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坐对星天说万卷 一壶闲煮半山秋

作者: 俞梅 点击:379 发表:2024-12-10 08:49:00 闪星:7

摘要: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思想,也是记录人生轨迹的重要载体。我一直认为那些能够以诗词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人,是上天所眷顾的人。上天赋予他们这样的写作能力,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有着不可替代的的价值,所以上天需要他们表达出来。

  其实,一年多以前,我就已经收到了汤云柯精心创作的诗稿《坐对星天说万卷 一壶闲煮半山秋》,仅是这书名,便透出一股非凡的大气磅礴之感。这样的书名,这样的意境,让人心生向往,仿佛自己也能随着这些作品,一同坐对星天,畅谈万卷,品味人生的真谛。

  当时,我就想要撰写一篇赏析文章来表达我对这些诗词的欣赏与敬仰,同时也想谈谈自己阅读后的收获与感悟。然而,面对学长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广博和高度,我一时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于是,我决定放慢脚步,一边细细品味、认真学习,一边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鉴赏能力。这些天,由于叶嘉莹而引起的话题沸沸扬扬,也有不少针对旧体诗的,我也重新思考了诗词的价值。

  旧体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创作与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理论基础。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旧体诗词虽一度陷入衰微,但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旧体诗词创作者,他们直面现实,以旧瓶装新酒,推动了旧体诗词的复兴与发展。

  在当代文学领域,旧体诗词的创作与研究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多的当代诗人致力于旧体诗词的创作,其中,汤云柯无疑是这一领域中的佼佼者。

  汤云柯,作为清华大学工科博士及北京某金融企业高管,凭借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卓越的诗词才华,在诗词界赢得了“当代诗仙”的美誉。其诗作不仅在朋友圈中广为流传,更被误植于高中语文试卷中,与辛弃疾等古代文学大家的作品相提并论,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当前,关于旧体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作技法、艺术风格、文化价值等方面,而对于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汤云柯作为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重要代表,其诗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时代精神,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汤云柯的诗词作品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融合了传统诗词的精髓与当代社会的情感体验,形成了鲜明而富有魅力的艺术特色。


  一、意境高远,情真意切,语言优美

  汤云柯的诗词作品语言优美,用词精炼,意境深远。他善于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例如《题画》,“长堤水色自天成”,天成之美,仿佛一幅动人的画卷缓缓展开。“梦里红颜带伞行”,又添了几分柔情与神秘,引人遐想。“莫问情深谁与共,人生何处不相逢”,寻常话语便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

  “万古人生何所有,群山静夜星满天。”这句诗深刻而隽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如朝露、自然永恒如长河的感慨与思索,以及对宁静悠远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憧憬。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情感力量,令人读来回味无穷,仿佛置身于那静谧的群山与璀璨的星空之下,感受着生命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汤云柯擅长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巧妙融入诗词的字里行间,凭借细腻的笔触与鲜活的意象,深刻传达出对人生、自然及历史的独到感悟,这些感悟常常能触动读者的心弦,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题画

  长堤水色自天成,

  梦里红颜带伞行。

  莫问情深谁与共,

  人生何处不相逢。

  ——作于庚寅秋日


  与樊华弟游大明山

  路远游人少,山深大气清。

  风来千岭树,云去满天星。

  老酒说时尚,新茶论古经。

  布衣天地客,万里不虚行。

  ——庚子初秋写于广西大明山顶


  赣州论道——记中金租暑期研讨会

  碧树岚烟雨亦晴,山中八月正秋清。

  茶新燕舍说经济,酒老云门论纵横。

  自古躬耕多有策,从来善钓更知兵。

  赣南功业留书院,心在青天大道行。

  ——乙未初秋于九连山培训基地


  新年寄友

  游居四海不知年,

  乐有亲朋伴岁寒。

  纵使功名无一是,

  敢凭诗酒论湖山。

  ——2012年1月1日新年短信


  论道

  惯看风云惯看山,

  居为过客悟为仙。

  从容万事即得道,

  半在心田半在天。

  ——己丑夏日作于南宁


  二、融合传统与现代,具有时代特色

  汤云柯的诗词作品在继承传统诗词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社会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善于运用现代语言和文化元素,使传统诗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他也关注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通过诗词作品传达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关怀。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风格,使得他的诗词作品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气息。


  题伊斯坦布尔

  峡开山海尽波涛,欧亚兴衰涨落潮。

  两教精华留古殿,三朝霸气铸弯刀。

  真经无忌随穿戴,俗世有情浪狗猫。

  纵使帝国成旧迹,安居乱世亦英豪。

  ——己亥春作于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


  看卫星发射

  方圆百里滚雷声,

  地动天摇起火龙。

  不肯凡间长做客,

  只缘立志在苍穹。

  ——北京时间2019年7月26日11点57分,恰逢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号工位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遥感30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近距离观看留诗为记。


  三峡大坝

  一朝飞坝锁蛟龙,

  千古西陵画不同。

  过尽猿声山未老,

  春风犹唱大江东。

  ——戊戌春于湖北宜昌


  三、风格豪迈洒脱,颇具太白之风

  汤云柯的诗词作品风格豪迈洒脱,具有李白(字太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他善于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意境开阔的艺术效果。他的诗作往往充满豪情壮志,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诗歌以豪放、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王国维在书中对李白的作品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独到的见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天马行空”的特质,表现出诗人自由洒脱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这种个性或者说是天赋,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力量。李白的诗歌能够超越时代的局限,打动后世读者的心灵,正是因为其内在的自由精神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或许,正是这股力量在无形中悄然渗透,深深影响了汤云柯。

  摘引一小段朋友们对汤博士的评价:他的足迹不仅遍布国内的名山大川与人文古迹,更马不停蹄地环游世界,已逾六十余国留下他的印记,堪称一位名副其实的“征行达人”。相较于古代那些执着于在“灞桥风雪、驴背寻诗”中汲取灵感的诗人,他目睹过更为辽阔的世界,思索过更为深远的历史。

  汤云柯与李白有着诸多神似之处,他们二人的足迹同样遍布大江南北,性情中均流露出豪迈洒脱,故而其作品风格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西柏坡

  中山狼迹久钩沉,虎踞龙盘别有村。

  水入滹沱形若羽,山横燕赵势如屯。

  休夸天下凭三战,牢记民心抵万军。

  逐鹿春秋今又是,更须长策振乾坤。

  ——丁酉秋日随单位党建活动,写于太行山脚下河北平山县


  七绝 游黄河石林

  立地奇峰百万重,

  羊筏驴辇看枯荣。

  江山岁月谁雕刻,

  铁马冰河塞上风。

  ——庚子寒露记于甘肃白银


  七绝 沙漠骑驼

  苍凉古道觅天涯,

  驼背温柔行者家。

  大漠秋光凭望眼,

  迎风犹可踏黄沙。

  ——二零二零年十月十三日记于甘肃敦煌


  七绝 翡翠湖

  玉镜蓝光几世知,

  茫茫戈壁隐瑶池。

  此情不是人间事,

  爱在深秋亦未迟。

  ——庚子深秋写于青海大柴旦


  七律 莫高窟

  千年西域角声寒,大漠高窟起两关。

  魏晋才情渲画壁,汉唐神采驻佛颜。

  身逢盛世金兰聚,心历衰邦书卷残。

  莫惧沙霾遮古道,春风吹度再飞天。


  杜甫曾有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到“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诗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不仅承载着人类的情感与思想,也是记录人生轨迹的重要载体。我一直认为那些能够以诗词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人,是上天所眷顾的人。上天赋予他们这样的写作能力,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思考,有着不可替代的的价值,所以上天需要他们表达出来。古往今来,不断涌现出优秀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更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与时代的风貌,汤云柯就是其中之一,他们通过文字,将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升华为艺术,既丰富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总之,汤云柯的诗词作品不仅关注个人情感,还关注社会问题,传达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关怀。汤云柯的诗词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豪迈洒脱的风格、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特色以及注重格律与音韵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诗词才华,也为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评论以汤云柯的诗词为核心,沿着介绍作者背景、分析作品特色、评价作品价值与意义的脉络展开。在介绍作者时突出其多元身份与在诗词界的影响力,为后续作品赏析奠定基础。在作品分析中,条理清晰地从语言、意境、风格融合等维度展开,让读者能全面认识汤云柯诗词的独特之处。通过与李白等古代诗人的对比以及引用诸多文学理论与他人评价,进一步强化了对其作品的解读深度,最后对其在当代旧体诗词创作与研究方面的贡献进行总结,为读者构建起一个完整且系统的汤云柯诗词认知框架,有助于推动旧体诗词在当代的传播与研究。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