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九十

作者: 温国兴 点击:679 发表:2024-12-13 14:15:31 闪星:1

摘要: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在用人上要有容人的雅量。从项羽虽怨恨英布却因看重其才能想任用他、汉王刘邦最终因陈平的才能而不计较其品行方面的瑕疵继续重用他这些情况来看,说明在复杂局势下,领导者用人往往要着眼于其才能能否为自己的事业助力,不能因一些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就完全舍弃有能力之人。像陈平所说,在魏王、项王处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君主不能信任和重用人才,而刘邦能用人、肯信任,就吸引人才来归附,凸显出领导者给予人才信任,是让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在《资治通鉴》卷第九再次讲到了用人所长,容人所短的故事。一项事业的成功,最为关键的就是用人。在用人方面,一定要有容人的雅量,因为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无缺的人,观察一个人,使用一个人,都要看这个人的主流,以及这个人对事业可能带来的利益。这里刘邦听取了谋士的建议,任用了陈平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帮助刘邦在楚汉相争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原文如下:

  初,项王击齐,征兵九江,九江王布称病不在,遣将将军数千人行。汉之破楚彭城,布又称病不佐楚。楚王由此怨布,娄使使者诮让,召布。布愈恐,不敢往。项王方北忧齐、赵,西患汉,所与者独九江王;又多布材,欲亲用之,以故未之击。汉王自下邑徙军砀,遂至虞,谓左右曰:“如彼等者,无足与计天下事!”谒者随何进曰:“不审陛下所谓。”汉王曰:“孰能为我使九江,令之发兵倍楚?留项王数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随何曰:“臣请使之!”汉王使与二十人俱。

  五月,汉王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荥阳,汉军复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楚骑来众,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奉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汉王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

  周勃、灌婴等言于汉王曰:“陈平虽美如冠玉,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乎,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其骸骨。”汉王乃谢,厚赐,拜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诸将乃不敢复言。

  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则绝河津,反为楚。

  我们来看看刘邦是如何启用陈平这个争议人物的。当初,项羽攻打齐国时,向九江王英布征调兵力,英布称病不亲自前往,只是派将领率领几千人前去。汉王刘邦在彭城打败楚军的时候,英布又借口生病不协助楚国作战。项羽因此怨恨英布,屡次派使者去责备他,并征召英布前来。英布越发害怕,不敢前往。项羽当时正在北方担忧齐国、赵国的情况,在西边顾虑汉王刘邦,所亲近依靠的只有九江王英布;又很欣赏英布的才能,想亲自任用他,所以没有去攻打他。汉王从下邑转移军队到砀县,随后抵达虞县,对身边的人说:“像他们那样的人,不配和我一起谋划天下大事!”谒者随何上前问道:“不知陛下说的是谁。”汉王说:“谁能为我出使九江,让英布发兵背叛楚国呢?拖住项羽几个月,我夺取天下就可以万无一失了。”随何说:“我请求出使!”汉王便派随何带领二十个人一同前往。

  五月,汉王抵达荥阳,各路败军都汇聚到这里,萧何也征发关中没有登记入册服徭役的老弱之人,全部送到荥阳,汉军于是又振作强大起来。楚军从彭城出发,常常乘胜追击败退的汉军,与汉军在荥阳南面的京邑、索邑之间交战。楚军的骑兵众多,汉王挑选军中可以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军骑士、重泉人李必和骆甲。汉王想任命他们,李必、骆甲说:“我们原本是秦朝百姓,恐怕军中将士不信任我们;希望大王能派您身边善于骑马的人做我们的首领。”于是汉王任命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率领骑兵在荥阳东面迎击楚军骑兵,大败楚军,楚军因此不能越过荥阳继续向西推进。汉王驻军在荥阳,修筑甬道连接到黄河边,以便取用敖仓的粮食。

  周勃、灌婴等人对汉王说:“陈平虽然容貌俊美如同帽子上镶嵌的美玉,但他内在未必有真才实学。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与他的嫂子私通;侍奉魏王不能容身,逃亡归附楚国;在楚国不合心意,又逃亡归附汉王您。如今大王您却给予他高官,让他监督诸将。我们还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贿赂,贿赂多的就能得到好的安排,贿赂少的就会得到差的待遇。陈平是个反复无常的乱臣,希望大王明察!”汉王对陈平产生了怀疑,召见魏无知并责备他。魏无知说:“我所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陛下所问的是他的品行。现在就算有人有尾生、孝己那样的品行,但对决定战争的胜负没有帮助,陛下哪有闲暇去任用他呢!楚汉对峙,我推荐的是有奇谋的人,只看他的计策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利罢了。至于和嫂子私通、接受贿赂,又有什么值得疑虑的呢!”汉王又召见陈平责备说:“先生侍奉魏王不被接纳,侍奉楚王又离开,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难道本该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侍奉项王,项王不能信任别人,他所任用和宠爱的,不是项氏家族的人,就是他妻子的兄弟,即使有奇谋之士也不能任用。我听说汉王能用人,所以前来归附大王。我只身前来,不接受钱财就没有资金可用。如果我的计谋确实有可采纳之处,希望大王采用;假如没有可用的地方,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存好交官府,我只求能保全尸骨还乡。”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赏赐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让他监督全体将领。将领们这才不敢再议论此事了。

  魏王豹请假回去探望生病的亲人,一到封地就封锁了黄河渡口,反叛汉王,归附楚王了。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在用人上要有容人的雅量。从项羽虽怨恨英布却因看重其才能想任用他、汉王刘邦最终因陈平的才能而不计较其品行方面的瑕疵继续重用他这些情况来看,说明在复杂局势下,领导者用人往往要着眼于其才能能否为自己的事业助力,不能因一些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就完全舍弃有能力之人。像陈平所说,在魏王、项王处不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君主不能信任和重用人才,而刘邦能用人、肯信任,就吸引人才来归附,凸显出领导者给予人才信任,是让人才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从领导者角度来说,在工作或团队管理中,面对有才能但可能存在其他小缺点的下属,要学会权衡利弊,重点关注其能否为团队目标的达成贡献力量,不可求全责备,要给予充分信任,搭建让人才施展的平台,才能汇聚更多优秀人才为己所用,推动事业发展。从个人角度来说,一方面自身要不断提升才能,让自己有可以被他人所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在选择追随的对象时,要选择那些能够信任和重用人才的领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同时,做事要懂得抓住关键问题,像魏无知强调的关注才能对局势的作用,而不是被一些次要的品行问题过度羁绊,要有大局观和重点意识。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以《资治通鉴》卷第九中刘邦启用陈平这一争议人物的故事为核心,详细阐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语言简洁凝练,能精准传达核心观点。作者紧扣主题,对历史故事剖析透彻,逻辑清晰地从故事引出启示。作者深入分析了刘邦用人不纠结于陈平品行瑕疵而着眼其才能的原因与意义,进而从领导者与个人两个角度探讨了从中获得的启发。特别强调了在用人与做事中把握关键、具备大局观的重要性,更展现了对历史故事中用人智慧的深度挖掘与现代意义的思考。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