛勤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默默谱写着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平凡人生,却也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了一幅伟大的生命图景。他和妻子含辛茹苦地养育了五个子女,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土地便是他们最坚实的依靠,承载着全家的衣食住行,每一滴洒落在土地上的汗水,都浇灌着生活的希望之花。
当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具有时代意义的政策时,张老爹家有幸承包了二十多亩责任田。那一刻,他望着那片广袤的土地,眼中闪烁着光芒,仿佛看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展。这片土地,不仅仅是一片土坷垃的集合,而是全家的希望与生计所在,是他要用一生去守护和经营的宝贵财富。从此,张老爹带着家人,每天迎着晨曦,伴着朝露,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他们精心侍弄着每一寸土地,仿佛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细心呵护。从播种到灌溉,从施肥到除草,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满心期盼着每一季都能迎来丰收的喜悦,让生活的粮仓装满幸福的果实。
时光宛如潺潺流水,悄无声息地缓缓流逝。张老爹的三个女儿相继长大成人,嫁为人妇,离开了这个充满儿时回忆的家。家中的劳动力也因此逐渐减少,面对这一现实,张老爹虽心有不舍,但也无奈做出决定,将部分责任田退还给了村里。然而,令所有人都未曾料到的是,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孕育过无数希望的土地,在归还村里后,竟如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
在那个时代,市场经济的浪潮正以汹涌之势逐渐冲击着传统的农业观念。村里的人们纷纷抱怨种地成本日益高涨,农药、化肥、种子等各项开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倍感压力。而且,收成却极不稳定,完全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一场不合时宜的干旱,或者一场肆虐的病虫害,都可能让一年的辛勤劳作付诸东流。相较于种地的艰辛与充满不确定性的风险,进城打短工似乎成为了一条更为实惠、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在城里,只要肯吃苦,就能相对稳定地获取收入,而且往往比在土地上辛苦一年的收成还要可观,这无疑成为了许多家庭改善经济状况的首选途径。
张老爹看着那些曾经在自己手中被打理得井井有条、肥沃富饶的熟地一天天荒芜下去,杂乱的野草在风中肆意摇曳,仿佛在嘲笑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他的心中满是焦急与无奈,仿佛有千万只蚂蚁在心头啃噬。那片土地,是他一生的心血,是他灵魂深处最割舍不下的牵挂,怎能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它荒废?于是,他迈着略显蹒跚却又坚定的步伐,找到了村干部,眼中满是对土地的不舍与关切,那目光犹如一位即将失去挚爱孩子的父亲,充满了无尽的慈爱与痛惜。
村支书面对张老爹的诉求,也面露难色。他深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都被外面繁华世界的打工热潮吸引,纷纷背井离乡,奔赴城市的各个角落。土地闲置的问题在村里早已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想要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新找到愿意承包土地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难上加难。思索良久,村支书无奈地叹了口气,对张老爹说:“如果您老人家实在心疼这些地,就捡回去自己种吧。”
张老爹带着村支书的答复回到家中,满心欢喜地与两个儿子商量重新耕种土地的事情。然而,两个儿子听闻此事后,却毫不犹豫地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种地本就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活,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而张老爹年近古稀,岁月早已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身体早已不如往昔那般硬朗,如何能承受得起如此高强度的劳作?他们担忧父亲的身体,更担心万一父亲在劳作过程中出现什么闪失,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张老爹望着窗外那片荒芜的土地,心中的执念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无法熄灭。那片土地,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生存的根基,更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里承载着他的青春岁月,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一切回忆都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最终,张老爹与两个儿子达成约定,他决定独自耕种这几亩责任田,无论收成如何,都与儿子们无关,他愿意为这片土地承担一切风险与后果,哪怕前路崎岖,他也无怨无悔。
于是,在那片广袤的田野上,从此便常常能看到张老爹孤独而又坚毅的身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他便已扛着锄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田间。他弯着腰,挥舞着手中的锄头,一下又一下地翻动着土地,每一下锄头的起落,都仿佛是他与土地的深情对话。土地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眷恋与坚守,默默接纳着他的每一份付出。然而,岁月终究是无情的,繁重的农事体力活如同沉重的巨石,渐渐地压垮了张老爹的身体。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每一次劳作后的疲惫感愈发强烈,身体的不适也日益加重。但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依然咬牙坚持着,仿佛这片土地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终于,他积劳成疾,病倒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子女们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赶忙放下手中的一切事务,将他送往医院。在医院里,经过一系列繁琐而又令人揪心的检查,一个残酷的事实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众人头顶——张老爹已是胃癌晚期。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子女们心中所有的侥幸与期望,让他们悲痛欲绝。他们不敢将这一实情告知张老爹,生怕他那坚强的内心在病魔的打击下瞬间崩塌。无奈之下,他们齐刷刷地跪在张老爹面前,眼中满是泪水与担忧,苦苦哀求他住院治疗,那一声声哀求,仿佛是对命运的哭诉,让人心碎不已。
张老爹看着跪在面前的子女,心中五味杂陈。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呢?但对土地的眷恋让他难以安心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在他心中,那片土地正在呼唤着他,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他未完成的使命。经过一番艰难的沟通与内心的挣扎,张老爹与子女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子女们答应他将所有责任田全部种上果树,等他病愈出院后,就在那片果园里安享晚年。
在病床上的日子里,张老爹的病情日益严重,身体也越来越虚弱,每况愈下的身体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可能熄灭。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一草一木、每一寸泥土都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整天吵着要回乡下看看,那执着的眼神让子女们无法拒绝。子女们拗不过他,只好遂了他的心愿。
当他再次踏上那片熟悉的土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疲惫的双眼瞬间焕发出光彩。他看到子女们在责任田里栽种的果树苗,那嫩绿的树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希望的使者,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张老爹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他心中多日的阴霾。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果园里繁花似锦的景象,那盛开的花朵将这片土地装点得如同世外桃源般美丽。他喃喃自语道:“开花的季节一定很好看!” 这笑容背后,是他对土地的深情厚意,是他一生的坚守与眷恋,即便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份情感依然炽热如初。
张老爹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农民与土地的简单故事,更是在时代变迁的滚滚浪潮中,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的生动写照。他用自己的一生行动诠释了对土地的敬畏与热爱,这种情感,如同那深深扎根于土地的果树苗,即便历经风雨的洗礼,也依然坚韧不拔,永远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子孙后代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与精神支柱,时刻提醒着人们,土地不仅仅是生存的基础,更是灵魂的归宿,是我们应该永远珍视和守护的宝贵财富。
【编者按】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敬畏和保护土地应该成为人类最基本的德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依存土地而活着,作者笔下的张老爹只是千千万万坚守土地中的一人,他们用生命诠释对土地的热爱,一辈子没有离开土地,最后回归土地,这就是人类生存最简单最朴素的思想。脚踏坚实的土地,仰望灿烂的天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明天一定更加精彩和美好。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