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笑话 夜读偶拾

作者: 赵富山 点击:732 发表:2024-12-23 09:53:43 闪星:3

摘要:夜读偶拾 新语林五则

/新语林之一:贼说话

    两贼夜间凿墙入室,欲行盗窃。刚进屋摸索,一贼被蝎子蜇了一下,不禁失声大喊:“好疼!”另一贼闻声恐被主人听到,遂将这贼拧了一把,这贼复打他一拳。两贼黑暗中一递一拳,互不相让,砰啪有声,将主人惊醒。

    主人急唤家丁人等将两贼当庭捆绑。被蝎子蜇的贼埋怨另贼道:“都怨你,有话不说,缘何拧我一把?”那贼说:“死贼,你还不省,哪里有做贼的还敢喊叫!”

   大凡行窃之时,均要做到如杜子美诗云“无人觉来往”。《水浒传》中时迁早年曾做窃贼,绰号“鼓上蚤”,言其身轻如蚤,跳鼓上而无声也。

   旧时有恶少数人,结伙深夜打劫,明火执仗。不料火把忽灭,首领名陈清者叫道:“焦回子点火来!”焦回子大怒,答曰:“此为何处?你直呼姓名,你非陈清乎?”主人默记告官,拂晓,众贼被悉数拿下。

   由是观之,鸡鸣狗盗之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切不可胡说乱语也。


新语林之二: 屁颂文章

   一秀才气数尽绝,去见阎王。阎罗殿上阎王偶放一屁,秀才生前即工于献媚拍马,此时即献屁颂一篇曰:

   高竦金臀,

    弘宣宝气,

   依稀乎丝竹之音;

   仿佛乎麝兰之味。

   臣立下风,

   不胜馨香之至!

   吹得何其肉麻,阎王大喜,遂为秀才增寿十年,即刻放回阳间。

   十年期满,秀才复见阎王。这秀才趾高气扬,望阎罗殿摇摆而上。阎王问是何人?小鬼答曰:“大人健忘,此人乃当年做屁文章的秀才”。

   此秀才闻屁献媚,为苟延性命,宁可丢弃人格,实属无耻之甚矣!犹胜唐朝郭霸,以尝粪而求其富贵,所谓遗臭万年也!


新语林之三;押解和尚

    一和尚犯罪,官府差役押解。时值酷暑,行一日,人困马乏,夜宿客栈。和尚施计沽酒,与衙役对饮,划拳行令,吆五喝六,衙役终不胜酒力,旋即烂醉如泥。和尚找来剃刀乃将衙役削发后连夜逃遁。

   次晨,衙役酒醒,绕房前屋后不见和尚,竟至吓出一身冷汗,遂摸己头则光无毫发矣,竟由惊变喜,乃大叫乎:“和尚倒在,我却不知何方云游去了?”

   世间总有人晕晕乎乎,忘却自己是何人,这衙役就是一个。其醉酒时大脑失控自不必言矣,然清醒时,也常昏聩,乃至头上无发竟认为自己是和尚,其行尸走肉、毫无理智,恍恍惚惚,令人好笑且心生怜悯矣!


新语林之四:咬文嚼字

    一秀才欲买柴,当街唤:“荷薪者过来!” 卖柴人虽不懂“荷薪”何意,但“过来”听得明白,遂将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复问:“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卖柴者报了价钱。秀才看了柴后曰:“外实而内虚,面干而里湿,燃之必烟多而焰少,请损之。”意欲讨价。卖柴者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径自荷柴走了。

   又闻一官员下乡,问候父老曰:“近来黎庶何如?”乡亲答曰:“回大人,今年梨树好,只是虫吃了些”,官人哭笑不得。

   秀才和官人咬文嚼字,不看对象,又不区分书面语和口头语,干的甚事,可谓死读书误人也!


新语林之五:岂有此理

    一人习学语言。听人说“岂有此理”,心甚爱之,时时温习。

   偶因渡河心急,将其忘记,遂绕船寻觅,至开船仍不得。

   船家问之寻觅何物?答:“是句话”。船家感叹:“话也会失落吗?岂有此理”。其人大喜过望:“你拾著何不早说?”

   船家观其用心专一,又告之“岂有此理”这句话有多种表述,也曰“岂有此说”,或曰“焉有此理”,还有“岂有是理”或只用“岂有”二字者。

   其人自此拜船家为师,每日讨教,终不复登船渡河矣。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将自己阅读到的5则小笑话汇聚成林,博人一笑的同时,可引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也可以让读者得到某些启迪,小笑话通常是靠简单的故事形式传达深刻的哲理,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易于接受,还能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