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加入书架

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八十一

作者: 温国兴 点击:247 发表:2024-12-03 08:56:08 闪星:5

摘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进入咸阳后,不杀已降的秦王,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不接受百姓犒劳以节省民力,这些举措都让百姓对他心生好感与信任,使得百姓希望他能成为秦王,为他日后统治关中乃至夺取天下奠定了民心基础。而秦朝因施行暴政、不施仁义,失去民心,最终灭亡。领导者要有长远眼光和大局观。刘邦虽初入咸阳看到秦宫的奢华有留恋之意,但经樊哙、张良劝谏后能及时醒悟,返回霸上,着眼于争夺天下的大局,明白不能因一时的享乐而坏了大事。对待降卒和百姓的态度至关重要。项羽一方因之前秦地吏卒对诸侯吏卒无礼,以及诸侯吏卒对秦地降卒的折辱,导致秦地降卒心怀怨恨,项羽为防后患竟坑杀二十多万秦地吏卒,这种残暴的做法必然会失去秦地百姓的支持,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

  1949年4月20日,全面内战已进入尾声,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那天夜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诗中告诫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主席高瞻远瞩,指挥人民军队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

  《资治通鉴》卷第九开始讲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这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汉朝就此诞生。原文如下:

  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

  冬,十月,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

  贾谊论曰: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馀年,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谊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为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桀,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这段话的意思是,太祖高皇帝上之上元年(这里指汉高祖刘邦元年),冬季,十月,刘邦抵达霸上。秦王子婴乘着素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存好皇帝的玉玺、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中有人提议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前来,本来就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况且人家已经投降了,杀了他不吉利。”于是就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看管。

  贾谊评论说:秦国凭借着狭小的地盘,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权势,招致八州来归并使同列的诸侯前来朝拜,经过了一百多年,然后以天下为家,把崤山、函谷关当作宫墙。可是一个普通人发难起义,就使秦朝宗庙全部毁灭,皇帝自己也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且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呀。

  沛公向西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存放金银财宝的府库去瓜分财物。只有萧何率先进入收缴了秦丞相府的地图、户籍档案等并收藏起来,因此沛公得以全面了解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的多少以及各地的强弱情况。沛公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珍贵宝物以及数以千计的宫女,心里想要留下来住在宫中。樊哙劝谏说:“沛公您是想拥有天下呢,还是想做个富家翁呢?所有这些奢侈华丽的东西,都是秦朝灭亡的原因,沛公您要它们有什么用呢!希望您赶快返回霸上,不要留在宫中!”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您才能够来到这里。既然要为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就应该以艰苦朴素为本。现在刚刚进入秦地,就安于享受它的逸乐,这就是所说的‘助桀为虐’呀。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您能听从樊哙的话!”沛公这才率领军队返回霸上。十一月,沛公把各县的父老、豪杰全部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受秦朝苛酷法令的苦已经很久了!我和诸侯们约定,先进入关中的人就在这里称王,我应当在关中称王。现在和父老们约定三条法令:杀人的人处死,伤人以及偷盗的人要根据罪行轻重予以惩处。其余的秦朝法令全部废除,各位官吏和百姓都像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我之所以来到这里,是为父老们除害的,不是来侵犯和欺压你们的,你们不要害怕。而且我之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为了等诸侯们到来之后再制定规约。”于是就派人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乡、邑去,向百姓宣告说明这些情况。秦朝的百姓非常高兴,争着拿着牛、羊、酒食来犒劳军士。刘邦又推辞不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耗费百姓的财物。”百姓们更加高兴了,只担心沛公不能成为秦王。

  项羽在平定了黄河以北的地区后,率领诸侯的军队想要向西进入关中。在此之前,诸侯的官吏士卒、繇役使者、屯戍边疆而经过秦地的人,秦地的官吏士卒对待他们大多很无礼。等到章邯率领秦军投降诸侯后,诸侯的官吏士卒乘胜大多把秦地的官吏士卒当作奴隶来使唤,轻易地折辱他们。秦地的官吏士卒大多心怀怨恨,私下里说:“章将军等哄骗我们投降诸侯。现在如果能够进入关中打败秦朝,那很好;要是不能,诸侯们就会把我们掳掠到东边去,而秦朝又会把我们的父母妻儿全部杀掉,怎么办呢?”将领们暗中听到了这些议论,就把情况报告给项羽。项羽召集黥布、蒲将军商议说:“秦地的官吏士卒还很多,他们心里不服,如果到了关中不听从指挥,事情必然会很危险。不如把他们杀掉,然后只和章邯、长史欣、都尉翳进入秦地。”于是楚军在夜里出击,在新安城南坑杀了二十多万秦地的官吏士卒。

  这段记载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进入咸阳后,不杀已降的秦王,与百姓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不接受百姓犒劳以节省民力,这些举措都让百姓对他心生好感与信任,使得百姓希望他能成为秦王,为他日后统治关中乃至夺取天下奠定了民心基础。而秦朝因施行暴政、不施仁义,失去民心,最终灭亡。领导者要有长远眼光和大局观。刘邦虽初入咸阳看到秦宫的奢华有留恋之意,但经樊哙、张良劝谏后能及时醒悟,返回霸上,着眼于争夺天下的大局,明白不能因一时的享乐而坏了大事。对待降卒和百姓的态度至关重要。项羽一方因之前秦地吏卒对诸侯吏卒无礼,以及诸侯吏卒对秦地降卒的折辱,导致秦地降卒心怀怨恨,项羽为防后患竟坑杀二十多万秦地吏卒,这种残暴的做法必然会失去秦地百姓的支持,与刘邦形成鲜明对比。

  这段文字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与人相处要懂得宽容和善待他人,不能仗势欺人,像刘邦不杀降王、善待百姓一样,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好感与支持,有利于事情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当面对各种诱惑时,要有克制力,从长远考虑问题,不能因眼前的利益或享受而迷失方向,要像刘邦放弃秦宫享乐返回霸上那样,坚守自己的长远目标。在团队或集体中,对待不同背景的成员要一视同仁,尊重和公平对待每一个人,避免因歧视或不公平对待而引发和怨恨,否则就可能像项羽坑杀秦卒那样,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影响整体的团结和发展。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三日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编者按】文章以清晰的脉络阐述了楚汉相争中刘邦与项羽的事迹,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细致剖析,精准地提炼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核心主题,并深入探讨了领导者应具备的长远眼光、对待他人的态度等多方面的启示。在论述过程中,条理分明,先详细叙述历史经过,再深入分析其中蕴含的道理,最后将历史与现代生活、工作相联系,使读者能深刻理解历史经验在当下的应用价值。文字流畅自然,论据充分有力,无论是对历史爱好者深入了解楚汉历史,还是对普通读者寻求为人处世、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指导,都具有较高的阅读意义和借鉴作用。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