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言众朋友,何必觅闲愁
《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在秦可卿房间“惚惚的睡去,犹似秦氏在前,遂悠悠荡荡随了秦氏,至一所在”。在“梦中欢喜”的宝玉,“忽听山后有人作歌曰: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抄到此处,颇有一些感悟。这几句唱词,用生动的比喻,把人的欢乐比作像云那样容易消散的春梦,把人的青春比作容易凋谢飘落水中的花,说明世上一切人事均逃脱不了散与流的命运。正是因为人的美好青春年华和人生欢乐际遇好景不常,转瞬即逝,所以,才会“觅闲愁”。台湾著名学者蒋勋在《蒋勋说红楼梦》一书里,关于青春期“闲愁”的问题,有一段很精彩的话:“青春期不就是闲愁吗?你如果把青春期的日记拿出来看,会发现从头至尾都是闲愁。可是这对青春期的人来讲很重要。闲愁是大人觉得无聊到极点的话,孩子们却会传来传去。青春期本来就是闲愁,绝对不是什么伟大重要的事情,因为他的生命刚刚发育,刚刚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可见,“闲愁”是青春期孩子一种必然的情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到卓文君《白头吟》中“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从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德国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林林总总,青春期男女在追求爱情过程中都是“闲愁”。
曹公是承认青春期孩子有“闲愁”的。但是,可但是,曹公却在“觅闲愁”的前面,用了“何必”二字。很明显,曹公是有劝诫的意思。岂止曹公,当今社会以至家庭中的长者难道不都在“劝诫”吗?
“劝诫”的前提是理解。当今的青春期孩子,面临繁重的学习压力、迷茫的就业前景和纷乱的爱情生活,“闲愁”是比任何时候都多的。这,一方面,社会和家庭长者要多理解,多跟他们沟通、交流,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另一方面,青春期孩子自己要克服焦虑情绪,既要承认困难和压力,又不能被困难和压力吓倒;既要有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追求爱情,又不能被爱情所困。总之,要尽力排解“闲愁”,不要给自己布设地雷,增加思想负担。
顺便也奉劝老年朋友也不要“觅闲愁”。民间一句“老不舍心”的话,很说明问题。老年人往往“不舍心”,总是“觅闲愁”,找烦恼。世界上的事儿跟着瞎操心,瞎着急,瞎生气。至于有些事眼下还不尽如人意,但凡事儿都有个过程,咱当年在职的时候,把所有的事儿都办好了吗?还有,子女的事儿更不用“觅闲愁”,别看他们每天面对许许多多困难,但他们处于人生的上升期,又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当年面临的各种困难,不是也没靠父辈吗?所以,老年朋友更不用“觅闲愁”。就此打住。
2024年11月23日上午
【编者按】《红楼梦》中关于“闲愁”的描述,精准地捕捉到了青春期的微妙情绪。青春期的“闲愁”如同春梦飞花,看似轻飘却又深刻地烙印在少年的心中。它是成长的标志,是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初次探索,无论是对爱情的憧憬还是对未来的迷茫,都在这“闲愁”中交织。然而,曹公的“何必觅闲愁”并非否定这种情绪的存在,而是一种善意的引导。在现代社会,青春期孩子面临的压力远超以往,社会与家庭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帮助他们穿越这片“闲愁”的迷雾,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既能感受青春的细腻情感,又能学会坚韧与豁达,将闲愁化作成长的养分,而非阻碍前行的巨石。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老年人应学会释怀,享受岁月静好。真正的豁达在于顺应时代发展,相信下一代的力量,放下不必要的忧虑,以平和宁静的心态安度晚年,让生命的最后旅程充满阳光而非阴霾。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