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几点心得
《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只有两个小自然段,绝大部分篇幅写了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可见,曹雪芹对乡下老妪刘姥姥是多么偏爱。
关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红学界的评论文章不胜枚举,咱不敢妄加评论。只是在抄写之后,顿生几点心得。
一、困难面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秋尽冬初,天气冷将下来,家中冬事未办”的窘境下,女婿狗儿“心中烦虑”只知道喝“闷酒”“闲寻气恼”,妻子刘氏“不敢顶撞”,无计可施,用当下的新词就是“躺平”。而刘姥姥不仅能想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而且还替女婿女儿“想出了一个机会来”。
二、凡事先做最坏处的思想准备,再往好处谋划和争取。刘姥姥做出“舍着我一付老脸去碰一碰”的决定后,做好了两种思想准备:“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有了最坏的思想准备,便会有一往无前的积极乐观心态。刘姥姥要是在当今,应该被评为先进。
三、把门的不光有狗,还有正经人。刘姥姥祖孙二人赶早进城后,几经周折找到荣国府,“蹭到角门前”“蹭上来问”。何谓“蹭”?书下注解是:“行动缓慢,欲行又止的样子”,连用个“蹭”字,把乡下来的祖孙二人此时胆怯、矛盾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刘姥姥问门前“几个挺胸叠肚”“说东谈西”的把门人“太太的陪房周大爷”家的时候,先是“都不瞅睬”,“半日”便有狗叫:“你远远的在那墙角下等着,一会子他们家有人就出来的。”这不纯属忽悠祖孙二人吗?好在“内中一老年人”告诉了实话,指了方向。此一情节,可见世道,可见狗和人的区别。
四、种豆得豆。关于周瑞家的为什么要帮刘姥姥,曹雪芹先生分析了两个原因:一则,“昔年他丈夫周瑞争买田地一事,其中多得狗儿之力,今见刘姥姥如此而来,心中难却其意;二则也要显弄自己的体面。”很明显,狗儿曾经帮过周瑞的忙,有恩于周瑞,这应该是周瑞家的“心中难却其意”实实在在帮助刘姥姥的主要原因。
五、中间人得靠谱,说话得有分量。周瑞是太太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当然也常在王夫人身边走动,紧接着第七回王夫人让给林黛玉送宫花的人就是这个周瑞家的。所以,周瑞家的还是很有面子的,能说上话的。在向平儿引见刘姥姥的时候,话也说得挺硬气:“今日大远的特来请安。当日太太是常会的,今日不可不见,所以我带了他进来了。等奶奶下来,我细细回明,奶奶想也不责备我莽撞的。”听了这几句话,平儿敢不让刘姥姥祖孙二人进来吗?
六、在强者面前,弱者往往很悲微、惶恐,甚至不知所措。周瑞家的向刘姥姥介绍了王熙凤的厉害后,刘姥姥的心里是极其忐忑不安的,但既然来了,只能硬着头皮见。所以,一见到王熙凤,刘姥姥先是“在地下”“拜了数拜”。接下来跟王熙凤的几段对话,不仅颠三倒四、语无伦次,而且很不得体。正如周瑞家的说刘姥姥,“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
七、穷人也知礼义。在见了王熙凤,拿到银子后,刘姥姥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到周瑞家坐了片时”,不仅如此,“便要留下一块银子与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虽然周瑞家的没“放在眼里,执意不肯”,但刘姥姥这位乡下老妪还是知道感恩的。其实,最底层的百姓更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24年12月2日上午
【编者按】作者解读并诠释《红楼梦》第六回中虽有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这一情节,但更多篇幅聚焦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情节故事,由此分享了抄写后的几点心得,着实引人深思。文中通过对比女婿狗儿和刘姥姥面对困难的不同态度,展现出积极进取与消极 “躺平” 的鲜明反差;又借刘姥姥找荣国府、周瑞家的帮忙以及面见王熙凤等一系列情节,深入剖析了世态人情、人际交往中的诸多细节,像把门人的不同态度体现世道冷暖,周瑞家的因过往恩情而相助凸显人情往来,刘姥姥在强者面前的惶恐以及即便贫穷却仍懂感恩等,均将那个时代不同阶层人物的形象、心理与行事逻辑生动呈现,让读者得以从全新角度去品味《红楼梦》这一回所蕴含的生活百态与人性温度,启发读者对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思考。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