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立冬
立冬来临寒意浓,
北风呼啸霜更重。
极时添衣盖棉被,
健康快乐夕阳红!
时光匆匆又立冬,
一岁一年快如风。
不管光阴如何转,
身体保健別放松!
今天是十一月七日(周四),农历十月初七、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起始。
笫一、立冬的由来。
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过渡。
季节划分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节气法”与“气温法”。中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作为冬季起始;“节气法”划分的冬季,表示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气温法”划分季节以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稳定降到10℃以下为冬季起始;气温法划分的冬季,表示天气寒冷了。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的农事活动主要有:浇冬水、冬耕、积肥等。
笫二、立冬的风俗。
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饮食来庆祝和迎接冬季,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习俗。
1、饺子:在北方地区,立冬吃饺子是一种普遍的习俗。饺子形状像耳朵,象征着冬天耳朵不受冻,同时也有“交子之时”的说法,因为立冬是秋冬之交。
2、涮羊肉:在北京,立冬有吃涮羊肉的习俗。羊肉具有温补作用,可以帮助抵御寒冷。
3、羊肉泡馍:在陕西,立冬时节吃羊肉泡馍,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美食。
4、姜母鸭:在福建,立冬时节的传统食物是姜母鸭,这道菜能够气血双补,滋阴降火。
5、咸肉菜饭:在苏州,立冬时节的传统食物是咸肉菜饭,这是老苏州们的特有习俗。
6、大葱:在南京,立冬时节的传统食物是大葱,吃生葱可以抵御冬季湿寒的气候。
7、甘蔗:在潮汕地区,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甘蔗可以保护牙齿,起到滋补的功效。
8、糍粑:在福建漳州,立冬时节有吃糍粑的习俗,这种食物象征着丰收和祈求来年的美好生活。
9、赤豆糯米饭:在江南地区,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寓意着防灾祛病。
10、黄酒:在绍兴,立冬时节有酿黄酒的传统,黄酒能温中祛寒,对冬天容易感冒、怕冷体质的人来说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这些食物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还能帮助人们抵御寒冷,增强体质。通过这些饮食习俗,人们庆祝冬季的到来,祈求家庭的幸福和健康。
笫三、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1、防寒保暖: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颈部、鼻部、腰部和脚部。颈部保暖可以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病等;鼻部保暖可以通过冷水搓鼻来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腰部保暖可以通过按摩来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脚部保暖可以通过足浴来保持温暖。
2、饮食调养:立冬后,饮食应以温补为主,多吃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同时也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避免过量进补和食用生冷食物。适宜的食物包括芝麻、胡萝卜、豆腐、白菜、木耳、核桃、鸡、猪牛羊肉、带鱼、枣、橙子、牛奶等。
3、作息调整:立冬后,作息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建议每天最迟不超过12点入睡,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多晒太阳有助于阳气潜藏,养精蓄锐。
4、适当运动:立冬后锻炼要注意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大量出汗。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避免寒冷刺激,选择日照充足的时间段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笫四、立冬后的饮食建议。
1、涮羊肉:北方地区有立冬吃涮羊肉的习俗,羊肉属温补,有利五脏,抵御寒冷。
2、姜母鸭:姜母鸭既能气血双补,又滋阴降火,适合秋季和冬季食用。
3、温补食物:如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这些食物性质温和,有助于增加热量,预防疾病。
热粥: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立冬后的寒冷天气,保持身体健康。
第五、防寒保暖的措施。
1、穿戴保暖: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四肢和腰部。佩戴保暖帽子、围巾、手套和口罩等,选择合适的厚度,避免颈部受寒。
2、饮食调理:多吃热量高的食物,如肉类、蛋类、坚果等,补充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增强身体耐寒能力34。特别是羊肉、牛肉等温热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热量。
3、室内保暖:保持室内温度在15-20摄氏度,使用取暖器、电热毯等设备,同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4、适当运动:冬季运动要注意“冬藏”,选择平缓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大汗淋漓。
5、泡脚和按摩:每天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20-30分钟,按摩脚趾和脚掌心,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脚部温度。
6、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早睡晚起,有利于阳气潜藏和阴精蓄积。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应对立冬时节的寒冷天气,保持身体健康。
立冬注意防寒保暖。
饮食补充营养保健,
天冷热气散失过快,
注意穿衣提高御寒,
平日饮食多吃蔬菜,
调换品种花样翻番,
多多出门体育锻炼。
祝立冬愉快!
2024 年 11 月 7 日
【编者按】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预示着冬季来临了。这篇文字是不错的冬日养生篇,围绕立冬作者用心搜集了诸多“注意事项”,让人既了解了立冬的由来,又提醒了人们怎样平稳度冬天,冬日保健很重要,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推荐阅读。编辑:梁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