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读《资治通鉴》笔记之七十九
刘邦对张良的评价很高,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资治通鉴》卷第八记载了张良帮助刘邦崛起的事迹,原文如下:
夏,四月,沛公南攻颍川,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时赵别将司马卬方欲渡河入关。沛公乃北攻平阴,绝河津南,战洛阳东。军不利,南出轘辕。张良引兵从沛公。沛公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
六月,与南阳守齮战犨东,破之,略南阳郡;南阳守走保城,守宛。沛公引兵过宛,西。张良谏曰:“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于是沛公乃夜引军从他道还,偃旗帜,迟明,围宛城三匝。南阳守欲自刭,共舍人陈恢曰:“死未晚也。”乃逾城见沛公曰:“臣闻足下约先入咸阳者王之。今足下留守宛,宛郡县连城数十,其吏民自以为降必死,故皆坚守乘城。今足下尽日上攻,士死伤者必多。引兵去宛,宛必随足下后。足下前则失咸阳之约,后有强宛之患。为足下计,莫若约降,封其守;因使止守,引其甲卒与之西。诸城未下者,闻声争开门而待足下,足下通行无所累。”沛公曰:“善!”秋,七月,南阳守齮降,封为殷侯,封陈恢千户。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还攻胡阳,遇番君别将梅鋗,与偕攻析、郦,皆降。所过亡得卤掠,秦民皆喜。
王离军既没,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郤,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戮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夏季,四月,沛公(刘邦)向南攻打颍川,占领后进行了屠城。因为张良的缘故,于是得以夺取韩国的一些地方。当时赵国的别将司马卬正打算渡过黄河进入关中。沛公就向北进攻平阴,断绝了黄河渡口,在洛阳东边作战。军队作战不利,便向南从轘辕道撤出。张良领兵跟随沛公。沛公命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和张良一起向南进发。
六月,沛公与南阳郡守齮在犨县东边交战,打败了秦军,夺取了南阳郡;南阳郡守逃跑后据守宛城。沛公领兵绕过宛城继续向西进发。张良劝谏说:“沛公您虽然想赶快进入关中,但是秦军兵力还很多,又凭借险要地势抵抗。现在不拿下宛城,宛城的军队从后面攻击,强大的秦军在前面阻拦,这是很危险的道路啊。”于是沛公就在夜里率领军队从另一条道路返回,放倒军旗,等到天快亮的时候,把宛城重重包围了起来。南阳郡守想要自杀,他的门客陈恢说:“现在自杀还太早。”于是越过城墙去见沛公,说:“我听说您约定先进入咸阳的人可以在关中称王。现在您停留下来围攻宛城,宛城是个大郡,连城数十座,这里的官吏和百姓都认为投降一定会被杀,所以都登城坚守。现在您整天攻城,士兵伤亡必定很多。如果您领兵离开宛城,宛城军队一定会在您后面追击。您向前就会失去先进入咸阳称王的约定,后面又有强大的宛城作为祸患。为您考虑,不如约定让他们投降,封他们的郡守;让他继续驻守,率领他的军队和您一起向西进发。其他还没有攻下的城池,听到这个消息就会争着打开城门来迎接您,您通行就不会有阻碍了。”沛公说:“好!”
秋季,七月:南阳郡守齮投降了,沛公封他为殷侯,赐给陈恢一千户的食邑。沛公领兵向西进发,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投降的。到了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投降。返回攻打胡阳时,遇到了番君的别将梅鋗,和他一起攻打析、郦两地,都投降了。沛公所经过的地方不许掳掠,秦国百姓都很高兴。
王离的军队覆没以后: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水南岸,双方相持没有交战。秦军多次后退,秦二世派人责备章邯。章邯害怕,派长史欣到咸阳去请示事情。到了咸阳,在司马门停留了三天,赵高都不见他,明显有不信任的意思。长史欣害怕,返回自己的军队,不敢走原来的路。赵高果然派人追赶他,没有追上。欣回到军中,报告说:“赵高在朝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没有能有所作为的。现在打仗如果能取胜,赵高一定会嫉妒我的功劳;如果不能取胜,又不免一死。希望将军慎重考虑这件事!”陈馀也给章邯写信说:“白起作为秦国的将领,向南征讨鄢郢,向北活埋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攻城略地,不计其数,最后却被赐死。蒙恬作为秦国的将领,向北驱逐戎人,开辟了榆中地区数千里,最后却在阳周被斩首。为什么呢?因为功劳太多,秦国不能全部封赏,就借法律之名把他们诛杀了。现在将军您作为秦国的将领已经三年了,损失的士兵数以十万计,而诸侯纷纷起兵且越来越多。那个赵高向来阿谀奉承已久,现在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诛杀他,所以想用法律来诛杀将军您来推卸责任,再派人来接替将军以摆脱自己的灾祸。将军您在外带兵很久了,朝廷里有很多人对您不满,有功劳会被诛杀,没有功劳也会被诛杀。而且上天要灭亡秦国,无论愚蠢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这件事。现在将军您在朝中不能直接劝谏,在外又是即将亡国的将领,孤立无援却还想长久存在,难道不可悲吗?将军您为什么不率领军队掉转方向和诸侯联合起来,约定共同攻打秦国,瓜分秦国的土地,自己称王呢!这和您身受刑戮、妻子儿女被杀相比,哪一个更好呢?”
张良为刘邦出了很多计策。刘邦起初想绕过宛城直接西进,经张良提醒后意识到若不拿下宛城,前后受敌会陷入危境,于是改变策略回攻宛城并成功招降,得以顺利西进。这说明在军事行动或事业推进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前方目标,要确保后方的稳定和安全,避免腹背受敌,否则可能功亏一篑。刘邦能听取张良的劝谏以及陈恢的降城之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并顺利推进事业。这表明领导者要善于倾听下属的合理建议,集思广益,才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章邯面临秦军多次失利、二世责备以及赵高猜忌的困境,此时陈馀的信指出秦国的内部矛盾以及他自身的危险处境,提醒他要认清形势,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联合诸侯反秦而非继续为即将灭亡的秦国卖命。这启示人们要对所处的形势有清晰准确的判断,当发现原有的道路不通或面临巨大危机时,要及时调整方向,寻找新的出路,不可盲目坚持,否则可能招致灭顶之灾。刘邦所过之处不许掳掠,使得秦国百姓皆喜,这为他后续的行动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说明在任何事业发展中,赢得民心是至关重要的,得民心者往往能更顺利地达成目标,而失去民心则会困难重重。这段故事还告诉我们,用人正确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编者按】作者阅读《资治通鉴》第七十九之笔记辑录了《资治通鉴》卷第八所记载的张良助刘邦成功的史实,生动展现了秦末楚汉相争时期的复杂局势与关键决策。刘邦在张良辅佐下的军事行动、章邯所面临的秦廷困境以及各方人物的谋略互动,皆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与启示。此段历史尽显智者顺势而为、集思广益之要,也警示困局之中洞察形势、及时转向之关键,更突出了成败得失尽在人心向背与决策明智与否之间的至关重要。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