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九十二

作者: 温国兴 点击:684 发表:2024-12-17 09:13:36 闪星:3

摘要:战争中策略的运用至关重要,有时候打破常规的兵法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布局反而能出其不意地制胜,像韩信背水一战就是利用绝境激发士兵的斗志,让他们为求生存而奋勇作战。做决策时要充分了解对手以及周边的各种情况,不能盲目遵循既定的规则或者固有的观念,要权衡利弊,果断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合适的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古人打仗要要善于运用兵法,但在很多时候,又不能拘泥于兵法,而应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兵法。有的时候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们现在讲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这个意思。在《资治通鉴》卷第十给读者讲述了背水一战的战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灵活运用兵法的重要性。这一事例原文如下:

  冬,十月,韩信、张耳以兵数万东击赵。赵王及成安君陈馀闻之,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张耳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否则必为二子所擒矣。”成安君尝自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韩信兵少而疲,如此避而不击,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广武君策,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餐,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佯应曰:“诺。”信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也。”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将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于是信与张耳佯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旗、鼓,逐信、耳。信、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见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资治通鉴》卷第十开篇讲了韩信带兵攻打赵国的故事。冬季,十月,韩信、张耳率领几万军队向东攻打赵国。赵王以及成安君陈馀听说后,在井陉口集结军队,号称有二十万之众。

  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进言说:“韩信、张耳乘着胜利的势头离开本国远征,那锋芒不可阻挡。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打柴割草然后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如今井陉这条通道,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军几百里,依这种形势来看,粮草必定落在大军的后面。希望您拨给我三万奇兵,从小路去截断他们的军需物资;您则深挖战壕,高筑营垒,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向前不能战斗,后退无法撤回,在野外又抢不到什么东西,用不了十天,韩信、张耳这两位将领的头颅就能送到您的麾下了;否则,我们必定会被这两人所擒获。”成安君曾经自称是正义之师,不采用欺诈的计谋和出人意料的计策,说:“韩信的兵力少而且疲惫,像这样还躲避不与他交战,那么诸侯们就会认为我怯懦,就会轻易地来攻打我了。”

  韩信派人暗中去侦察,得知他们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就非常高兴,于是才敢领兵径直前进。在距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停下来宿营。半夜时分,传令出发,挑选了两千名轻骑兵,每人手持一面红旗,从小路到山上隐蔽起来观察赵军的动静。韩信告诫他们说:“赵军看到我们败退逃走,一定会倾巢而出追赶我们。你们就迅速冲入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命令副将传令下去让将士们简单吃点东西,说:“今天打败赵军后再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只是假意应承说:“好的。”韩信说:“赵军已经先占据了有利地形扎营;而且他们没有看到我们大将的旗帜、仪仗,是不肯攻击我们的先头部队的,怕我们到了险要的地方就退回去了。”于是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营寨,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望见后都大笑起来。天刚亮的时候,韩信树起大将的旗帜,擂着战鼓,大模大样地走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迎击汉军,双方激战了很久。这时,韩信和张耳假装抛下旗鼓,逃向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又和赵军激烈交战。赵军果然倾巢而出争抢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经进入河边的阵地,全军将士都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打败他们。韩信派出的那两千名奇兵,等到赵军倾巢而出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飞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起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已经不能抓到韩信等人了,想要退回营垒;却看到营垒中都是汉军的红旗,大为惊恐,以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都俘虏了,于是军队大乱,纷纷逃窜,赵军将领即使斩杀逃兵,也无法禁止。于是汉军前后夹击,大败赵军,在泜水边斩杀了成安君陈馀,活捉了赵王歇。将领们献上首级和俘虏,纷纷前来祝贺,顺便问韩信说:“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您却让我们反而背水列阵,还说‘打败赵军后再会餐’,我们当时都不服气,然而最终竟然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说:“这也在兵法上呀,只是各位没有留意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韩信平日里并没有抚慰将士,这就好比是‘驱赶着集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他们放在绝境,使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生存而战,要是给他们留条生路,那就都逃走了,哪里还能够用他们来打仗呢!”将领们都心悦诚服,说:“好啊!这不是我们所能比得上的。”

  韩信这一仗让我们得到很多启发。战争中策略的运用至关重要,有时候打破常规的兵法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布局反而能出其不意地制胜,像韩信背水一战就是利用绝境激发士兵的斗志,让他们为求生存而奋勇作战。同时也体现出将领能否准确判断对手心态、能否果断采用合适计谋对战争胜负影响极大,成安君因墨守所谓“义兵”不用奇谋而致败,韩信因准确洞察对手而大胆决策取胜。我们必须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局限于常规的思维和方法,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大胆创新,有时候把自己逼入绝境,反而能激发出更大的潜能去突破困境、达成目标。做决策时要充分了解对手以及周边的各种情况,不能盲目遵循既定的规则或者固有的观念,要权衡利弊,果断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合适的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六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紧扣主题,对背水一战的解读全面且深入,逻辑清晰地从历史故事过渡到启示感悟。语言简洁明了,能有效传达核心观点。作者以《资治通鉴》卷十中韩信背水一战的战例为核心,先详细阐述了战役的背景、过程,包括韩信与赵军双方的兵力部署、谋士进言及韩信的应对策略等。接着深入分析了此战役带来的启示,强调战争中策略运用需灵活应变,打破常规可出其不意制胜,将领准确判断对手心态与果断决策的重要性,进而推及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人们应突破常规思维,灵活创新,充分了解情况,权衡利弊并果断决策以取得成功,展现了对历史战例深度的剖析与现代意义的挖掘。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