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读《资治通鉴》笔记之六十二
强大的秦王朝到秦二世就覆灭了,令人叹息。秦王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国统一六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大大超过了前代。秦国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在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没有能保住江山社稷,在《资治通鉴》卷第七记载了秦始皇去世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为秦王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原文如下:
九月,葬始皇于骊山,下锢三泉;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有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后宫无子者,皆令从死。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藏重即泄。大事尽,闭之墓中。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壍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馀,忠不足相也。”
臣光曰:秦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不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现代人去西安旅游,秦始皇兵马俑是必去的景点。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兵马俑,而《资治通鉴》记载的建造秦始皇陵要比我们看到的规模更大。九月,将秦始皇埋葬在骊山皇陵,把墓穴挖得很深,穿透了三层泉水,把奇珍异宝等各种珍奇器物迁移过来,塞满墓穴。命令工匠制造机关弓弩,有靠近墓穴的人就会被弓弩射死。墓穴中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的样子,利用机械使水银相互灌注流动。墓顶装饰有天文图案,墓底布置有地理图形。后宫中没有子女的嫔妃,都被命令殉葬。安葬完毕后,有人说工匠制造了机关并知晓其中的秘密,墓中珍宝众多,一旦消息泄露出去就麻烦了。等到丧事办完,就把工匠们全部封闭在墓中。
秦二世想要诛杀蒙恬兄弟。秦二世的侄子子婴劝谏说:“赵王赵迁杀了李牧而任用颜聚,齐王建杀了他前代的忠臣而任用后胜,最终都导致了国家灭亡。蒙氏家族,是秦国的大臣和谋士,而陛下却想一下子抛弃他们。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会使朝廷内的群臣不再信任陛下,而在朝廷外也会使将士们离心离德。”秦二世不听,最终杀了蒙毅和内史蒙恬。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功勋、建立忠信已经三代了。现在我率领三十多万大军,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足以反叛。然而我自知必死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以表示不忘先帝的恩宠。”于是吞药自杀。
对于这件事,扬雄在《法言》中评论说,有人问:“蒙恬忠诚却被诛杀,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蒙恬开掘山脉,填塞山谷,从临洮开始修建长城,一直打到辽水,他的力量不足以完成这么浩大的工程却造成了大量的死亡,他的忠诚不足以辅佐君主。”
臣司马光评论说:秦始皇正荼毒天下的时候,蒙恬为他效力,蒙恬的不仁不智是很明显的了。然而蒙恬明白作为臣子的大义,虽然无罪却被诛杀,却能够坚守至死而没有二心,这一点也值得称道。
我们阅读这段文字,看到这段记载描述了秦始皇的奢华葬礼以及秦二世对蒙恬兄弟的诛杀。秦始皇的葬礼极尽奢华,反映了其好大喜功和对权力财富的极度追求,同时将工匠封闭在墓中也体现了其残忍和对秘密的极端保护。秦二世诛杀蒙恬兄弟,不听子婴劝谏,显示出其昏庸无道和自毁长城的行为,这也为秦朝的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扬雄对蒙恬的评价较为负面,认为他虽忠诚但造成大量死亡,忠诚不足以辅佐君主。而司马光则认为蒙恬虽为秦始皇效力时有不仁不智之处,但在面对死亡时能坚守臣子大义,这种精神值得称道。这也反映了不同的人对忠诚和臣子之道的不同看法。
二〇二四年十月三十日
【编者按】秦王朝的兴衰在这段记载中可见一斑。秦始皇的奢华葬礼与残暴之举,秦二世的昏庸诛杀忠臣,皆成王朝覆灭之因。蒙恬之忠与过亦引发后人思考,不同观点碰撞,尽显历史评价的多元与复杂,为我们研究秦朝灭亡提供了丰富素材。推荐阅读。编辑:李亚文