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时候的故事
今天是女儿的生日,早上5点醒来做自我按摩时突然想到应该写写女儿小时候的故事。可往事如烟,从哪写起呢?还是从她出生的那天写起吧。此为序。
44年前的今天早上,女儿呱呱坠地,在外屋焦急等待的我特别兴奋,心想:“从现在起,我就当爸爸了!”兴奋之余,便去附近的小商店买了一斤糖果带到了学校。老师们刚走进办公室,我就兴高采烈地发喜糖,报告有了女儿的好消息。老师们回家说起我发喜糖的事儿,有位老师的家属说,“一个丫头片子还发什么喜糖!”这位老师跟我的关系非常好,便笑着把他家大嫂的这句话告诉了我,记得当时我还说了一句,“丫头片子也是宝贝!也是掌上明珠嘛!”因为家就住在中学的对面,早上晚下,只要有时间,我就抱女儿在怀,还千方百计哄女儿开心。记得女儿刚会走路,一个星期天的雨后,我发现学校操场有一块低洼处积水,便想到给女儿做条小木船。说干就干,先找了一块薄木板,又找了一小块白布,忙活小半天给女儿做了一条有模有样的小帆船。岳父岳母正在我家,岳父说:“这也太惯着孩子了。”我朝岳父笑了笑,给女儿穿上小靴子,抱起女儿,拿起自制的小帆船到了学校操场上有水的地方。也巧,那天有点微风,小帆船便在水上漂动起来,女儿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慢慢移动的小帆船。现在想,也许这条小帆船在女儿的心里荡起了理想的连漪,也许是这条小帆船把女儿带到了大连,成为一名高校老师。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拨乱反正、百废待兴,举国上下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每个人都在努力进取。当时还是代课教师的爱人,为了在转正考试中取胜,常常一学就是后半夜。临近转正考试的一天,王秀芳老师问刚学会说话的女儿:“妈妈能考上不?”女儿脱口说出一个“考”字。还真让女儿说准了,她妈妈以优异成绩转为正式教师。那年春节,因为刚买了两间草房没有回老家过(当地习俗,搬进新房子的第一个春节必须有人),我们三口人在自家的草房里过春节。那年月,生活条件都还比较差,除夕那顿饭,只做了肉焖土豆干和拌凉豆芽两个菜,还都用饭盒装的,买了一瓶极普通的果酒。刚学会走路的女儿,围着小炕桌,先给妈妈斟一小杯酒,又给爸爸斟一小杯,冷不防自己又喝了一小口。转正了,买了房子,女儿也能倒酒了,我们俩特高兴,一瓶果酒喝光了,女儿也许来来回回斟酒,又喝了一小口,结果小脸红扑扑的,围着炕桌浪了起来。
那个春节是我们一家人最幸福、最快乐、最难忘的一个春节。其实,永恒的记忆往往不是物质享受的快乐,而是奋斗成功后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因为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所致,我们只能生一个孩儿,这就苦了需要玩伴儿的女儿。一天,跟她同岁的玩伴儿宋岩到家里来了,女儿高兴的不得了,把她所有的好东西都拿出来送给宋岩。午饭的时候,懂事的宋岩张罗回家,女儿拽着宋岩的手,不让走。也许,宋大哥和大嫂平时教育孩子不要在别人家吃饭,宋岩坚持还是走了,女儿哭着跟妈妈说:“咋不给我生个小妹妹呢?”妈妈啥也没说出来,抱起女儿,给女儿擦去了眼泪。
女儿4岁那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或家属到千山旅游,我们俩便带上她。那天爬千山,女儿跟我们爬上了玉佛顶,记得有一段路需要抓铁索过去,妈妈在她前面,我在她后面,女儿自己用小手抓着铁索往上攀。这要是现在拍照方便,一定给女儿留下一张精彩的瞬间。
要说拍照的遗憾还有很多:学校有几亩稻田,分给老师管理。插秧的时候,女儿嚷着要去,在稻田里,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拿几株稻苗,往水里插。穿着小靴子踩在泥水里,手拿秧苗,好几次坐到水里,小裤子都湿了,继续跟着忙活。女儿当时不怕吃苦的可爱样子,永远在我心里定格。春天,跟我们采山菜,女儿在我们身后,一步步落地爬山,发现山菜时竟然跑到我们前面去采下来。她姥姥和姥爷在园子里种菜,她学着姥姥的样子,撒种、培土。院子里有个压水井,一天,她跟我们往菜园里浇水,竟然一口气压了4桶水,累得小脸通红。
女儿小时候的故事,虽然没有现在的条件,用镜头全部记录下来,但却永远保存在我记忆的U盘里;女儿小时候的故事,虽然都是一些碎片,但也折射着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的些许身影;女儿小时候的故事,虽然女儿自己不能都记着,但却一直流淌在她的血脉里,成为她奋力前行的不竭动力。
2024年11月20日早
【编者按】作者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女儿小时候的一系列故事,在日常细节中尽显父爱。从女儿出生的欢乐、成长趣事到家庭生活的温馨画面,生动展现了一个在特殊时代背景下成长的小女孩形象,字里行间满是浓浓的父爱和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回忆女儿小时候的这些故事,既是父女间的情感纽带,又有时代的影子,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温馨动人,更成为了女儿成长和家庭情感传承的宝贵财富。推荐阅读赏析!编辑:攀登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