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的贝熙业
2024年11月22日,参加海淀区老干部局组织观看多语种皮影戏《贝熙业在西山》首演后,受好奇心驱使,与几位观友去了坐落在海淀区北安河村的贝家花园。
想不到,在高楼林立之外,一座古朴、典雅的法式建筑,静静地隐匿在阳台山北麓鹫峰脚下的丛林之中。蜿蜒的石阶、雕梁画栋的筒瓦箍头脊式的中西合璧的阁楼、宽敞的平台、圆形的喷水池、温馨的诊室、木质的家具、铜制的留声机、瓷砖贴壁的浴池以及高耸威严的碉楼,让萧瑟中的橡树林呈现出一种生机。
这座古朴的石木建筑俨然就是一座博物馆,保存着贝熙业大量的生平介绍。透过一幅幅图片、一篇篇文稿、一行行说明、一件件物品,一个博学、多才、严谨、贤达、宽厚、善良、浪漫的谦谦君子跃然而现。置身于那间面积不大、窗台前摆放着小花瓶的诊室,似乎隐约听见了贝熙业大夫问询患者、告知其病因、治疗、注意事项的娓娓柔声;坐在毫无雕饰、简洁的会客室里,可以想象贝熙业大夫在工作之余与亲朋好友伴着悠悠的乐曲小酌而谈的情景;站在北大房的平台上,彷佛看见贝熙业大夫与好友们沐浴在和煦的暖阳中,透过喷泉的扬撒眼见彩虹的兴奋与欢愉。
贝熙业,虽然不是共产主义的信仰者,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为中国人民做出的贡献,完全可以比肩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贝熙业,全称为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1872年7月9日出生于法国利莫赞大区科鲁兹省夏尔市。1895年获得法国波尔多海军医学院医科博士学位,三年后被派往印度任职,六年后回到法国。1912年底从法国乘船出发,1913年初到达中国任职。贝熙业来到中国,将法兰西医学和教育理念带到了中国。
作为医者,他坚定地忠于医者的使命担当,严格遵循着医者的职业操守。贝熙业曾经是法国驻北京公使馆医生、北洋政府总统医疗顾问、北京法国医院院长。不论是面对总统、前清贵族、达官贵人、社会贤达、演艺名伶、专家学者、乡村士绅,还是抗敌志士、妇孺村民,他以医者仁心的胸怀,将救死扶伤之术平等地施与他的患者甚至免费为他们治疗。抗日战争爆发后,贝熙业在贝家花园设立了国际“红十字救治站”收治伤病员。被北安河村民誉为“济世之医”。
作为医者,他将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医术奉献给了现代医学尚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他先是应聘在北洋海军医学堂教学,后于1931年经过与友人的精心筹备将中法大学医学院从陆谟克学院独立出来,之后又出任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在从医44年中,在华近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他为中国医学体系的建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作为医者,他还将博大的仁心延展到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上:1917年5月,华法教育会在北京成立,他积极加入并与李大钊成为同事。1918年10月20日,在蔡元培、铎尔孟等人推动下成立的中法协进会,他担任理事。之后,他与李大钊等人参与资助了周恩来等人的赴法勤工俭学项目;在其居住的北安河村附近开设了香山碧云寺小学、在温泉村开设了温泉中学。
他41岁踏上中国这片热土,在历经时代变迁、战火洗礼后,他与各阶层荣辱与共、相濡以沫,最终娶了比他小四十余岁的吴似丹为妻并生有一子。实现了他对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血乳交融的夙愿。
很惭愧,如果不是海淀区老干部局组织的观影活动,我对贝熙业大夫几乎一无所知。看了《贝熙业在西山》、徜徉在贝家花园,我由衷地敬佩贝熙业的职业态度。他以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精神诠释了做好本职工作的意义。即面对精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地医疗病痛。我想,如果没有对自己的选择的自信;没有对自己职业使命的清醒认知;如果没有扎实的职业功底的支撑,他是不会做到的。患者不分种族、不论信仰、不计观点而始终秉持着悲天悯人地宅心仁厚,精益求
前几日到沈阳去探望亲戚。十余年后再去,沈阳市区景致的变化之大令人惊羡。但是给我印象最突出的却是所过沿街一座比一座规模宏大的医院。我不由得想,为什么现在的医院越建越大?为什么医院的人流远远超过了购物中心的客流?医院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到底是老龄化的必然结果还是我们的医者医术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只能靠不断扩大医疗设备诊治?如今社会上所学非所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出名要趁早的功利主义盛行,严谨的实证研究凤毛麟角,依靠碎片化的信息、数据拼凑的论文、假大空的说教充斥在各行各业甚至在小学阶段。试想,如果我们任这样浮夸的风气泛滥,新质生产力如何能够实现?质量强国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可见,对贝熙业大夫事迹的宣传实在是正逢其时。
贝熙业的生命后期是黯然的,他虽然深深地爱着我们的土地,但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左倾意识影响,他被遣送回到法国,不久便去世。庆幸的是,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贝熙业的事迹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评价,当年3月27日,他在法国访问时说:"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中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
愿贝熙业的事迹能够成为我们做人做事的楷模:不忘初心,深耕本职,老实做事,仁心待人,共同构建一个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的和谐环境。
感谢海淀区老干部局让我认识和了解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仁慈的、具有博大胸怀的仁心医者。让我们又有了一处可四季观赏、休闲的美丽花园!
【编者按】感谢作者让我们有机会了解这样一位国际主义战士。让·热罗姆·奥古斯坦·贝熙业(1870年-1960年),是一位在抗战期间无私帮助中国人民的白求恩式的医生。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他的一生做好事无数,从不声张,不求名利,这样的一位国际友人,中国人民一定是不会忘记的。人的一生有终点,活着的意义是奉献自己,献出自己的爱,让世界感知到自己的活着,这才是硬道理。推荐阅读。编辑:李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