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八十四
项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取得了赫赫战功,但是在关键节点却产生了严重的失误。《资治通鉴》卷第九记载了项羽的一些言行,他的这些言行为导致了日后的失败。我们应该从项羽的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原文如下:
项羽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项羽怒曰:“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怀王虽无功,固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春,正月,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徙义帝于江南,都郴。
二月,羽分天下王诸将。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羽与范增疑沛公,而业已讲解,又恶负约,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之。”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路。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长史欣者,故为栎阳狱掾,尝有德于项梁;都尉董翳者,本劝章邯降楚。故立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立翳为翟王,王上郡,都高奴。项羽欲自取梁地,乃徙魏王豹为西魏王,王河东,都平阳。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郡,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王成因故都,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徙赵王歇为代王。赵相张耳素贤,又从入关,故立耳为常山王,王赵地,治襄国。当阳君黥布为楚将,常冠军,故立布为九江王,都六。番君吴芮率百越佐诸侯,又从入关,故立芮为衡山王,都邾。义帝柱国共敖将军击南郡,功多,因立敖为临江王,都江陵。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荼为燕王,都蓟。徙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齐将田都从楚救赵,因从入关,故立都为齐王,都临菑。项羽方渡河救赵,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其兵降项羽,故立安为济北王,都博阳。田荣数负项梁,又不肯将兵从楚击秦,以故不封。成安君陈馀弃将印去,不从入关,亦不封。客多说项羽曰:“张耳、陈馀,一体有功于赵,今耳为王,馀不可以不封。”羽不得已,闻其在南皮,因环封之三县。番君将梅鋗功多,封十万户侯。
项羽和刘邦开始的时候,都尊崇楚怀王,按照他的约定做事。但是项羽感到自己的功劳比楚怀王大,为什么要听他的?项羽派人去向楚怀王请示,楚怀王说:“按照之前的约定办。”项羽发怒道:“楚怀王,是我们项家拥立的罢了,他本身并没有什么战功,凭什么能够专断主持约定呢!天下刚开始举兵反秦的时候,暂时拥立六国诸侯的后代来讨伐秦朝。然而亲自披挂战甲、手持兵器首先起事,风餐露宿在外作战三年,灭掉秦朝平定天下的,都是各位将领和我项籍的功劳啊。楚怀王虽然没什么功劳,本来也应当分割土地让他称王。”各位将领都说:“好!”春季,正月,项羽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说:“古代的帝王,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必定要居住在江河的上游。”于是就把义帝迁徙到江南,定都在郴县。
二月,项羽分封天下,封各位将领为王。项羽自己立为西楚霸王,统治梁地、楚地的九个郡,定都彭城。项羽和范增怀疑刘邦,可是双方已经和解,又厌恶背上违约的名声,于是暗中谋划说:“巴、蜀道路险阻,秦朝流放的人都居住在那里。”于是就说:“巴、蜀也是关中地区。”所以立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地区,定都南郑。然后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秦朝的降将为王,用来阻塞汉王东出的道路。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的地区,定都废丘。长史司马欣,以前是栎阳的狱吏,曾经对项梁有恩德;都尉董翳,原本劝说章邯投降楚国。所以立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一带的地区,定都栎阳;立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地区,定都高奴。项羽想要自己占有梁地,于是把魏王魏豹改封为西魏王,统治河东地区,定都平阳。瑕丘人申阳,是张耳的宠臣,率先攻下河南郡,在黄河边迎接楚军,所以立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韩王韩成依旧在原来的都城,定都阳翟。赵将司马卬平定河内地区,屡次立下战功,所以立司马卬为殷王,统治河内地区,定都朝歌。把赵王赵歇改封为代王。赵相张耳向来贤能,又跟随项羽进入关中,所以立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以襄国为都城。当阳君黥布作为楚国的将领,作战常常勇冠三军,所以立黥布为九江王,定都六县。番君吴芮率领百越部族协助诸侯,又跟随进入关中,所以立吴芮为衡山王,定都邾县。义帝的柱国共敖率领军队攻打南郡,功劳很多,因此立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把燕王韩广改封为辽东王,定都无终。燕将臧荼跟随楚军援救赵国,又跟随进入关中,所以立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城。把齐王田市改封为胶东王,定都即墨。齐将田都跟随楚军援救赵国,又跟随进入关中,所以立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项羽正渡过黄河援救赵国的时候,田安攻下济北的几座城池,带领他的军队投降了项羽,所以立田安为济北王,定都博阳。田荣多次背叛项梁,又不肯率兵跟随楚军攻打秦朝,因此不封他。成安君陈馀扔下将军印离去,不跟随进入关中,也不封他。有很多门客劝说项羽道:“张耳、陈馀,对赵国来说同样是有功劳的,现在张耳当了王,陈馀不能不封啊。”项羽不得已,听说陈馀在南皮,于是把南皮周围的三个县封给他。番君的部将梅鋗功劳很多,封给他十万户做侯。
事实上,楚怀王在项羽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力了。这段文字展现了项羽在灭秦后分封诸侯时的种种权衡与考量,有论功行赏的一面,但更多掺杂了个人私利、情感以及巩固自身权势的意图。比如他出于对刘邦的猜忌,虽不好公然违背之前的约定,却通过将巴、蜀也算作关中这种说辞,把刘邦封到相对偏远、地势险要的地方,试图限制刘邦发展。同时,对于那些跟自己关系亲疏不同、功劳大小有别的诸侯及将领,采取了不同的分封策略,反映出当时政治斗争中以实力和个人意志为主导的局势特点。从权力分配角度看,项羽虽尊楚怀王为义帝,但通过将其迁徙到偏远的江南,实则是架空义帝,自己掌控实际的天下大权,体现了在乱世中武力强者试图主导政治格局的情况。
这段文字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首先,做事要公平公正。项羽分封时的不公引发了后续很多矛盾,像田荣因未被封就起兵反叛等,启示我们在进行利益分配、权力安排等事务时,要秉持公平公正原则,避免因私心造成他人不满,进而引发混乱和冲突。其次,要重视契约精神。项羽虽然表面上不好违背和怀王的约定,但却通过各种手段变相违背,这种对契约精神的不尊重,长远来看破坏了秩序,让局势变得动荡。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重视承诺、遵守契约,维护良好的合作秩序和人际关系。第三,不可仅凭武力和个人喜好行事。项羽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个人的喜好、亲疏来分封诸侯,没有从更宏观稳定天下局势等角度全面考虑,最终导致各地战乱又起。这告诉我们在做决策尤其是涉及多方利益的重大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能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和一时的强势去处理。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六日
【编者按】读文在于从中受益,《资治通鉴》中项羽有很多重大失误,说到底项羽不是一个用人之人,而是一个可用之人,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推荐阅读,编辑:暗香盈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