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八十三

作者: 温国兴 点击:572 发表:2024-12-05 10:45:16 闪星:3

摘要:这段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在生活和工作中,当面临机遇时要果断把握,不能犹豫不决,像项羽那样因一时的不忍等因素而错过关键机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后续诸多不利。例如在商业竞争中看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就应果断出击争取优势。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就像刘邦那样靠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积攒好名声,获得人心。

  《资治通鉴》卷第九接下来记载的就是著名的鸿门宴。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宴会,是一场决定楚汉双方命运的宴会。刘邦在其部下的安排下,巧妙地脱离了危险,而优柔寡断的项羽却没有抓住机遇,最终败在了刘邦手下。原文如下: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羽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项羽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羽,举所佩玉夬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羽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遂入,披帷立,真目视项羽,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羽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也。”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羽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其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羽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爵之赏,而听细人之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项羽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方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鸿门去霸上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趣霸上。留张良使谢项羽,以白璧献羽,玉斗与亚父。沛公谓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将军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亚父足下。”项羽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羽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将军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民大失望。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韩生退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闻之,烹韩生。

  对于鸿门宴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中学课本选了《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资治通鉴》的选文与《史记·项羽本纪》大体相同。第二天,沛公刘邦带着一百多名骑兵来鸿门拜见项羽,道歉说:“我和将军您合力攻打秦朝,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我自己也没料到能先攻入关中打败秦军,得以在这里又见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进谗言,使得将军您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羽说:“这是沛公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项籍怎么会这样呢!”于是项羽就留下沛公一起饮酒。范增多次给项羽使眼色,还三次举起所佩戴的玉玦向项羽示意(让他动手杀沛公),项羽默默地没有回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下不了狠心。你进去上前给他们敬酒祝寿,敬完酒,就借口舞剑,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不这样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祝寿,祝完寿后说:“军营中没什么用来娱乐的,请允许我舞剑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常用自己的身体像鸟张开翅膀那样掩护沛公,项庄没办法击杀沛公。

  在这时,张良到军营门口去见樊哙。樊哙问:“今天的情况怎么样了?”张良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我请求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闯进去。军营门口的卫士想阻拦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一撞,卫士倒在了地上。于是樊哙进入营帐,掀开帷帐站着,瞪大眼睛直视项羽,头发向上竖起,眼眶都要瞪裂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问:“来客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陪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就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说:“赏给他一条猪腿!”就给了他一条生猪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上面,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还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秦朝有着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唯恐杀不完,处罚人唯恐不够重,天下人都背叛了它。楚怀王和各位将领约定说:‘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人,让他在关中称王。’如今沛公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接近,把军队撤回到霸上等待将军您到来。像这样劳苦功高,却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要诛杀有功之人,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我私下认为将军您这样做是不可取的!”项羽没有话来回应,说:“坐下!”樊哙挨着张良坐下了。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招呼樊哙出来。沛公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樊哙说:“如今人家就好比是刀和案板,我们就好比是鱼和肉,还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离去了。鸿门距离霸上四十里,沛公就舍弃了车骑,独自骑马脱身离开;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快走,从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赶回霸上。留下张良让他向项羽告辞,把白璧献给项羽,玉斗送给亚父范增。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小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到了军中后,你再进去。”沛公离开后,从小路回到了军中,张良进去告辞说:“沛公禁受不起酒力,不能亲自来告辞了,特地派我张良捧着一双白璧,拜两拜献给将军您;一双玉斗,拜两拜献给亚父您。”项羽问:“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将军您有意责备他,他就脱身独自离开了,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就收下了白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范增接过玉斗,把它扔在地上,拔出剑来击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一起谋划大事!夺取将军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啊。我们这些人如今都要被他俘虏了!”沛公回到军中,立刻诛杀了曹无伤。

  过了几天,项羽领兵西进,屠戮咸阳城,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烧毁秦朝的宫室,大火烧了三个月都不熄灭。收缴秦朝的财宝、妇女然后往东而去。秦国的百姓大为失望。韩生劝说项羽道:“关中地区有山河险阻,是四面都有险要关塞的地方,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在这里建都成就霸业。”项羽看到秦朝宫室都已经被烧毁残破了,又一心想着回东方老家去,说:“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好像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谁能知道呢!”韩生退下后说:“人们都说楚国人不过是猕猴戴上帽子罢了,果然是这样啊!”项羽听到这话后,把韩生煮死了。

  鸿门宴的故事说明很多道理,给人们很好的启发。项羽为人刚愎自用却又优柔寡断,在鸿门宴上本有绝佳机会除掉刘邦这个竞争对手,却因自己的不忍以及缺乏果断的决策力而错失良机,可见性格特点对重大决策有着关键影响。范增有远见卓识,看出刘邦的威胁,多次示意项羽动手,但无奈项羽不听,说明领导者身边即使有贤能谋士,若领导者不能采纳正确意见,也难以成事。人心向背也很重要,刘邦进入咸阳后,“豪毛不敢有所近,还军霸上以待将军”,展现出不贪财、不居功、守规矩的形象,赢得了一定的人心;而项羽屠城、杀降、烧宫室等行为,让秦地百姓大失所望,从长远来看,失去了百姓的支持也就难以稳固统治根基。樊哙在鸿门宴上的一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从秦朝的暴虐、刘邦的功劳以及项羽不应听信小人谗言等角度来说服项羽,可见言辞得当、在关键时刻能说清利害关系,是可以起到扭转局势、保身救命的作用的。

  这段故事带给我们的启发,在生活和工作中,当面临机遇时要果断把握,不能犹豫不决,像项羽那样因一时的不忍等因素而错过关键机会,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后续诸多不利。例如在商业竞争中看到对手的薄弱环节,就应果断出击争取优势。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给他人留下的印象,赢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就像刘邦那样靠约束自己的行为来积攒好名声,获得人心。如在团队合作中,多为集体利益考虑、不贪功,才能让团队成员更愿意与自己合作。善于纳谏和表达,一方面作为领导者要善于听取他人合理的建议,不能独断专行,身边人的正确意见往往能帮助自己做出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自己在表达观点时也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像樊哙那样在危急时刻靠出色的表达能力为自己一方化解危机。我们在谈判、沟通重要事务等场景中也要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同时,我们说话也要注意言辞,避免像韩生那样因一时口快而招来灾祸。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五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作者阅读《资治通鉴》第八十三之笔记辑录了《资治通鉴》卷第九所记载的著名的鸿门宴刘邦脱险的故事,文章围绕此故事展开,先详细呈现原文情节,再深入剖析其中人物性格、决策及事件走向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将其与现代生活、工作场景相联系,探讨对当今人们在机遇把握、形象塑造、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等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作者的解读剖析,既还原了历史风云,又提炼了处世智慧,人物分析精准,启示发人深省。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